南方日報:興奮劑為何令人"興奮"

時間:2009-10-21 09:25   來源:南方日報

  昨天,全運會組委會終於揪出了第一個在十一屆全運上使用興奮劑的人。在中國目前的競技體育背景下,使用興奮劑巧取豪奪的誘惑力實在太大,就像吸毒上癮一樣欲罷不能,興奮劑實在太令人“興奮”了。

  中國已在奧運會上奪取金牌第一,稱雄亞運會更是不在話下。在眾多體育強國中,中國的奧運金牌“含金量”最高。一金在手,國家、省、市、縣、鎮等幾級政府加上企業的獎金,上個幾百萬是鐵定的。此外,還有名牌大學搶著你去學習,甚至本科、碩士、博士可以連讀;退役以後,政府會安排一個好的崗位,副處級是最低起點。

  中國金牌還有一個特色,奧運金牌最值錢,但隨後的世錦賽金牌、亞運會金牌相比奧運金牌則是“一文不值”。僅次於奧運金牌含金量的,竟然是全運會金牌,這也許會令外國友人大感意外。這其中的奧妙是,全運會金牌和政府官員的政績直接掛鉤,每屆全運會,一些代表團事前都會在省領導面前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完成前多少名的目標,否則就沒法向領導交差,甚至被問責,烏紗帽難保。在此背景之下,官員一級壓一級,金牌指標層層下分,最後壓到運動員身上。

  全運會金牌也可以説是純金打造,省、市、縣幾級政府照樣會有現金獎勵,有的還能獎房子;就業方面,奧運冠軍能當副處級幹部,全運會冠軍至少會被安排進好的公務員崗位,在就業形勢非常緊張的現在,這也是很有吸引力的。而教練和主管領導,也能借此升職,如此激勵之下,不排除幾方合起來搏一把,使用高科技的興奮劑産品來武裝自己,以圖僥倖過關。

  近幾屆全運會,興奮劑事件都是層出不窮。九運會上,名將羅雪娟便曾話中有話地説“我身後的這池水不乾淨”。十運會,名將孫英傑被查出服用禁藥,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曾一度威名遠播的馬家軍,也因為興奮劑問題被打回原形。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游泳選手,也曾是興奮劑的重災區,甚至在國外被海關當場搜出禁藥,我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形象,一度大受影響。

  對於奧運會參賽選手,國家體育總局已採取嚴厲的檢查措施,不讓任何有興奮劑嫌疑的選手走出國門參賽,在國際大賽中,我國選手被查出興奮劑的是少之又少。不過,要在全運會上杜絕這種現象,不是國家體育總局一紙禁賽令就能解決的。要根本解決問題,則要放棄我國現行體制中“唯金牌論”的政績觀,把全運會金牌的“含金量”降下來,提高運動員平時的待遇,不以一場比賽定英雄。

  若有膽敢以身試法者,不僅僅是處罰運動員和教練員了事,主管的行政官員也要被問責。因為他們也是利益的獲得者。只有幾方面一齊用力,才能真正把興奮劑這一“毒瘤”從中國體壇根除。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