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北埔風光

  時間:2008-05-19 14:01    來源:華夏經緯     
 
     
    位於新竹縣東南側,四週山巒、農田環繞的北埔,是一個保有濃厚客家風味的純樸小鎮,窄小的街道兩旁,坐落著一間間緊密相連的紅磚瓦屋,平日,靜謐的聚落裏,不見人聲鼎沸,夕陽斜照中,只聽得嘶嘶蟲鳴以及啁啾婉轉的鳥叫聲。
   
    北埔是竹塹地區開發最晚的地方,先民艱辛的開拓痕跡,至今仍歷歷可見:迂迴曲折的巷道宛如迷宮,緊緊相連的街屋幾無空隙,部分民宅還依稀可見當年為防衛所開鑿的槍眼,這些全是客家先民為了防範入侵者,而作的各項防禦措施。
   
    走過艱險的拓墾歲月,今天的北埔,因完整保留傳統客家聚落形式,而吸引一批批的觀光人潮。聚落核心所在的慈天宮,不僅名列三級古跡,廟前百年石板步道——北埔街,以及兩旁的傳統紅磚民宅,古樸有味,鄰近還有姜阿新宅、天水堂、金廣福公館等北埔歷史建物,構築出北埔的觀光地圖。
   
    每到假日,遊客齊集,偌大的北埔,停滿一部部滿載遊客的遊覽車,慈天宮、金廣福、姜家祠淹沒在洶湧的人潮間。因此,要體會北埔的純樸寧靜,建議找個非假日造訪,則北埔之美盡現眼前;慈天宮正脊栩栩如生的福祿壽剪粘,躍然于前;金廣福外傲然挺立的孤梅,映照素樸的黑瓦白墻,相映成趣;而重視山川風水的北埔,以聚落東側的秀巒山為“樂山”,幾乎所有傳統建築皆採東西向,在夕陽西沈的昏黃光影下,最能彰顯其古雅之美。
   
    慈天宮
    地址 北埔街1號
    電話 (03)580-1575
   
    慈天宮位居北埔聚落的核心位置背倚秀巒山,面向開闊市街,廟前百年石板步道,古樸有味,沿著步道兩旁儘是傳統紅磚屋舍,極具典雅風情。
   
    客家人講究風水,整個北埔村,以秀巒山為樂山,慈天宮則穩坐龍穴,護衛著聚落裏的人民。至今它不僅是北埔居民的信仰中心,也是公眾聚會的場所。由閩粵移民合力開墾的北埔,在宗教信仰上也事例二者:慈天宮裏除主祀觀世音菩薩外,並配祀閩人普遍信仰的天上聖母,以及五穀神農、文昌帝君、三山國王、三官大帝等典型的客家神祗,反映著閩客信仰融為一體。慈天宮屬“睡虎形”風水,以不驚動為宜,因此少見建醮等慶典。
   
    慈天宮格局類似客家“雙堂屋”,大門兩根龍柱,炯炯有神的龍首昂首上揚,為全省罕見的“升龍式”龍柱;前殿左右水車堵的交趾燒,描繪“姜子牙伐紂”與“孔明征南蠻”的故事,暗喻姜家開墾大隘的艱辛過程,其雕工精細,栩栩如生。此外,廟裏還有兩根少見的人物石柱,一在三川殿後,以文王聘賢、王母慶壽、麻姑獻壽等為主題;另一在正殿內,描繪24孝故事,教忠教孝,個個惟妙惟肖。
   
    北埔聚落以此為中心,沿著廟前市街的軸線,漸次往外發展,而成今貌。
   
    天水堂
    清道光年間,姜秀巒由九芎林(今芎林鄉)遷到北埔,倣芎林舊居建造了這座“一堂六橫”式三合院,是北埔最大的宅院,其長寬高的勻稱比例,呈現優美的尺度,而內部雕花鏤飾細緻而不繁複,展現大家族的氣勢。天水堂雖列為一級古跡,可惜並未對外開放。遊客可欣賞其日據時代加建的外墻,灰黑色的洗石子墻面,在夕陽的映照下,形成凹凸的微妙暗紋,顯得古樸有致。
   
    金廣福公館
    地址 中正路6號
   
    創建於清道光14年(1835年),是全省現存最大的開發墾號,在臺灣開拓史上具有特殊意義,被列為一級古跡。公館外觀仍維持百餘年前素樸的黑瓦白墻,與門前兩株百年老梅相映成趣。公館採雙堂屋形式,兩旁廂房緊密相連,只剩屋檐下部分保留完整的木雕,以及石板鋪就的中庭,仍舊古樸雅致,可供憑吊。金廣福目前有姜家後代居住,並不對外開放。
   
    姜氏家廟(姜家祠)
    姜家祠雖為家廟,但富麗的外表如同廟宇一般,雙堂二橫的建築格局,直交的廂廊連結左右四個側殿,整個空間極富變化之美。如前殿左方吊筒是以“倣藤編”施雕,右方側為“倣竹編”,姿態各異,但優雅細膩。
   
    乘車風向標:
    自竹東往北埔或珊珠湖的新竹客運,北埔站下車。
   
    補給小站:
    北埔以客家風味小吃為主,沿著慈天宮前的北埔街及鄰近的廟前街、南興街,有多傢具特色的餐飲店可供選擇,講究鄉土懷舊氣氛的如北埔食堂、老街粄條、番婆坑客棧等;此外,醉樂園、劉家小館提供傳統小吃,口味道地。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