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_透視“核四”風暴
 
懸案之三:核四案引發罷免戰
 
 
  來源:      日期:2001-04-17 10:33

     一座核電廠宣佈停建竟會引發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臺灣島內的許多事情實在讓人難以琢磨。   
  10月27日,剛上臺不久的臺灣 “行政院長”張俊雄宣佈停建核四電廠,僅僅過了3天,臺灣的三大在野黨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便因此 “結盟”,舉起了“反扁”的大旗。先是發表了聲討陳水扁的共同聲明,宣佈關閉雙方協商的大門,接著在31日的“立法院”院會上,由國民黨“立委”丁守中等人領銜,正式發動罷免正、副“總統”案。   
  陳水扁和民進黨方面則對此顯得有些準備不足,因為按照事先的判斷,儘管停建核四電廠對在野黨、特別是國民黨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必然會引起他們的反彈,但三大在野黨各懷心事,不可能聯起手來,到頭來不過是一場“茶壺裏的風暴”。此時眼見“在野聯盟”來勢如此兇猛,吃驚不小,無奈之下,一連幾天緊閉門戶,聚會密商。據説呂秀蓮為此還專門祭拜了媽祖,尋求保祐。
  11月3日,穩住陣腳的陳水扁開始出招。他的第一招是“苦肉計”。先是親自給連戰家打電話致歉;碰壁後,又透過其他途徑多次向連戰表示善意,並希望登門拜訪。在始終得不到回應的情況下,又于11月5日晚發表電視談話公開向連戰及民眾道歉。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被欺負”的“弱者”。第二招是 “煽風點火”。把 “在野聯盟”説成是“外省人打擊本省人的大聯合”;然後又舉辦“萬人走向總統府,支援新政府”、“百萬人反核大遊行”等活動;並煽動支援者圍堵“立法院”,恐嚇在野黨“立委”。甚至還搬出李登輝來分化國民黨的內部。 第三招是“扯大旗”。眼見“在野聯盟”在罷免戰中遲疑不決,陳水扁的態度也逐漸強硬起來,聲稱選民是因為認同其政見、立場才會選他當“總統”, 選民對“新政府”有期待,他必須對政策負責,不能因為在野黨的罷免案就輕易屈服。   
  11月7日,團結一致的在野黨小試牛刀,以133對66的絕對優勢,一舉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為順利推動罷免案鋪平了道路。11月11日又召開了國、親、新三黨領袖圓桌會議,發表了“護憲救臺灣”共同宣言,再次表達了“將罷免案進行到底”的決心。  
  所有的跡象都表明,罷免案如箭在弦,一場朝野雙方的政治大對決已不可避免。  
  但讓人疑惑的是,時至今日也沒見哪一方把上弦已久的箭射向對方,依然停留在喊話和恐嚇階段。可以説,這場看似激烈的罷免戰正在一步步陷入一個朝野拉鋸的困境之中。   
  這種局面,當然不是 “在野聯盟”一方願意看到的,但形勢逼人強,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其一,陳水扁的“苦肉計”使他得到了不少民眾的同情和理解,也使他可以發動民意及輿論來支援他,以此縛住“在野聯盟”的手腳,使他難以發力。其二,陳水扁祭出“全民政府”的大旗,把這場“罷免戰”的“主戰場”從停建核四是否“違憲”轉到了阿扁的“全民政府”是否要把權力再交還給已被趕下臺的國民黨手中?從而使這場“罷免戰” 變得“師出無名”。其三, “在野聯盟”中的國、新、親三黨,雖是同根同源,但他們之間的矛盾和分歧也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缺乏共同的行動目標:國民黨要 “倒扁”;親民黨側重於“倒閣”;新黨則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加之陳水扁總是在關鍵時刻打出“李登輝牌”,使“在野聯盟”在“罷免戰”中顧慮重重,畏首畏尾,難以施出“致命一擊”。   
  儘管罷免案成功的可能性正在減小,但如果擱置罷免行動又要冒巨大政治風險,退一步便是絕境。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對陳水扁保持強大壓力,同時等待時機再與之進行決戰,應該是一個較為明智的選擇。   
  可以預料,如果不發生大的意外,島內的這場“罷免戰”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誰能笑到最後現在還很難説。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