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鄉
該鄉位於桃園縣東北方,為桃園縣的北大門,在臺灣開發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明永歷年間,鄭成功在臺設一府二縣,該鄉即以南崁之名受天興縣管轄,到日據時代,將南崁區的南崁頂莊合併為“龜山莊”,即為該鄉的前身,當時為新竹州桃園郡,1950年正式成為桃園縣行政區之一。
該鄉農業特産豐富,其中又以“壽山名茶”的茶甘味美,擁有桃園縣四大名茶之美譽;另外高居全臺産量第一的耶誕紅,品質優異的綠竹筍、苦茶油及網室蔬菜等都備受民眾喜愛。
該鄉學風鼎盛,一向享有“教育文化之都”的美名,鄉內有銘傳大學、警察大學、體育學院、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及龍華科技大學等六所大學院校,高等學府的密度拿下全臺冠軍寶座。
進入該鄉給人“花團錦簇”的印象,遍植的杜鵑、金露花、山櫻花及臺灣巒樹,使得龜山又有“花園城市”、“魅力公園”的美名。該鄉有長庚醫院等豐沛的醫療資源,及首屈一指的台塑長庚養生村,也奠定了該鄉發展“白色工業”的基礎。
該鄉科技産業發達,擁有龜山工業區、林口工三、工四工業區及華亞科技園區等,每年産值高達6800億元,而全鄉工業年産值達8600億元,佔全臺總産值的8%。每年上繳的稅收超過新台幣300億元。
蘆竹鄉
因在蘆竹繁茂之地立村而得名,“蘆”,一名葦,亦作葭,屬禾木科,生於濕地或淺水中,為多年生草木,葉細長且尖,莖中空,高數尺至丈余,莖可編蓋住屋,臺語“厝”即房屋,故稱為“蘆竹厝”,1920年刪去“厝”改為“蘆竹莊”。1946年,將“蘆竹莊”改為“蘆竹鄉”至今。
四百餘年前,該鄉叢草荒蕪,寥寥散居者均為原住民及荷蘭人,明鄭成功來臺驅荷後,始現漢民蹤跡。清康熙末年廣東嘉應一帶居民,以南崁港為奧、臺間通商口岸,貿易盛極一時,至清雍正年間,福建漳、泉二府人士,陸續來臺定居從事墾殖,奠定基礎。
光緒二十一年日本據臺後,對臺灣行政區域曾數度更易,1915年桃園置廳,1920年廢廳置州,並將原桃園廳桃澗堡所轄的新興、福興、中興、新莊仔、大竹圍、蘆竹厝、南崁下、南崁廟口、南崁內厝及臺北廳八里坌堡所屬的坑子口、坑子外、坑子等十二莊,合併為新竹州桃園郡蘆竹莊。
1945年臺灣光復,改制為省,新竹置廳,翌年1月11日改制為縣,桃園設區,該鄉廢莊改鄉,隸屬桃園區,1950年施行地方自治,將原新竹縣劃分為桃園、新竹、苗栗三個縣,該鄉仍屬桃園縣轄,延續迄今。
該鄉因中山高速公路南崁交流道的設置,以及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的啟用,造就了繁榮的盛景。因山坡地形適合興建高爾夫球場,故鄉內球場林立,並有集餐飲、購物、娛樂、運動於一身的臺茂南崁購物中心,另外還有許多人文及自然景觀值得一訪究竟。
大園鄉
該鄉位於桃園縣西北部,東北鄰接蘆竹鄉,西南與觀音鄉為界,南連中壢市,西北瀕臨臺灣海峽,地勢自西南向西北傾斜。土地面積為87.3925平方公里,約佔全縣土地面積7.16%,居全縣13鄉鎮市的第5位。
該鄉在雍正年間屬淡水,後改淡水廳,光緒年間則改為臺北府淡水、新竹縣分轄,其後日據時代為新竹州桃園大郡大園莊,1945年臺灣光復後,改為新竹縣桃園區大園鄉,1950年改為桃園縣大園鄉迄今,目前劃分18村404鄰。
該鄉分為18村404鄰,人口數7萬9千余人,為13鄉鎮市的第10位,僅較觀音、新屋、復興3鄉為高。
桃園國際機場位於該鄉,距臺北市車程約四十分鐘,機場共有兩座航站大廈,航廈內提供航空公司運務、旅客入出境作業、檢役、海關作業等服務設施。
該鄉平均高度約海拔35公尺,鄉內多為平原、稻田、廣闊平地,西北部則是綿長沙灘海岸。該鄉土壤皆偏向酸性,其PH值多在4.0與5.0之間,不利於多數作物成長與微生物活動,所以鹼性肥料的適當施用,便成為農業發展上重要的一環。
該鄉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在地勢上為臨海的平原,地面上無起伏山丘做屏障,冬季東北季風較強,最冷月平均溫度約在11度,夏季亦不會過於炎熱;夏季多雨,冬季亦不虞久旱。
南崁溪發源於龜山,流經桃園市、蘆竹鄉,再由該鄉出海,全長26.7公里,為桃園縣最大河川。其他河川尚有老街溪、新街溪、埔心溪、後厝溪等河川。
該鄉重大交通建設計劃為:西濱快速道路、高速鐵路、臺北至桃園機場捷運線,機場銜接道路系統、臺四線平行道路、機場與青埔站銜接運輸走廊。
觀音鄉
該鄉昔日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年來著重于高經濟作物開發及休閒農業規劃,著名農作産物以蓮花、西瓜、洋香瓜、熏衣草、向日葵、火龍果、牧草等為主。該鄉同時為北部最大工業區所在地,桃園科技園區及觀塘工業區亦正開發中,觀音工商並進的都市開發政策,是未來鄉政推展重點。
前清朝時期,該鄉稱為“石觀音”,因一農民拾獲一塊白石似觀音菩薩而得名,至1920年改稱為“觀音”。甘泉寺供奉觀世音菩薩,旁邊有一口井,無論乾涸多久,井水總是滿的,甘泉寺香火鼎盛,尤其在特殊的日子,膜拜人潮絡驛不絕。
觀音鄉面積 87.98平方公里,人口56880人,密度低、海岸線長,東北季風強,岸邊形成沙丘景觀,是地形上一大特色。
新屋鄉
新屋是一個靠海的鄉鎮,位處於桃園縣的西南邊。最早時期為平埔族人遊耕狩獵之地,乾隆初年,由范姜兄弟歷經百年開墾,蓋華屋大厝而得名,至1945年定名為“新屋鄉”。面積為85.02平方公里,地廣人稀。
新屋鄉是南桃園最早開發的地方,住民以客籍為多,大多以務農為生,是全省最大的農業鄉鎮,所産的稻米,是全臺重要的供應來源。農産品以稻米為主,蔬菜、水果次之,農田均以機械化耕作,是全縣最大米倉。而新屋鵝肉,肉質肥美,縣內第一,遠近馳名。
人文資源上,以永安漁港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及優美的天然生態景觀最為知名。港內設有魚市區,無論要購買漁貨或是大吃海産,都可以得到滿足。南岸擁有全臺第一座室內人工造雪場及面積最大的海濱公園,北岸有濱海遊憩區,港內的跨港拱橋,設計具有多種變化的燈幕,可自橋頂觀景平臺觀賞漁船由外海駛入,或是漫步流連于觀海涼亭,也可自港內欣賞落日余輝、享受海風吹拂。而在永安漁港西南處,往南延伸至福興宮的的林蔭大道,就是遠近馳名的綠色走廊。綠色走廊綿延長達四公里,是由綠蔭大道及濱海道路所組成,此地規劃了完善的人行步道及自行車環繞道路。
范姜古厝,以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列名三級古跡;另外,九斗村休閒農場,則是典型客家農村,在此可體驗農家生活、農業生産、農村生態。除此之外,該鄉還有新屋蓮園、活力健康農場、新屋花海休閒園區、長祥教育農園、豐田健康農場等休閒場所,讓遊客充分體驗農村之美。
新屋鄉的交通便捷,無論是“國道”一號、三號搭配66號東西向快速道路,或是利用濱海公路,都可以很方便的到達這個溫馨的客家小鎮,而最近完工的115號縣道的拓寬工程,更是為新屋鄉的交通挹注了新的氣象。
龍潭鄉
龍潭鄉位居桃園丘陵臺地最南端,地勢較高,地形也較複雜,大體可分為丘陵區(銅鑼圈臺地及店子湖臺地)與平原地區(龍潭臺地)兩大部分。龍潭道路網四通八達,交通便捷,地理環境優越,大部分為丘陵地,山巒起伏,視野遼闊、空氣清新、茶園綿密,令人心曠神怡,更有分佈各處的名勝古跡相隨,觀光資源豐富。
龍潭在觀光方面,除保存純樸小鎮風貌如聖跡亭、古厝、紅橋外,更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注入生命活水如運動公園、觀光大池、石門勝景、小人國,鄉內的5條自行車步道,也使忙碌的現代人得到舒坦身心,接觸大自然的絕佳機會。
龍潭在科技方面,創造了優越的投資環境與就業市場,如開發了宏碁集團渴望園區、中華映管、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龍潭基地。
龍潭有多元包容性的文化,除了佔大多數的客家文化,也融合了其他不同的文化。近年來鄉公所將一些文化活動的舉辦結合觀光人潮來帶動鄉內各行業的發展,例如:端午節的歸鄉文化季、仲夏音樂季、客家文化季、石門活魚季等。
復興鄉
該鄉是桃園縣境內唯一的山地鄉,位於石門水庫上游的重要集水區,更是北部橫貫公路的起點,自然景觀奇特,民風純樸,現有一萬一千人口,居民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境內現有初中一所、小學十三所、及託兒所八所;其地理位置處於桃園縣的東南方,西南接新竹縣關西鎮、尖石鄉,北接臺北縣烏來鄉、三峽鎮、以及桃園縣的大溪鎮,東南與宜蘭縣的大同鄉毗鄰;該鄉最東為東經121度29分華陵村的棲蘭山。最西為東經121度14分石牛山的北北東角。最南為北緯24度35分華陵村的西立斯山。最北為北緯24度51分三民村的分水嶺大窩山。
該鄉土地面積為350.7775平方公里,分為十個村130個鄰,佔桃園縣土地總面28.73%,華陵村的面積6.8225平方公里為最大,佔全鄉總面積30.45%,次為高義村81.77平方公里,佔全鄉總面積23.31%,而以三民村9.16平方公里、澤仁村12.3平方公里及奎輝村12.8平方公里為最小,各佔2.61%、3.51%及3.65%,其餘各村分別為羅浮村17.025平方公里、義盛村46.95平方公里、霞雲村48.45平方公里、長興村25.5平方公里、三光村20平方公里。
該鄉地勢走向由東北往西南傾斜,境內高山峻嶺,全鄉的地理高度約在海拔380至2000余公尺之間。由於受到地球長時間地殼變動的影響,産生了許多的河階,因而在河床硬岩初露處,形成瀑布與急流的奇景,也因此使河川顯得多彩多姿,更增添了豐富的地理景觀,所以素有臺灣廬山的美譽。
該鄉的著名觀光旅遊景點有:三民蝙蝠洞、角板山賓館溪口臺地吊橋、羅浮橋、榮華大壩、巴陵攔沙壩、爺亨梯田、爺亨溫泉、幽靈瀑布、巴陵橋、新興可拉賀溫泉、巴陵煙雨、復興森林旅遊區、東眼山森林遊樂區、小烏來風景特區、達觀山自然保護區、奎輝卡色鬧部落等等,均是人人嚮往的休閒旅遊及避暑勝地,這些完美純樸的景觀據點是復興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遊客進入該鄉可先行前往該鄉歷史文物館,將可一窺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