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八九五年的日據時期,臺中火車站田地、農舍現址尚未被日本政府徵收,有一戶林姓人家,育有一位十四歲的少年林草,平時都會到日本人聚集的大街(市議會對面的巷弄)收集餿水喂豬。其中,近中山路口,有一名隨日軍來臺的記者森本先生,開設一家寫真館,見林草勤奮、聰穎,乃授以攝影技藝。一九0一年,森本因急欲返回日本,林草便將店頂了下來,從此改名“林寫真館”,成為全臺第一家由臺籍同胞經營的相館。
一九五三年林草車禍喪生,四子林權助(前“中央日報”記者)接捧。林權助後因為人作保受到牽累而負債纍纍,妻子林吳足美乃前往日本學習美發、美容,返臺後協助丈夫重振事業,于五0年代開啟了結合攝影、美發、美容、禮服的攝影禮服先河。七0年代攝影禮服公司開始出現在臺中市區,大多集中的火車站附近。直到十六、七年前,有業者考慮到中正路店面租金居高不下,遂轉而到房租較便宜的三民路和公園路口開業,此為三民路形成婚紗街的濫觴。
攝影禮服公司進駐三民路之後,禮服反主為客躍居要角,蛻變成婚紗攝影公司。大約十五年前,三民路婚紗街的快速發展達到顛峰,一下劇增到五十多家。十二年前,三民路婚紗街的生態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大型賣場型態的婚紗廣場崛起,家數驟減至三十多家。近年則興起附加各項婚禮精品的婚紗攝影精品館。
三民路婚紗街同業鱗次櫛比相互較勁,讓三民路婚紗街呈現多變的風貌。至2000年十月底,三民路婚紗街上又關了二家店。其實,早在二百五十多年前大墩街形成之後,這一帶的商圈就已經很難擺脫物換星移的宿命。初期墾民聚大墩小丘下,附近有良田,街肆上賣的是農具、農産品,至大墩街興盛,並興建萬春宮媽姐廟後,糕餅鋪、佛具店、米市和柑仔店雲集。日據時代市街更正後,有不少醫院診所在此開業。迨臺灣光復後,日用百貨店林立,青果、魚牧産品批發市場生意興隆,商賈麇集,小吃攤應運而生,臺中市歷史悠久的知名小吃,大多發跡於此時此地。
嚴格説來,三民路一帶的發跡至少有二百七十年,當時便有二千多名漢民入墾,但在康熙年間發生的朱一貴事件之後,遭當局廢莊,直到雍正十一年清廷派千總駐札大墩小丘,築造炮丘之後,才逐漸聚居成市。近三百年來,先民披荊斬棘、胼手胝足開墾和經營,在該區內留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諸如臺中公園內的炮丘、臺中省城的北門(望月亭)、吳鸞旗豪宅更樓、國姓廟、大墩街古巷、第二市場。人口聚集的街肆自然少不了滿足宗教信仰的廟宇、教堂,該區內現存不少歷史悠久的宗教建築,例如萬春宮、天文教堂、柳原教會、大覺院、國姓廟、武德宮等,巷弄內也還可以找到清式、日式和洋樓式的古宅,為時代的演變做見證。
從這些殘留的歷史遺跡中不難窺見大墩街昔日繁華的榮景。就在中區商圈角色再度演替之際,臺中市文化局舉辦了“三民路國際婚禮藝術季”,及推動“三民路鄉土與地方文史調查計劃”。這兩項活動喚起三民路一帶的居民對當地歷史背景的深入了解,同時藉豐富的文化資産延續商圈的生命,達成産業文化化、文化産業化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