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評析臺灣選後政情七項走勢

時間:2004-12-13 08:41   來源:
  台灣網12月13日消息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12月11日這天,臺灣民進黨、臺聯黨等“泛綠”陣營力圖實現今屆“立法院”選舉“過半”的美夢徹底破滅。選舉結果,“泛綠”陣營只拿到225席中的101席,與他們原先估計過半數的113相差甚遠。比起今年的“總統”大選,“泛綠”的選票少了225萬張;與上次“立法院”選舉比較,少了兩萬張。“泛藍”的國民黨拿到79席,親民黨34席,新黨1席,還有兩名國民黨籍的“獨立”候選人勝出,“泛藍”總共有116席,穩佔“立法院”多數。

   這個結果,大出“泛綠”和陳水扁當局的意料之外,給他們的打擊尤如五雷轟頂。今年3月“總統”大選之後,陳水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立委”選舉中他們一波又一波的所謂“選戰議題”氣勢洶洶,大有黑雲壓臺臺欲摧之勢。“泛綠”以為已經控制選情,勝券在握。不料,臺灣選民給了他們當頭棒喝。民意指向非常清楚,陳水扁玩“臺獨”,玩“正名”,玩“去中國化”,分裂臺灣族群,向大陸進行挑釁,企圖在製造兩岸關係緊張中渾水摸魚,撈取政治上的好處是不得人心的,而且碰得頭破血流。

   選舉出現這樣的結果,無疑將影響臺灣內部的政治生態環境,也會為兩岸關係提供新的觀察點。首先,陳水扁本人已感到極大的政治壓力,他已無可奈何的表示要為選舉失敗負主要的責任。民進黨內要求他辭去黨主席的聲浪已經形成。經此一役,陳水扁在黨內的“龍頭”地位必受動搖。與此同時,民進黨的黨內鬥爭也勢將加劇。

   其二,執政民進黨陳水扁當局的執政困難將進一步增大。陳水扁上臺數年,政績乏善可陳,經濟一塌糊塗,社會矛盾加劇,而當局腐敗醜聞不斷,民怨沸騰。今次選舉失敗,這個“劣跡斑斑”的“政府”將更為聲名狼藉。其政策的推行必受多方面的挑戰以至阻力重重。

   其三,“泛藍”控制“立法院”多數,陳水扁的組閣將大為困難,各項法令的通過也將大為困難。上屆“立法院”主席是國民黨的副主席王金平。新一屆的主席之位也極有可能落入國民黨手中,甚至還是王金平。一個組閣難成,法令難成,“立法院”從主席到席位多數都不掌握在自己手裏的“總統”“政府”,只能繼續當舉步維艱的“跛腳鴨”。

   其四,陳水扁拼命推動的所謂“公投制憲”看來也將化為泡影。“總統”大選期間,陳水扁就拋出了“○六年修憲”、“○八年實行新憲法”的“臺獨時間表”。“三.二○”選舉後,陳水扁迫於北京的巨大壓力,將“修憲”改調為“憲政改造工程”。但是,在今次“立委”選舉中,陳水扁加速“臺獨”步伐,公然鼓吹“公投制憲”,“消滅中國憲法”。現在“立法院”過半美夢破滅,陳水扁的“公投制憲”也將胎死腹中。

   其五,“泛綠”今次雖然失敗,但陳水扁利用各種方式、手段推動“臺獨”“去中國化”,“為臺灣正名”的既定方針不會變。這是由他們的政治本性決定的,不會因為一次選舉的失敗而改變。他們有可能改變的只是手法和時機的選擇。對此,人們應繼續保持高度警惕。

   其六,今次選舉失敗,執政民進黨不方便做的事情、在“立法院”受阻的事情,“在野”李登輝的臺聯黨等“臺獨”勢力可能會加倍瘋狂的去做。例如“公投制憲”,李登輝已經和正在動員力量要大搞為期兩年的“公投制憲運動”,企圖在民間社會掀起“臺獨”狂潮,聲援在朝的陳水扁民進黨繼續推動“公投制憲”,裏應外和、上下互應達到目的。

   其七,兩岸關係繼續處於膠著狀況。“泛綠”今次失敗,令他們在“憲政”體制內加速“臺獨”受挫,只是一時緩解了兩岸關係的緊張和降低了戰爭風險,但在陳水扁不肯放棄“臺獨”路線的情況下,兩岸關係不可能出現根本性的改善。(娟子)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