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南市目前產業發展以服務業為主,第一產業逐年遞減,在1996-2001年間更快速衰退,制造業則逐年小幅下降。臺南市產業結構變遷快速,近二十年來,重心明顯由第二產業的制造業轉變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第二產業1986年所佔的比例為83.85%、1991年為70.93%、1996年61.16%;而第三產業1986年所佔比例為16.15%、1991年為29.07%、1996年為38.84%,自1986-1996年十年期間消長幅度22.69%,較臺灣地區13.40%為高。另以員工指標觀察,第二產業比重1986年64.77%、1991年50.34%、1996年43.92%;第三產業比重1986年35.23%、1991年46.97%、1996年56.08%,十年期間消長幅度20.85%,較臺灣地區14.18%為高。制造業產業的結構變遷下降幅度是其中最大者,產值下降27.69%、員工下降21.09%,另外批發零售及餐飲業、金融保險業、工商服務業則大幅度上升,近年來臺南市產業重心已完全轉移至第三產業,成為維持臺南市經濟發展的主力。
 
  表1 臺南市第二、三產業產值與員工表(1986-1996年,單位:%) 
|   | 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 總計 |  
| 年度 | 指標 | 1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 2制造業 | 3水電燃氣業 | 4營造業 | 小計 | 5批發零售及餐飲業 | 6運輸倉儲及通信業 | 7金融保險業 | 8工商服務業 | 9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 | 小計 | % |  
| 1986 | 產值 | 0.04 | 80.14 | 0.02 | 3.65 | 83.85 | 8.91 | 2.66 | 1.2 | 0.41 | 2.97 | 16.15 | 100 |  
| 員工 | 0.03 | 59.34 | 0.04 | 5.36 | 64.77 | 22.25 | 4.42 | 1.42 | 0.97 | 6.17 | 35.23 | 100 |  
| 1991 | 產值 | 0 | 62.81 | 0.05 | 8.07 | 70.93 | 13.67 | 3.07 | 4.78 | 1.12 | 6.43 | 29.07 | 100 |  
| 員工 | 0 | 45.99 | 0.04 | 7.01 | 53.04 | 27.94 | 4.44 | 3.33 | 1.98 | 9.28 | 46.97 | 100 |  
| 1996 | 產值 | 0 | 52.45 | 0.09 | 8.62 | 61.16 | 18.24 | 3.03 | 6.72 | 2.14 | 8.71 | 38.84 | 100 |  
| 員工 | 0 | 38.25 | 0.03 | 5.64 | 43.92 | 33.79 | 4.38 | 4.36 | 3.33 | 10.22 | 56.08 | 100 |  臺南市為都會區核心,外圍有臺南縣的永康市、歸仁、關廟、高雄縣的路竹鄉等衛星工業區,核心都市服務業會蓬勃發展,產生互補功能,並且臺南科技園區相繼設置,會對臺南市第三產業產生極化效果。
 
 臺南市農漁業的使用面積最大,佔全市面積約三分之一。農業使用面積共3899.47公頃,然而農業發展卻呈現產量逐年下降的情形;安南區主要生產稻米與蔬果,南區以生產水果為主。臺南市漁業主要分布在該市的安南區與南區,墾拓魚塭,從事養殖業(佔農漁生產總值的二分之一)。
 
 在工商服務業部分,其用地共1336.2公頃,商業大部分集中于中西區,其次為東區、南區與北區。全市業種以批發與零售業居多,佔全市產業家數的47%。臺南市的產業區位分布,制造業以安南區(科技型產業)與南區(傳統制造業)為主。與地產開發相關的營造業主要分布于東區與安南區;金融及不動產服務業以東區、北區、中西區為主;與生活服務機能相關的產業(批發零售、醫療、藝文活動)則以東區、北區、南區與中西區為主。
 
 產業投資環境以臺南市來說可分三類:制造業、服務業及觀光服務業。制造業主要位于安南區與南區,因該兩區地價較為便宜,適合制造業發展。服務業主要集中于舊市區(現中西區),多為小型零售批發業,主要沿道路兩側發展。觀光服務業主要位于幾個主題文化園區,未來安平四草地區可望成為主要的觀光遊憩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