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東縣天然植被風貌

  時間:2009-02-11 08:59    來源:台灣網     
 
 


  海岸山地植群

  臨海礁岩植群帶
  

  化育成石灰質的土壤,含鹽分及pH值都高,加上位於海岸前線,常遭受勁風吹襲,屬於非常特殊的乾燥生態地。植物多為耐鹼性和抗風力強的陽性常綠種類。分佈于海岸線與低潮線之間的礁岩上,主要有水芫花、白花菜、草海桐、馬鞍藤、白花苦檻盤。該海岸線此類植物分佈最大面積的有三仙臺、小野柳。

  砂原植群帶
  

  砂土本身保水力低,強烈海風整年吹襲,如為細沙則沙粒經常飛散移動,植物易遭掩埋。此時會有吸水困難甚至脫水現象,屬植物的生理乾旱。所以為適應此特殊環境故産生各式因應之道(如形態上的變異等)。鹽分地幹生植物大多分佈靠近潮汐線的砂土上,其中以結縷草、苦檻藍、雀椑、鹽地娛蚣為主。

  灌叢植群帶
  

  分佈于砂原植物帶後方,以林投,馬纓丹等二十四種主。

  海岸山地植群

  河流沿岸地區植群帶
  

  山脈西側河谷砂質地:主要植物有臺灣馬桑、臺東火刺木、雀梅藤、通條木、五節芒、金平芒、河王八、木賊。

  河岸土壤較多之處
  

  茄苳、構樹、菜豆樹、九丁榕、葉榕、雙面刺、黃野百合、飛龍掌血、柄葉花椒、山黃麻、野桐、血桐、白匏子、懸鉤子、鹽膚木、杜英。

  山脈東側:大致和西側相同,但無臺灣馬桑、臺灣火刺木、通條木與菜豆樹的分佈。

  700公尺以下的山麓地區植群帶

  多半開闢成農園,栽植生薑、金計,當歸、泡桐、油桐等經濟性作物。部分地區有大面積的樟樹、臺灣臘樹、相思樹造林地、而崩壞地及濫墾廢置地區尚出現群生成簇的五節芒、笣籜矢竹、臺灣蘆竹及菊科植物如白花香薊、蠹吾等。

  400-700公尺熱帶二期雨林

  在山谷及坡度較大墾植不易之處,河谷兩旁等地方,仍有小區天然林存在,常見的優勢木有臺灣雅楠、九芎、茄苳、樹杞、榕樹、九丁榕、豬母乳等。

  700-1600公尺亞熱帶雨林

  其組成的優勢種多屬樟科、殼鬥科植物及山茶科植物,如樟科的大葉楠、紅楠、五掌楠等,而殼鬥科有錐果櫟、赤皮、長尾尖櫧等,至於山茶科則多為厚皮香、大明橘、柃木類等。由於分佈在崎嶇山區遊客不易到達。

  中央山脈山地植群

  寒帶針樹林

  主要樹木有冷杉、雲杉、鐵杉、華山杉、臺灣扁柏、香杉、亞杉、香柏、臺灣二葉松等,以冷杉最佔優勢。

  溫帶闊葉及針葉樹林

  主要針葉樹除紅檜、扁柏、亞杉、威氏帝杉、臺灣肖楠、臺灣五葉松、臺灣二葉松、威氏初榧等以外尚有鐵杉、臺灣雲杉、華山松、香杉、刺柏等。

  主要闊葉樹有森氏櫟、錐果櫟、臺灣錐栗、長尾尖錐栗、高山櫟、毽子櫟、狹葉高山櫟、星狀短刺櫧、浸水營石櫟、三斗石櫟、霧社黃肉楠、川上鵝耳櫪、高山八角、厚皮香、細葉柃、臺灣杜鵑、森氏杜鵑、臺灣雲葉、細葉茶、玉山薔薇、亨氏冬青、高山箭竹等。

  亞熱帶闊葉樹及針葉樹林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