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政壇熱點透視
字號:
施明德:有望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時間:2006-12-08 14:26    來源:     
 
 

  

 

  台灣網11月17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施明德領導的臺灣“百萬人反貪倒扁”運動,引起諾貝爾和平獎基金會的注意,施明德明年可能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據報道,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基金會人士前天赴臺,昨天和施明德會談一個多小時,了解施明德是否有意接受提名。這位來自於瑞典的人士,一個月前與臺“倒扁”總部聯繫,約定了和施明德的會談時間。

  他告訴施明德,國際媒體對這項運動,大多持肯定態度。兩人會談結束後,他帶走了施明德的簡歷和“紅衫軍”活動的相關資料書籍,其中包括一本聯合報出版的《百萬紅潮》畫冊。

  報道説施明德早在1984年就曾經被提名,明年則有可能再次角逐諾貝爾和平獎。(董潔)

  施明德簡歷

  施明德,1941年1月15日出生於高雄市。前民進黨主席、前“立法委員”、現無黨籍。

  1961年,施明德從臺灣陸軍炮兵學院畢業後,在小金門任炮兵監測官,1962年因被控涉入“臺灣獨立聯盟案”,被判入獄15年。1977年,施出獄後便投身“黨外”運動,並擔任“臺灣黨外刊物人士助選團總聯絡處”執行秘書兼發言人、《美麗島》雜誌社總經理。1979年12月,“黨外”勢力反對國民黨專制的“美麗島事件”爆發後,施于1980年1月被捕入獄,被判無期徒刑。李登輝就任“總統”後,頒布“美麗島事件的判決無效”,施明德于1990年5月20日獲特赦出獄。1990年10月,施與許信良競爭民進黨第五屆黨主席失利,隨後創建“新臺灣重建委員會”。1992年,施明德參選“立委”,並在臺南市以第一高票當選。1993年11月,施明德接任民進黨主席,並於次年5月蟬聯第六屆黨主席。在黨主席內,施明德鋻於“臺獨”主張遭到島內絕對大數民眾的反對,便開始淡化民進黨的“臺獨”訴求,于1995年9月提出“民進黨執政後,不必也不會宣佈‘臺灣獨立’”以及“政黨大和解”的主張,開啟了民進黨的轉型工程。1996年3月,施明德因民進黨在“總統”選舉中大敗而請辭黨主席。1998年,施當選第四屆“立委”。2000年11月14日,施因不滿陳水扁上臺後的獨裁專制,正式宣佈退出民進黨,成為繼許信良之後第二位退出民進黨的黨主席。2001年6月,施明德聯合一批跨黨派人士,組成一個叫“山盟”的政團組織,成員包括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前“法務部長”廖正豪、前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文茜等人,施明德不諱言,組成“山盟”的原因就是因為對陳水扁上任後種種表現的失望。2001年底,施明德在臺北市參選“立委”落選。 2004年,參選第六屆“立委”落敗。

  施明德大事年表

   1941年1月15日,出生於臺灣高雄市鹽埕區。

  1959年,進入臺灣陸軍炮兵學校。

  1961年,炮校畢業後以少尉任官赴金門任職。

  1962年,因涉入“臺灣獨立聯盟案”被捕。

  1964年,被判無期徒刑,剝奪公權終身。

  1977年,刑滿15年出獄,任蘇洪月嬌競選省議員總幹事。

  1978年9月,出任“臺灣黨外人士助選團”總幹事。

  1978年12月25日,與許信良、張俊宏、林義雄、姚嘉文等同為五人小組成員,成為“美麗島”政團決策核心。

  1979年5月,《美麗島》雜誌成立,任總經理。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爆發,逃亡26天后被捕。

  1980年3月,在“軍法大審”辯論時表示,“臺灣應該獨立,而且事實上已經獨立30多年了。”

  1980年4月18日,被判處無期徒刑。

  1990年,“特赦”出獄。

  1991年,參選民進黨第五屆黨主席落敗。當選民進黨第五屆中執委、中常委。

  1992年,當選第二屆“立委”。

  1994年5月,當選民進黨第六屆黨主席。

  1995年9月,在美國表示“民進黨執政,不必也不會宣佈臺灣獨立。”

  1995年12月,當選第三屆“立委”。選後與新黨領導人在“大和解”前提下接觸會談。

  1996年2月,參選“立法院長”,以1票之差落敗。

  1996年3月,因民進黨“總統大選”落敗,請辭黨主席。

  1998年,當選第四屆“立委”。

  2000年11月,告別民進黨。

  2001年,發起成立政論性團體“山盟”,任召集人。參選第五屆“立委”落敗。

  2002年,參選高雄市長落敗。

  2004年,參選第六屆“立委”落敗。

  簡歷來源:中國網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