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政壇熱點透視
字號:
蘇貞昌:臺當局行政部門主管被批“蘇修”

  時間:2006-12-08 14:22    來源:     
 
 

 

 

 

 

  台灣網422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21日在臺“立法院”再次對大陸利臺十五項措施表達了“只要對臺灣有利都不反對”的立場,受到泛藍“立委”的肯定;但蘇貞昌説,“行政院”與“總統府”一致,各有評價是從不同角度發言。

 

  據報道,21日下午,蘇貞昌在臺“立法院”施政總質詢,在答覆國民黨“立委”何智輝詢問時説,大陸方面釋出的十五項利臺措施,“只要對臺灣有利,都沒有關係、都做,都可以”。

 

  對於大陸組團赴臺採購農産品,蘇貞昌説,“只要我們有農産品要銷售,任何人來買,都不必因為他是共産黨來買就不賣他”。對於臺灣是否承認大陸學歷,蘇貞昌則表示“目前不宜”,但適合臺灣需要的人才可“逐案審酌”。對於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蘇貞昌表示,初期先界定一天一千人或旅遊十天,“逐步是有必要的”。

 

  何智輝説,蘇貞昌的兩岸政策較有誠意、擔當,被視為“蘇修主義”、“蘇修效應”,股市也給予“漲聲”,盼蘇貞昌能堅持下去,勿擔心與臺當局“總統府”不同調。但蘇貞昌説,“府”、“院”一致,各有評價是從不同角度發言。

 

  另據報道,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19日在出席香港舉辦的首屆“臺港論壇”時表示,近日的國共兩岸經貿論壇所取得的成果確實給民進黨政府帶來壓力,臺當局“行政院”已在積極回應某些措施,民進黨政府已經宣佈在做,國民黨會在“立法院”積極監督臺當局,積極推動兩岸經貿的相關工作。(趙靜)

 

  蘇貞昌簡歷

 

  蘇貞昌,19477月出生於臺灣省南部屏東縣一個望族家庭,1971年從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從事律師工作。197912月,“黨外”人士反抗國民黨專制的“美麗島事件”爆發後,蘇貞昌擔任當事人姚嘉文的辯護律師,開始走上從政之路,並因辯才好而獲得“黨外名嘴”的稱號。1981年和1985年,他連續當選兩屆臺灣省“議員”。19855月,蘇貞昌聯合黨外14名“省議員”為抗議省政府預算不合法集體辭職。此舉轟動一時,使其聲名大噪。

 

19869月,蘇貞昌積極參與民進黨創黨工作,並成為第一屆中央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長。1989年底,他獲民進黨提名參選屏東縣長成功,但在1993年的連任之戰中失利。1993年底,蘇貞昌獲民進黨新任黨主席施明德提名為中央黨部秘書長,並於1995年當選第三屆“立委”。1997年,他參選臺北縣長,因國民黨內部分裂而漁人得利。在縣長任內,蘇貞昌不僅勤跑基層、在29個鄉鎮“走透透”,更充分利用行政資源砸錢解決各種地方問題,積累了雄厚的基層實力。在2001年底的縣長選舉中,民進黨在臺灣北部幾乎全軍覆滅,只有蘇貞昌以過半數的高票連任。從此,他成為民進黨在北臺灣一片藍旗中(指“泛藍”陣營)最重要的橋頭堡,黨內地位更加穩固。蘇還先後擔任過臺當局“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主席等職。2005年年底因“三合一”選舉失利卸任民進黨黨主席一職。2006年,接替謝長廷出任臺當局“行政院”院長。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