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3月15日電 臺灣的“中央日報”今日刊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潘錫堂教授的文章指出:無論各方如何強烈質疑,陳水扁卻照樣地舉辦“公投”,其居心已至可議之境地;同時,扁當局搞“公投”也始終無法化解給人以邁向“臺獨建國三部曲”的疑慮。
潘錫堂在這篇文章中分析臺灣“大選”前的各方關係時指出,美國的“防獨”動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可以說不利美臺關係。
他說,美國務卿鮑威爾在傳統基金會的亞洲政策演說,一改往昔對“不支持臺獨”由被動轉變為主動,並把“一中防獨”列為美國對亞洲政策的六大中心任務之一。他指出,盡管鮑威爾的演說只字未提臺灣的“公投”,但美國已將“防止臺獨,維持現狀”載入對亞洲政策的綱要之中,不僅前所未有,亦是對有意逐步邁向“獨立”的臺灣當局的一項警訊,實不容加以輕忽。
他指出,扁當局已表態無論“公投”通過與否,政策照樣執行,顯見其不尊重民意之一斑。此外,扁當局運用軍方于3月底前完成愛國者導彈等5項高達7000多億元(新臺幣)軍購建案,作為示惠及取信美方的籌碼,認為只要能爭取到美方“不反對”臺灣的“320公投”,均能立于不敗之地照樣舉辦“公投”,其居心已至可議之境地。
文章進一步指出,扁當局搞“公投”不僅始終無法化解予人邁向“臺獨建國三部曲”之疑慮,美方對“公投”兩項題目亦不領情,而扁所倡議“推動兩岸和平穩定架構”,“意圖對美與對中共同時訴求“和平追求”之假象,已遭拒斥及質疑而已注定淪為不可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