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3·20選舉”後,陳水扁的“臺獨”氣焰更加囂張,挑釁動作不斷,性質更加嚴重,為緊張僵持的臺海局勢再添風浪。
陳水扁在選後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英國BBC記者專訪時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在2006年搞‘公投制憲’”,“2008年實施新‘憲法’”的“臺獨路線圖”,並公然叫囂即使冒著兩岸“永遠陷入僵局”或“有戰爭風險”,也要繼續推行既定的“臺獨時間表”,圖謀通過“公投”、“制憲”建立所謂“臺灣國”。陳水扁在“臺獨”分裂道路上一意孤行,是影響臺灣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的最大禍害,是對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十三億中國人民的嚴重挑釁,也是對臺海地區乃至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重大威脅。
陳水扁緣何加快了“臺獨”分裂的步伐,提出更具挑戰性的“臺獨”言行,主要是基于對臺海形勢的誤判。陳水扁認為連任成功,自己的選票較之2000年有了140多萬票的成長,是其“臺獨”勢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說“我想我4年前以39.3%的得票率當選總統,而這次以50.1%的得票率勝選,根本原因在于臺灣意識在抬頭而且已經鞏固”。陳水扁洋洋得意地說:“連先生和宋先生在這次大選期間也不敢否認,他們不敢說我們不是一個國家”。
誘發陳水扁誤判形勢的另一個因素是他在新任期內已沒有尋求連任的壓力,可以放手一搏挑釁祖國大陸,尤其是陳水扁認為2008年祖國大陸要舉辦奧運會,2010年又要舉辦世博會,沒有時間和決心解決臺灣問題,這正是他實現“臺獨”夢囈的好時機。
陳水扁肆無忌憚的“臺獨”言行,說明他利令智昏,完全忽視了祖國大陸有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必要的準備。中國政府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始終對“臺獨”分裂勢力具有強大的震懾作用,廣大臺灣民眾也不會接受“臺獨”所導致的災難性後果。“維持現狀”仍是臺灣島內主流民意,即便是支持陳水扁的島內一半選民,也有很大部分是因族群意識而投票給他的,並不都是支持“臺獨”的。這次“3·20公投”因投票人數不過半而宣布無效的事實就說明了這一點。
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大陸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地位進一步增強,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大框架沒有也不會改變。被陳水扁視為“靠山”的美國也以前所未有的明確態度一再重申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公開表示不支持“臺獨”並開始加大對陳水扁“臺獨”冒險行為的約束。這些因素決定了陳水扁想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圖謀是難以得逞的。(經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