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拭目3.20 -3.20大選-中外時評
中外時評


 

臺灣再現“斷交”危機 呂秀蓮將赴中南美“救火”
 
 
  來源:      日期:2004-05-13 10:58

 

 

 

 

  臺灣在20世紀70年代發生第一次“斷交”危機,90年代初出現第二次“斷交”危機。近段時間,中南美國家因領導人換屆選舉和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關係日趨密切,傳出巴拿馬、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將與臺灣斷交,臺灣當局的第三次斷交危機隨時有可能發生。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外交部發言人”石瑞琦58日透露,呂秀蓮將于月底訪問臺中南美“邦交國”薩爾瓦多,並參加61日的薩國新總統就職大典。之後,她將造訪危地馬拉。在臺灣“大選”爭議愈演愈烈的時刻,臺灣當局決定緊急派呂秀蓮赴中南美地區訪問,顯示臺灣在中南美洲地區的“邦交”大本營出現松動。

 

                           中南美國家紛換領導人

 

  據“美聯社”53日報道,在野的巴拿馬民主革命黨和人民黨組成的選舉聯盟“新祖國”總統候選人馬丁·托里霍斯在52日舉行的巴拿馬總統選舉中,擊敗巴拿馬前總統恩達拉及另兩位候選人,當選為巴拿馬共和國新總統。

 

  中美洲的薩爾瓦多于321日舉行總統大選。根據薩國最高選舉法院的統計結果,執政黨民族主義共和聯盟候選人安東尼奧·薩卡擊敗最大的反對黨法拉本多·馬蒂民族解放陣線候選人沙菲克·安達爾,當選為該國新總統。

 

  4個月前,即2003年月119日,中美洲的另一國家危地馬拉也舉行總統換屆選舉,貝爾赫以71%的絕對優勢當選危地馬拉新總統。

 

  今年3月,中美洲島國海地發生內亂,時任海地總統的阿里斯蒂德在國內反對黨武裝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離開海地在海外過流亡生活。阿里斯蒂德流亡海外之後,海地陷入無政府與動蕩狀態。

 

                      臺“邦交”大本營受衝擊

 

  為了證明臺灣的“獨立國家”資格,臺灣當局想方設法維持一定數量的“邦交國”。但盡管如何使用金錢、賄賂等手段,與臺灣當局“建交”的國家目前只有26個。它們分別是所羅門群島、圖瓦盧、馬紹爾群島、帕勞、布吉納法索、查得、岡比亞、利比里亞、馬拉維、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斯威士蘭、梵蒂岡、伯利茲、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克、薩爾瓦多、格林納達、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和尼維斯、聖文森特及格林納丁斯等。其中有一半即13個在中南美洲地區,可見中南美洲地區是臺灣當局“邦交國”的大本營。

 

  多年來,臺當局為維持中南美“邦交”大本營的穩定,通過經濟援助、贈款、投資、派遣農技團、賄賂、出訪、邀訪等多種形式防止臺灣跟中南美“外交”關係的生變。然而近年來中美洲國家不僅跟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越來越密切,而且這些國家在國際事務中也越來越需要中國大陸的支持,加上臺當局的“銀彈”並不能填滿這些國家的胃口,一些中南美洲國家轉而跟中國大陸接觸。今年330日,多米尼加共和國宣布與臺灣當局“斷交”,並與中國大陸建交,臺灣當局在中南美洲的“邦交”陣地開始松動。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洪都拉斯總統馬杜羅在陳水扁“5·20就職大典”期間訪問日本和歐洲,卻不到臺灣,顯示臺灣與洪都拉斯的“邦交”關係可能出現變化。巴拿馬于去年7月單方面注銷臺巴合資的“大衛堡加工出口區”,並沒收土地所有權,減少與臺灣的官方往來。而且,巴拿馬運河第一主要使用國是美國,其次是日本,中國大陸即將成為第三大用戶,巴拿馬不可能忽視中國大陸。臺灣媒體與學術界普遍認為,巴拿馬新總統就職後,有可能跟中國大陸建交,與臺灣斷交。

 

   自去年以來,不少中南美國家進行領導人換屆選舉,其中有些是過去的反對黨領導人上臺執政,有些連續執政的政黨更換領導人。新領導人有新的思維,他們覺得與臺灣當局“建交”,不僅有損整體與長遠利益,而且也從臺灣撈不到什麼好處。因此不少中南美國家的新領導人及其政府參與決策的人士希望跟中國大陸發展關係。薩爾瓦多在中美洲國家議會的代表奇卡斯表示,“我們希望與中國政府建立政治、經濟以及外交上的正常關係,因為這樣會使我們雙方都受益。”

 

                       呂秀蓮赴中南美“救火”

 

  多米尼加與臺灣斷交帶來的震撼,巴拿馬、洪都拉斯露出與臺灣斷交的跡象,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更換領導人使臺灣與這兩個國家的“邦交”關係隱藏危機,海地政治動蕩帶來的不確定性,使臺灣當局在中南美洲的“邦交”大本營發生動搖,更使臺灣當局陷入新一波“外交”危機。

 

  為了阻止中南美“邦交”大本營的崩盤和“邦交國”數目的進一步減少,身陷選舉結果與政權合法性爭議的陳水扁當局不得不採取全力護盤的行動。但陳水扁又不敢親自出馬,因為陳水扁當前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選舉訴訟、驗票和“5·20”之後的權力重組上,更擔憂出訪後島內發生難以控制的意外狀況。但中南美“邦交”大本營又不能不保,扁當局便決定派呂秀蓮代表他前往中南美洲地區“救火”。受陳水扁之命,在“5·19”槍擊案中離奇被射傷腿的呂秀蓮遂準備拄著拐杖、瘸著腿前往中南美洲地區“訪問”。據臺“外交部”放出的風聲,呂秀蓮將于5月底前往薩爾瓦多,並參加61日的薩爾瓦多新任總統就職大典。行程中,呂秀蓮還將“造訪”哥斯達黎加和危地馬拉兩個“友邦”。

 

  臺當局安排呂秀蓮訪問中南美“邦交國”還有另一重目的,那就是修補和拉近與美國的關係。由于陳水扁執意搞“和平公投”和恣意刺激大陸、挑釁兩岸關係,美國對陳水扁的信任度大大降低,美臺關係降至新低。為此,臺灣當局亟欲跟美國進行官方的高層往來與溝通,營造美臺關係修復並獲提升的假象。因此,呂秀蓮5月底的中南美之行還安排了“過境”美國的行程。據臺灣媒體報道,呂秀蓮5月底6月初將以“過境”的方式在洛杉磯和紐約停留,並會見美國的政要。至于呂秀蓮要跟美國的哪些人會面,臺灣媒體說還在“溝通”之中。(朱顯龍 )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