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5月11日消息:香港文匯報綜合臺灣媒體有關報道稱,歷來首次臺灣地區領導人司法大驗票,10日上午在全臺21所地方法院動員463組法官同步展開,臺北、屏東、彰化等多個縣市傳出發現爭議選票,屏東縣東港扁呂所得的549張選票,竟少二百張選票。臺北縣泰山鄉1933投開票所的票袋內,則發現裝的竟是1千多張“公投”選票,而非所謂的“總統大選”選票。
屏東縣昨天至下午五時左右共發生二件爭議選票事件,一件是在中午時,東港一四五投開票所的票箱,被發現短少二百張選票,該投票所投給扁呂的應該有五百四十九張選票,但驗票時,發現只有三百四十九張,短少的二百張選票還未找到。下午二點多時,萬丹二一二投開票所,驗票人員發現里面的票是公投票,而非“總統選票”。
桃園縣驗票作業,法官在查驗桃園縣第三十三投開票所選票時,卻發現投票選舉人數多出選舉名冊五、六百張,下午經過藍綠陣營律師核定後,發現只是“總統與公投”兩項選舉名冊互調錯放,在簽字認可後化解一場紛爭。
截至中午為止,全省各縣市勘驗選票的工作流程雖有小混亂,但進行得大致順利,不過緊張氣氛不斷,場內工作人員對于勘驗工作幾乎是如臨大敵。
根據驗票程序,驗票前工作人員先搜身,不得攜帶印章、印泥,一律戴白手套,手機交付保管,驗票時,藍綠雙方代表均不得接觸選票。
而藍綠陣營的委托律師在檢查有效票、無效票時,可說已達“吹毛求疵”的小心地步。擔任北市監票人的親民黨“立委”秦慧珠表示,昨天臺北地院勘驗文山、北投區的選票時,發現3份選舉人名冊已經開封,其中兩份沒有按規定由主任管理員簽名,律師已對此提出爭議載名筆錄。另外,彰化縣發現有100張,臺中市有43張有爭議的選票,而金門地區則發現45張列入“無效票”的爭議票。
這次驗票過程長達10天,據高院表示,這僅屬第一階段的“形式驗票”,因為各地法院整理出的爭議票,無論張數多少,都不能作為兩組候選人得票數是否增減的依據,每張爭議票都必須送合議庭,然後經第二階段、透過言詞辯論攻防,得到結果。據(“總統副總統選罷法”)規定,當選無效之訴必須在6個月內審結,也就是最晚9月29日前,全案必須審結宣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