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齊豫:三毛還在我眼前 是個言出必行的人

  時間:2009-03-24 16:26    來源:台灣網     
 
 

  不要問我從哪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橄欖樹》

  作家三毛説:“在臺灣,只有3個女人適合穿波西米亞風格的大花裙,這三個女人就是三毛、潘越雲和齊豫。”

  《橄欖樹》讓齊豫和三毛相識

  在演唱那首《橄欖樹》之前,在齊豫的記憶中,“三毛”這個名字只是和一些書聯繫在一起,與其本人並不認識。1985年的一天,她的恩師李泰祥帶來那個叫三毛的女作家,這個女作家寫了一大堆歌詞,希望由滾石公司幫忙譜曲並出版。三毛給齊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她説話聲音細細尖尖,很造作,根本不像書中描述的那樣,是個愛騎馬、性格奔放的人。”不過,三毛的歌詞卻讓齊豫産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而其中就有那首《橄欖樹》。齊豫高興地發現,兩人同樣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同樣迷戀《紅樓夢》,甚至在穿著打扮上也有許多相似。那次見面之後不久,就有了後來流傳甚廣的經典作品——《橄欖樹》。

  三毛是言出必行的人

  與三毛相處久了,齊豫發現三毛事實上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她的性格像男性,是個很主動、很獨立的人,但感情卻又超級的感性、細膩。”這是在兩人相交之後三毛在齊豫心裏樹立起的另一個形象,這個形象跟她第一次見到三毛時的印象判若兩人,而這個形象更接近於那個寫書的三毛。

  《橄欖樹》之後,她們開始了第二次合作。在製作人齊豫和王新蓮建議下,三毛把童年的喜怒哀樂、初戀的甜蜜感傷、對沙漠的獨特感受通過歌詞的形式娓娓講述出來,一張《回聲》的專輯誕生了。

  《回聲》記錄女人的生命

  三毛曾説過她的生命中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天使,一個是埃及艷后,天使就是齊豫,埃及艷后則是潘越雲。而這種感覺,在專輯《回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回聲》是作家三毛的半生故事,她親自寫下的十二首歌詞,由齊、潘二人演唱,並且由三毛本人負責旁白部分,串聯成一張完整的音樂記錄。

  在製作人齊豫與王新蓮的處理下,三毛個人的每一個經歷都借著歌曲擴大成所有女人的生命故事。齊豫、潘越雲用她們超然世外的音色,用不同的演繹風格,將三毛在不同際遇下的不同心情完美地詮釋出來。再加上三毛本人的旁白貫穿,使得《回聲》更具有“傳記音樂”的風格。

  《夢田》是整張唱片中最後完成的歌曲,歌詞很簡單,卻最能體現三毛理想中的意境。齊豫至今記得,當初在錄製唱片的時候,三毛在棚裏一邊聽一邊啜泣,因為歌曲令她想起荷西。齊豫説:“直到今天我在演唱這些三毛歌曲的時候,三毛的音容笑貌還會涌現在我眼前,那些往日的場景讓我唏噓不已。”

  腳步流浪與心靈流浪

  人們常常覺得,在三毛的小説中時常會出現齊豫的影子,而由齊豫演唱的《橄欖樹》以及專輯《回聲》也融入了三毛的心血。因此人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將三毛和齊豫這對好友聯繫在一起。那麼兩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齊豫説:“我和三毛最大的不同就是,三毛是腳步的流浪,而我是心靈的流浪。真實的我只喜歡坐在家裏看書,聽音樂,研究我感興趣的東西。我和三毛年齡差了十來歲,我沒有她那麼勇敢和衝動,即使出門也要猶豫半天。我留給大家這個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不喜歡拋頭露面和生人打交道,所以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編輯:張蕾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