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藍天壓過綠地 臺灣選舉顯示民心走向
 
 
  來源:      日期:2005-12-05 16:20

        新華網12月5日消息: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臺灣選舉顯示民心走向》,指出剛舉行過的臺灣“三合一”選舉,雖是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長三項競選同時舉行的一次地方性選舉,角逐的是全臺灣23個縣市的治理權。然而,競選結果透露出來的資訊,對執政的民進黨而言是具有震撼性的,其意義顯然超越了地方選舉

     首先,國民黨除了本身贏得的14席之外,加上藍營其他政黨與力量,總共獲得17席;而民進黨則從原有的10席縣市長,退縮到6席。全臺的政治版圖,雖然藍綠根據地仍然不變,依舊分據北部和南部,但藍天壓過綠地的形勢是明顯的。

  再者,在關鍵性的臺北縣市長選舉上,國民黨候選人周錫瑋以高票當選,臺北縣市16年來“再現藍天”。

  有分析認為,國民黨這回是“攻下了2008年‘總統’選舉的灘頭堡”。這可能有點言之過早,但要是配合1997年民進黨在臺北縣市選舉大捷,便迫使國民黨氣勢陷入谷底,接著又輸了2000年“總統”選舉的前科來看,這樣的比喻無疑也有前瞻性的意味。

  承認失敗而引咎辭職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目前的選舉結果“是本黨的重大失敗,也是臺灣人民給民進黨的警訊。”藍營方面,人氣直升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則説,真正勝利的不是國民黨,而是臺灣人民對民進黨投了不信任的一票。

  歸根結底,在選舉中痛失臺北縣和宜蘭縣兩個堡壘,同時也阻擋不了國民黨的“馬蹄”跨越濁水溪的民進黨,説是聽聞警鐘敲響是毫不為過的。臺灣縣市選舉讓選民審視的地方,是政黨的地方管理與掌政能力。政黨的廉潔以及它是否有能力檢控貪污腐敗,是一大因素。

  可以説,民進黨施政成績不佳,高雄捷運舞弊案等爭議性事件不斷,近來飽受弊案困擾——而且捲入其中的還有陳水扁的身邊親信,連“行政院長”謝長廷也難脫嫌疑,都是敗選的重要原因。原本的地方選舉,就因這類事件引起關注,而提升為對執政黨政績與效率的檢驗。

  就選舉素質而言,臺灣的選舉機制的運作向來並不完善。這次的縣市選舉,也見抹黑、抹黃、口水充斥的現象,有政黨支援者叫囂、拋擲雞蛋鬧場,有的縣市陸續發生零星暴力事件,晚間的臺中縣和嘉義市都發生藍綠陣營正面衝突叫囂場面,所幸未釀成傷亡。

  不過在這次選舉中,爆料揭臭等明顯有違法理的做法,大都不見奏效。其中,“非常光碟”影射國民黨桃園縣長候選人朱立倫,並不得逞;臺中市長選舉,民進黨對爭取連任的國民黨候選人胡志強作人身攻擊,選民似乎也不買賬。任何攻訐,選民恐怕還要看到一點真憑實據。

  這次臺灣選舉,無疑也牽涉了歷來備受爭議的“兩岸因素”。但可以看出,選前的北京國臺辦態度非常謹慎,避免了以高姿態介入結果弄巧反拙的局面出現。或許也由於選舉減少了外來聲浪的干擾,而主要由臺灣選民自我拿捏,陳水扁企圖以臺海問題為主導的策略未能如願以償,他警告泛藍贏過半就會通過臺灣版的“反分裂國家法”等等所拋出的紅帽子,結果也都無法影響選票。

  此外,這次選舉也顯露出,選民開始不再一味在藍綠省籍問題中打轉。總的來説,選民要政黨交出的是掌政的成績單,要政黨具有説服力地證明自己的治理能力,有辦法對付貪污腐敗,才投下他們的選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