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蕭萬長

  時間:2007-12-29 09:43    來源:台灣網綜合     
 
 

  蕭萬長,1939年1月3日出生,臺灣嘉義人。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外交係,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先投身“外交事務”,曾任駐吉隆坡“副領事”6年,“外交部”科長,後調任“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稽核,1988年6月出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臺灣經濟政策設計、督導工作。1989年12月接替關中執掌國民黨中央組工會,任主任,負責國民黨組訓工作,完成為李登輝輔選重任。1990年6月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財政部長”,主持臺灣財經事務。1993年3月調任“經建會”主委。1997年任“行政院”院長。2000年與連戰搭檔競選地區領導人失敗後任國民黨副主席,並以個人身分參加民進黨當局召集的“經發會”、“經續會”等。2005年卸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任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2007年6月23日接受馬英九邀請參選2008台灣副領導人。

 

蕭萬長2007年大事記

  吳邦國在博鰲會見蕭萬長和臺灣企業家代表團
  4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海南博鰲會見了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7年年會的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和臺灣企業家代表團。

  馬英九宣佈與蕭萬長搭檔參選2008台領導人選舉
  6月23日,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國民黨參選人馬英九正式對外宣佈將與蕭萬長共同搭檔參選08年地區領導人。

  蕭萬長接受馬英九邀請 稱全力以赴為臺經濟打拼
  6月23日,蕭萬長説,自己對臺灣經貿發展念茲在茲,對臺灣經貿的關心從來沒有中斷。基於強烈使命感決定接受馬英九邀請,兩人一起為臺灣經濟打拼。

  蕭萬長結束俄羅斯之旅 堅信發展經濟才能獲支援
  7月3日,蕭萬長與夫人朱俶賢結束俄羅斯之旅。蕭萬長説,這次旅遊是幾個月前排定的私人旅遊行程,讓他親眼目睹俄羅斯經濟復興繁榮盛況,更堅信發展經濟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援,是治理根本。

  臺“中經院”歡送蕭萬長 低調送祝福(圖)
  7月17日,臺“中華經濟研究院”召開董事會議,通過董事長蕭萬長的請辭案.31日,“中經院”員工低調為蕭萬長舉辦了歡送茶會,出席茶會的島內企業界代表都肯定蕭的經濟專長。

  蕭萬長10月1日啟程訪美 稱要"轉達馬英九的意見"
  10月1日-10月12日,蕭萬長代表馬英九展開十二天的“美加—微笑友誼之旅”訪問。蕭萬長説,他將轉達馬英九的意見,誠懇溝通、建立互信,加強臺美實質關係。

  蕭萬長在美演講稱若國民黨執政將扮"和平締造者"
  10月5日,國民黨2008年大選副手參選人蕭萬長在華盛頓演講指出,未來若國民黨執政,將竭力扮演東亞區域的“和平締造者”。

  蕭萬長在美演講:復蘇臺灣經濟須推兩岸直航三通
  10月8日,蕭萬長在美西玉山科技協會“財經講座”時表示,2008年若當選,在復蘇臺灣經濟上,將即刻展開談判推動兩岸“直航”、“三通”、開放大陸觀光客到臺灣。

  蕭萬長與美官員會談密件外泄 引發臺灣政壇震動
  12月8日,蕭萬長與“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舉行會談,14日,民進黨“立委”莊和子爆料薄蕭會內容,引發臺灣政壇震動。薄蕭會面的機密文件為何外流,更引發各種陰謀論的猜測。馬蕭陣營表示,震驚的不僅是文件內容曝光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臺灣安全部門是否介入了明年的選舉才是重要的。

  蕭萬長:兩岸經貿正常化是臺經濟不被邊緣化關鍵
  12月19日,馬英九、蕭萬長公佈參選第二波經濟政策,政策以創新、永續、開放為三大理念,産業創新、新興産業和政策鬆綁作為三大主軸,重點包括兩岸經貿正常、産業創新再造、推動服務業成為臺灣地區就業引擎等舉措。蕭萬長在會上表示,兩岸經貿正常化是臺灣經濟不被邊緣化的關鍵。


相關新聞

蕭萬長夫人朱俶賢——早出晚歸助夫君

蕭萬長與夫人朱俶賢

  蕭萬長經常隻身跑遍全臺,四處拜訪基層,其夫人朱俶賢也沒閒著。從7月下旬開始,朱俶賢便開始下鄉拜票,首站即到臺北縣拜會新莊婦女會成員,呼籲民眾支援會做事的人。

  8月,朱俶賢更陪同蕭萬長出訪新加坡,自開選以來首度夫妻二人參加談話節目。朱俶賢坦言,一開始她並不贊成丈夫出任馬英九副手,但現在不但全力支援先生,也開始賣力展開輔選行程,現在想要全家度假都很難。

  據蕭萬長透露,朱俶賢已經跑完了整個臺北縣等地區。他也曾問夫人早出晚歸,會不會太累?沒想到朱俶賢不僅不喊累,還回答 “心情好像小學生出外遠遊”。蕭萬長也認為朱俶賢很有親和力,在外面交到了不少朋友。

訪談

蕭萬長:以人民需求打選戰 臺振興經濟要超越政治

    資料圖:蕭萬長。 中新社發 劉萬強 攝

  中新網10月15日電 國民黨08年大選參選人馬英九搭檔蕭萬長赴美展開“微笑友誼之旅”創下紀錄。在接受專訪時他認為,臺灣的困境在於自閉,越來越邊緣化,呼籲所有臺灣民眾站出來救臺灣。他認為,經濟問題要用經濟方法來解決,要超越政治,超越政黨。

  如下是香港《亞洲週刊》專訪摘要:

  蕭萬長赴美展開“微笑友誼之旅”訪問。一天之內共有42位參、眾議員與他會面,並和美國兩黨主要總統參選人的外交事務策士共進早餐。蕭萬長這一整天與美國議員的互動創下臺灣紀錄。蕭萬長還會晤美國重要官員,包括商務部兩位助理部長、美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部長辛恩,並和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部門資深主任韋德寧會談。目前馬英九長住南部,原定赴美的計劃就由蕭萬長去完成,蕭萬長赴美前接受訪問時就表示,他希望了解美對臺灣、對國民黨的看法,也是去倡導馬英九和自己的治臺理念。

  已經享受七年退休生活的蕭萬長再次走上政治舞臺擔任馬英九的副手,背後的強大動力實際上是作為一個財經老兵對臺灣未來的期許。蕭萬長表示,個人很享受退出政壇的生活,“這麼多年來我不再過問政治,但一直關心臺灣的經濟和兩岸的關係,還有一點時間在做一些公益的事情,退出公職,但很充實”。這七年,臺灣沉淪的經濟令蕭萬長擔憂,“七年來,臺灣迷失了方向,對臺灣要扮演的角色、世界的局勢不清楚,自己走到自閉、鎖臺之中,這是臺灣的困境”。

  參選以來,馬英九對蕭萬長的信任以及民眾的期許,還有自己對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的憂心,都讓蕭萬長心存更大責任。

  蕭萬長説:“自參選以來,我主要心力放在經濟問題上。與全民一起拼經濟,這是我這個財經老兵對自己未來四年的期許。”這幾個月,蕭萬長則是利用機會到各地方拜訪,了解民眾的期望與要求。蕭萬長出身南部平凡家庭,到鄉下或一般小城鎮,很容易和地方民眾打成一片。他到各地參訪時,想的主要還是怎麼樣才能讓當地經濟更好。

  事實上,蕭萬長重新站上政治舞臺,也是因為老百姓的鼓勵。有一天,蕭萬長去辦公室,剛下車一位計程車司機亦載客到他的辦公大樓。司機見到蕭,大聲叫:“救救我們吧!”那位司機對蕭萬長説,2000年時他一個月有10萬新台幣的凈收入,日子過得很好,那時他投票給陳水扁。2004年,雖然感到經濟壓力,但他認為,做了四年看不出還是投給陳水扁。到今年,他每月的凈收入僅剩下3.5萬。為了節約開銷,只能住到臺北縣,“這樣的日子我沒有辦法過了”。這些年來,臺灣失業加劇,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去開計程車,空車增加,收入就減少了。蕭萬長説﹕“聽了以後心裏很難過。既然社會對我有期待,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蕭萬長感受到臺灣不進則退,慢慢被邊緣化,大家對臺灣的經濟信心下滑,臺灣經濟慢慢走到了失落的時期。那個階段,蕭萬長和人講臺灣經濟,談到臺灣經濟就會講空洞化、邊緣化,一種無奈的失落感。蕭萬長願意重新站出來,立志要讓臺灣“進入重建信心的時期,而且時間很急迫”。他認為,臺灣經濟是臺灣最大的要素,經濟沒有做好,“國力”就會衰退,信心就會下滑,對臺灣的未來不利。

  蕭萬長站出來了,他呼籲所有臺灣民眾站出來救臺灣。他認為,經濟問題要用經濟方法來解決。當談經濟時,要超越政治,超越政黨,“經濟是為眾生想,為蒼生考慮,經濟是民生的,我希望作一點奉獻”。蕭萬長強調,要解決臺灣的經濟問題,必須要了解臺灣的處境,來作一個定位。

  臺灣是一個海島型經濟,其活路是要與國際連接,與外界連接,否則就變成一個孤島,與國際接軌,就可以變成樞紐,作用就大了,國際連接就要有國際觀;蕭萬長考慮,臺灣拼經濟、樹立國際觀,需要專業人才,現在臺灣一到選舉就搞族群、唱本土,用色彩定位,這完全違反經濟的法則。

  臺灣的技術官僚在四、五十年前的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蕭萬長説:“那時縱使説蔣介石專制、蔣經國威權,但他們父子對經濟問題是完全尊重專業的,他們不會從意識形態考慮,讓經濟完全聽從政治。”蕭萬長套用一句現代用語,當時是“政經分離,所以經濟就好起來了”。

  如果國民黨可以重返執政地位,蕭萬長考慮從兩方面去做,第一步是經濟的基礎,原來相當不錯,但這八年來受到流失,要補上去,以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公共建設、臺灣城鄉新風尚的建設等,使臺灣的內需産業可以活絡起來。另一方面,提升臺灣現有的産業,包括農業、製造業等産業的競爭力,從創新做起。他認為,臺灣創新有特點,但缺乏一整套政策來支援。臺灣的産業都是成本導向,壓低成本參與競爭,走的是紅海策略,現在要提升創新産業,走向價值導向,提升附加值,靠的就是創新,這就是臺灣新産業的核心策略。

  以人民需求打選戰

  當然,蕭萬長也考慮,對手民進黨一直是在選戰中發展成長的,必須承認他們在選戰策略上有其厲害之處,另外民進黨擁有執政的優勢資源;相對的,作為在野黨的資源沒有他們多。不過,“我們逐漸克服一些困難,我們可以掌握到人民的需求,以此做為主旋律來進行我們的選戰,節奏也越來越順暢”。這就是蕭萬長的信心所在。

  分析利弊,蕭萬長説:“過去七年多,民進黨執政讓臺灣民眾一再失望,因此,民眾對我們有很深的期許。不滿民進黨的情緒,當然對我們有利;不過,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執政者,我們必須去想未來四年、八年該怎麼做。尤其這幾年來臺灣經濟發展的腳步相較其他周邊地方慢,立足點越來越不利,怎麼突破這些困境對執政者是很大的挑戰。我很清楚,由於客觀環境變差,如果明年我們順利執政,面臨的挑戰比八年前我們還是執政黨時難度更高。”

  重返政治舞臺,把蕭萬長寧靜的生活打破了。七年多來,蕭萬長認為最幸運的,是享受了一生中最悠閒的生活,每天運動,體力比七年前還好。現在生活的節奏又要變了,不能像以前一樣,打球、游泳、練太極。這幾年,蕭萬長到法鼓山聖嚴法師那兒做義工,也參加禪修班,他告訴自己,“我為的是想造福臺灣人民,如佛家講的,廣織福田,要做臺灣人民的義工”。蕭萬長抱著修行的態度,每天很忙,但讓心靜下來。(紀碩鳴)

 

 

 
編輯:楊笑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