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屏東縣産業經濟發展概況

  時間:2009-02-12 13:13    來源:台灣網     
 
 


  農業

  屏東平原是全臺第二大平原,陽光充足,水資源豐富,農産品自給有餘,則運銷中北部,是臺灣榖倉之一,由於屏東稻米早熟,素享“屏東米飼臺灣人”的美譽。

  屏東平原出産的農産品,不但量多,品質也好,凡每天生活所需的蔬果類,大都有出産,不用詳述。古人説:“無米難為巧婦炊。”米是最主要的糧食,屏東米比美西螺米,自給之外還運銷全臺各地,甚而外銷日本,賺取日圓外匯。鳳梨、香蕉、蘆筍、茄子、紅豆,以及生産在恒春地區的洋蔥等,都是外銷的重要經濟作物。

  屏東的蔬菜得到氣溫、雨量、陽光的天然調配,得天獨厚,一年四季都能豐收,不但增加農戶的收入,更降低消費者的消費成本。特別的是空心菜的價值起伏頗大,每當颱風來襲,群蔬盡滅之際,它卻往往一枝獨秀。

  畜牧業

  屏東的畜牧業,牛羊較少,養豬者較具規模,大都集中于屏東的北部地區,是水源地段,豬肉提供豐富的營養,卻造成環保的難題。雞鴨的飼養雖較為普遍,但仍以屏北地區較多,一樣使環保有問題。

  酪牛,近年來正大力鼓勵推廣,對補充民眾營養幫助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漁業

  屏東是一個農業縣,而漁産不但是屏東的特産,在效益上也與農産品互為伯仲,不相上下。

  屏東三面環海 ,海岸全長一六一公里,海灣多,港口也多,是臺灣海洋漁業最發達、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東港是縣內最大的漁港,目前有一千多艘漁船參與捕魚行列,漁獲量相當多,大部分供給縣內各鄉鎮的需要與銷售鄰縣,小部分則留在東港本地零賣。每天大約在下午兩點鐘,碼頭的岸邊上,早已形成“魚市”,種類之多,應有盡有。手提大包小包的採購人潮,擠得水泄不通。

  琉球是該縣唯一的離島鄉鎮,漁業資源非常豐富,居民大多從事漁業事業,漁獲量相當可觀。

  近來由於船隻噸位及數量增加,原有舊漁港不敷使用,1989年已另建新港。琉球具有優美的天然景觀,是觀光勝地,所以漁業與觀光業並行發達。

  後壁湖漁港位於恒春鎮,是臺灣最南端的漁港,天然形勢隱蔽,漁業資源豐富,適合漁港的發展,因受核三廠限制,無法開發為遠洋漁港。

  墾丁公園成立後,將後壁湖港列為管制區,但為配合觀光事業發展,計劃開闢建為觀光遊憩港,與漁港並同發展漁業。

  來到市場,一定會看到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魚蝦,它們的“家鄉”一部分來自海洋,一部分來自陸地的養殖。屏東縣的養殖事業非常興盛與發達,全臺無與相比,不僅數量多,種類也多。例如鰻、草蝦、泰國蝦、蟳、鱸魚、虱目魚、斑節蝦、吳郭魚、紅尾蝦、黑鯛等等。

  養殖業必須抽取大量的地下水,屏東雖然有很豐富的地下水,然而面對這樣興盛與發達的漁業養殖,仍感到很大的超負荷。像佳冬塭子地區,過量抽取地下水的結果,已經産生很嚴重的地層下陷現象。今後,應如何在達到發展的同時,不致使地層再發生下陷的現象,是目前很重要且必須解決的問題。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