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稱 |
高樹下莊 |
行政區管轄 |
屏東縣 |
行政區類別 |
鄉 |
經緯度 |
東經120.38度,北緯22.49度 |
總面積 |
90.1522平方公里 |
戶數 |
9,520戶 |
人口 |
27,325人(2008年12月) |
鄉長 |
王樹圍 |
區劃 |
19村295鄰 |
民意機關 |
高樹鄉民代表會 |
郵遞區號 |
906 |
毗鄰 |
裏港鄉、鹽埔鄉、三地門鄉;高雄縣美濃鎮、六龜鄉、茂林鄉 |
高樹鄉位於臺灣屏東縣北方,北臨高雄縣六龜鄉、茂林鄉,東鄰三地門鄉,西鄰里港鄉,西北連高雄縣美濃鎮,南接鹽埔鄉。該鄉位處屏東平原東北部,除東南方的丘陵外,全境均屬高屏溪眾多支流所沖積而成的平原,地勢平坦,東有中央山脈阻隔,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8℃,年雨量約2500毫米。居民産業以農業為主,近年來觀光業也頗有發展,有部分地區被劃入茂林風景區的範圍。
歷史
高樹鄉昔日為臺灣原住民排灣族、平埔族的故地,約在1737年(清乾隆2年)時開始有福建、廣東一帶的客家移民來此開墾,建立“東振館”並形成聚落,稱為東振新莊,又因為村落中有棵高聳的木棉樹,也被稱為高樹下莊。
至清朝同治辛已年,因荖濃溪供水氾濫,流失西北面一帶良田數千甲,部落內房屋亦多數被毀不克居住,莊民乃遷徒至大車路(現今高樹市區)重建家園,共有居民二百餘戶。其地召曰大車路者,蓋以其路甚寬,可容牛車數輛並行之故也。
該鄉地區于清代隸屬鳳山縣。日據初期先隸屬阿猴廳,港西上裏高樹下莊,後改隸屬高雄州屏東郡,分東振新區及加蚋埔區。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在此地設置高樹莊,劃歸高雄州屏東郡管理。戰後初期劃設高雄縣高樹鄉,1950年改隸屏東縣至今。
族群
客家人 - 屬“六堆”客家之“右堆” 閩南人 原住民 平埔族 - 西拉雅族支系馬卡道族 新住民 - 大陳義胞
交通
臺22線 臺27線 縣道181號 縣道185號(沿山公路) 屏東客運高樹站 高樹鄉環鄉公路(預定施工中) 高樹鄉外環道路(預定中)
教育
初級中學
屏東縣立高樹初中 屏東縣立高泰初中
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高樹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舊寮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新豐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田子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新南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南華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廣興小學 屏東縣高樹鄉廣興小學關福分校
幼兒園
高樹鄉立託兒所 屏東縣高樹鄉高樹小學附設幼兒園 屏東縣高樹鄉田子小學附設幼兒園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小學附設幼兒園
圖書館
屏東縣高樹鄉立圖書館 - 全臺第一座鄉鎮圖書館
社會教育
高樹社會教育工作站 屏東小區大學高樹分班
自然名勝
大津瀑布 大津風景區 尾寮山登山步道 新豐小學十月賞灰麵鳩鷹 蝴蝶先生蔡百峻的高樹鄉蝴蝶緣生態寫真休閒農場 唐式古風建築的美麗小學——新豐小學 凈心居 不動寺 蓮雲寺 廣修禪寺 高樹寶蓮禪寺
文化古跡
高樹石獅公 加蚋埔(泰山村)平埔公廨廟 高樹水圳文化(全臺灣最完整的水圳)——阿嬤洗衣場 東振開莊伯公榕樹公園 大路關(廣興)鍾理和故居 梁家古厝 楊家古厝 高樹煙樓 大陳義胞聚落 陳家古厝
人文活動
高樹鄉大埔村農産品生産合作社 高樹元氣館 新豐休閒農業區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國際級熱帶植物保種中心,世界三大保種中心之一 新豐河堤公園(花炫河堤) 屏東縣地方産業交流中心——高樹元氣館 賽嘉航空公園 南華輕航機飛行場 高樹鄉藝文廣場 津山觀光農園 臺鳳高爾夫球場 泰和農場 大路關(廣福)石獅公園 東振和平公園 高樹鄉休閒自行車道 加蚋埔(泰山村)馬卡道公廨夜祭 大路觀主題樂園
名産
水稻 高樹平地烏龍茶 泰山山泉水 鳳梨 芋頭 蓮霧 木瓜 棗子 芒果 苦瓜 椰子 玉蘭花 香蕉 釋迦 荔枝 楊桃
小吃
大埔青春不老隊青春釀 舊寮廟口正老店包子油條杏仁茶 菜寮劉家豆花 泰山村鳳梨豆醬 建興村唐山山産店——山河肉(老鼠肉) 源泉村清順山産店——螺肉 半百老店古早味 新真珍餐廳 可利屋客家菜 老阿嬤的餐廳 嵐築園庭園咖啡館
藝術
東興紙廠客家油紙傘
夜市
高樹夜市——逢週三、週六,于高樹市區慈雲寺(大廟)商展
聚落
高樹市區:高樹村與上長榮地區構成,居民多由老莊(東振新莊)遷來,舊名大車路,為高樹市街所在,為屏東平原交通要地之一。 東振新:高樹鄉最早開莊的地區,由客籍人士開發而成,客家人稱老莊(相對於新開發的大車路地區),閩南人稱舊新莊。 泰山 舊寮 田子 新南 南華 舊莊 源泉 廣福 廣興 大津 屏東縣最北端聚落,是縣道185號(沿山公路)的起點,以山産著稱,為橫跨高、屏兩縣和濁口溪(荖濃溪支流)兩岸的聚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