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稱 |
阿猴 |
行政區機關 |
屏東市公所 |
機關所在地 |
屏東市 |
行政區管轄 |
屏東縣 |
行政區類別 |
縣轄市 |
市長 |
葉壽山 |
經度 |
東經度 |
緯度 |
北緯度 |
總面積 |
65.067平方公里 |
戶數 |
71,517戶 |
人口 |
214,987人(2008年12月) |
區劃 |
79裏1,549鄰 |
郵遞區號 |
900 |
民意機關 |
屏東市民代表會 |
毗鄰 |
九如鄉、長治鄉、麟洛鄉、萬丹鄉;高雄縣大寮鄉、大樹鄉 |
屏東市位於臺灣屏東縣西方偏北,北臨九如鄉,東鄰長治鄉、麟洛鄉,西隔高屏溪鄰高雄縣大寮鄉、大樹鄉,南接萬丹鄉,為屏東縣的縣治及首善之區。該市位於屏東平原之上,地勢平坦,物産豐富,充滿南國風情,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4℃,也因為南臺灣的驕陽以及全臺灣日照時數最長的城市,而有“太陽城”的封號。
歷史
屏東市舊名“阿猴”或“雅猴”,原為平埔族阿猴社的故地。根據記載,屏東市約在1684年(清康熙21年)左右開始有漢人(陸福建省海澄縣)移入建立村落,約在乾隆年間出現了“阿猴街”的市集,1836年(清道光16年)建築城墻以防盜賊及械鬥。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日本以此地位於半屏山之東,將此地易名為“屏東”,設置“屏東街”,1933年改為屏東市。戰後合併附近的萬丹鄉、九如鄉、長治鄉,成為臺灣九個省轄市之一;1950年行政區域調整,將屏東市單獨分出,成立縣轄市至今。
歷屆市長
改制縣轄市後,屏東市至今曆經十五任民選市長,列舉如下:
第一屆 李世昌 第二屆 張朝任 第三屆 張朝任 第四屆 邱慶德 第五屆 邱慶德 第六屆 張河川 第七屆 張河川 第八屆 董榮芳 第九屆 董榮芳 第十屆 容滋浩 第十一屆 容滋浩 第十二屆 黃清漢 第十三屆 王進士 第十四屆 王進士 第十五屆 葉壽山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 六塊厝車站 屏東車站 歸來車站
捷運
014**鳳山初中車站 高雄捷運屏東延伸線(經建會通過財務資金尚未核定) 0p1** 0p2** 0p3** 0p4** 0p5** 0p6** 0p7** 0p8** 0p9**
省縣道公路
臺1線 臺3線 臺24線 臺27線 縣道189號
公車及公路客運
高雄客運 屏東客運 屏東市公車
航空
屏東機場
教育
大專院校
屏東教育大學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高中職
屏東高級中學 屏東女子高級中學 縣立大同高級中學 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私立屏榮高級中學 私立陸興高級中學 私立民生家商職業學校 私立華洲工家職業學校
初級中學
屏東縣立明正初中 屏東縣立中正初中 屏東縣立至正初中 屏東縣立公正初中 屏東縣立鶴聲初中 屏東縣立大同中學(初中部) 私立陸興中學(初中部)
小學
屏東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中正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仁愛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海豐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公館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鶴聲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淩雲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勝利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歸來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前進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唐榮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民生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建國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忠孝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復興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和平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信義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瑞光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崇蘭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大同小學 屏東縣屏東市民和小學
旅遊
阿猴城門 屏東糖廠 屏東書院(孔廟) 下淡水溪鐵橋 東山禪寺 崇蘭蕭家古厝 孫立人行館 中山公園 河濱公園 屏東鄉土藝術館 六堆天后宮 三山國王廟 宗聖祠堂 慈鳳宮 東山禪寺 武廟 玉皇宮 朝陽門 耆老村社區 福安宮
特産
香蕉 紅豆 椰子 竹筍 牛蒡 荔枝 鳳梨 檳榔 蓮霧 黑鮪魚 櫻花蝦 吻仔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