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時間:2008-07-21 14:23 來源:華夏經緯 |
|
日月潭舊稱水沙連,位在南投縣魚池鄉,西臨頭社盆地,東有水社大山、水色盈盈、風光天成;潭畔為邵族原住民的祖居地,漢人入墾後,以其潭形半如日輪、半如月勾,而名為“日月潭”。 日月潭滿水位時,海拔近748.5公尺,面積更達8.3平方公里;浩瀚的水域,倚著翠巒疊嶂,晴天時,如鏡的湖水倒映青山綠樹,氣勢不凡;風雨如晦的日子裏,嵐霧籠罩湖面,渲染出煙波浩渺的迷濛,無論四季晨昏皆具韻味,以“雙潭映月”名列臺灣八景。
人文掌故添佳話 日月潭為一天成的盆地,為埔裏盆地群當中,位置最高,也唯一還有蓄水的一處。其湖泊雖為天然,但原本水位較現今低了許多,引注濁水溪水,使水位升高25公尺,日月潭始有豐盈的今貌,而邵族祖先發祥的珠仔“山”,從此成為湖水環繞的光華“島”;直到近日,才恢復“拉魯”這個邵族舊名。 乘船遊潭是賞湖景的最佳選擇,多處遊艇碼頭中,以位於涵碧樓附近及德化社兩地的規模最大;大型遊湖船可供遊客定點停泊,小舟則可供人自行操槳,盪漾波心,各具風味。而24公里長的環湖公路,則如一條親水綠廊,兜風賞景,十分快意。水色山光寧靜致遠,和文武廟、孔雀園、大竹湖、德化社、玄奘寺、涵碧樓等名勝相得益彰,增添不少人文掌故。
自然步道好風光 由湖畔濕地過渡到原始闊葉林,日月潭畔的植物群落也呈現多采多姿的樣貌。當地主要的自然步道有兩條,一條是涵碧樓步道,全長1.5公里,湖景近在咫尺,卻有林蔭半遮,時有五色鳥、繡眼畫眉、山紅頭等低海拔鳥種相伴,走來輕鬆愉快;另一條是貓蘭山步道,沿途先經過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這裡以種植阿薩姆紅茶聞名,進一步還可登上1050公尺高的日月潭氣象站,此條步道全長4.6公里,來回約需3小時。 日月潭水産眾多,邵族傳統美食——奇拉魚,風味也是一絕;傳統是以鹽漬後食用,油炸則是現代較普遍的調理方式。點尾活魚,搭配當地盛産的香菇、野菜,就是最道地的湖畔料理了。
景點升格再現日月光華 集集大地震,震央就落在日月潭西方12.5公里處,首當其衝的日月潭,面臨了空前未有的浩劫。或倒塌、或裂損,連光華島上的月下老人祠,也被劇震一裂為二,使得這顆湖中明珠黯失光華。 前所未有的重創,也為觀光運程步入低迷的日月潭,帶來重建的契機。震後正式升格為“國家”風景區的日月潭,面積也擴充至9000公頃。全區預計將規劃為湖畔休憩渡假區、松柏生態展示區、大竹湖養生旅療區、德化社文化園區、青龍山歷史攬勝區及水社壩水域遊憩區等,逐年建設。 拉魯島(光華島) 拉魯島為邵族人的發祥聖地,漢人稱之為珠仔山、光華島;日月潭水位上漲後,島被淹去大半,名副其實成為“珠仔”山。拉魯島雖小,卻有碼頭可泊岸,不少情侶喜歡登上小島,在月下老人前互許終生。 日月涌泉 臺電引濁水溪注入日月潭,出水時便會形成40公尺高的噴泉水柱,是為日月涌泉。水注每2小時噴水一次,澎湃壯觀,常能攫取遊人驚異的目光。 德化社 日月潭東南畔的德化社,是邵族文化的最後根據地,這群僅余200余人,又未受到官方承認的原住民族,部落風貌已面臨散失,一旁的山地文化園區,也在921集集大地震後,成為安置災民的組合屋。只有在每年農曆7月底的祖靈祭(豐年祭)期間,才能略窺其傳統風情。德化社商家集中,來這裡可以吃到道地的活魚、野菜,或選購原住民的手工藝品;碼頭裏泊著大小船艇,可供遊湖泛舟。 慈恩塔 慈恩塔位在二龍山巔,位置醒目,是日月潭畔最著名的地標,塔採中國寶塔式建築,共分九層,高46公尺,加上座落在954公尺的山頂,合起來正好是1000公尺。青龍山由此緩降湖心,前對拉魯島(光華島),仿佛作勢取珠的青龍。 乘車風向標: 1.自埔裏搭往日月潭的南投客運,或自水裏搭往埔裏的豐榮客運,在日月潭站下。 2.由臺北西站搭往日月潭的臺汽客運,可直抵日月潭,惟車班甚少。 補給小站: 日月潭地區有設備完善的豪華渡假飯店,也有一般大眾消費的山莊旅舍,其分佈大致集中在北岸的風景區管理所附近,以及南岸的德化社,兩區均聚集不少小吃店。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