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南投縣:派系政黨勢力交錯,外爭內鬥持續不斷

  時間:2008-07-22 15:04    來源:中國網     
 
 

  南投縣位於臺灣島中部,是本省唯一不靠海岸的山區縣。全縣面積為4106平方公里,人口54.2萬人(2001年底)。在人口結構上,外省人較少,以閩南人為主,高山族人口較為集中。高山族主要有布農族、泰雅族、曹族與邵族。下轄1市4鎮(南投市及埔裏、草屯、竹山、集集4鎮)8個鄉(仁愛鄉、信義鄉、鹿谷鄉、水裏鄉、魚池鄉、名間鄉、中寮鄉、國姓鄉)。縣治設在南投市。

  南投縣在地理上分為平地與山地兩部分。平地以南投市為中心,包括草屯、竹山與集集3鎮與名間鄉。臺灣省政府機構設在中興新村,是南投縣的行政與商業中心。其餘鄉鎮為山區。人口集中的草屯鎮(人口近10萬人,居全縣第二位)與臺中都會區只有一橋之隔,受臺中市影響較大。

  交通不便,遠出境口,經濟不夠發達,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人口目前仍佔近40%。工業以加工工業為主,有南崗工業區、南崗擴大工業區與竹山工業區等三個工業區。到90年代末,南投園區工業家數為1.2萬家。教育較為落後,1995年在埔裏設立“暨南大學”,另有南開工專設在草屯。高中與高職學校10所,初級中學31所,小學149所。

  一、地方派系與地方勢力概況

  早期南投縣地方派系不甚明顯,後來因地方利益分配與各種選舉仍形成不同的派系力量,但發展有限,力量不大。據陳明通的研究報告,南投縣先後有李派(李國楨)、洪派(洪樵榕、簡清章)、陳派(陳萬、林益川)及黨外與民進黨勢力(陳啟吉、林宗男)等。

  李派的最初領導人為李國楨,曾任第一、二屆縣長,奠定李派的政治勢力,後來逐漸衰落。其主要勢力在南投縣竹山鎮農會與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同時參與投資臺灣鳳梨公司等。李國楨在縣長任內,認為南投縣資源貧乏,工商業發展緩慢,倡導“以和建縣”,形成地方政壇上較為和諧的傳統,縣長多在卸任後退出政壇,地方派系發展受到限制。

  洪派,也稱舊派,開創者為洪樵榕與簡清章。洪樵榕曾任第三、四屆縣長,簡清章是地方實力派人物。該派的興起與地方資源豐富的縣內唯一的南投信用合作社有關。該社成立於1957年,首任理事主席為簡清章,並連任八屆理事會主席,同時還曾先後任縣議會副議長(第四、五屆)與議長(第六、七屆)、縣農會理事長、省議員,後來任省農會理事長,是國民黨在南投縣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各種重大選舉中,國民黨都依靠他輔選。目前洪派領袖為縣副議長簡金卿。

  洪派的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或主要勢力集中在南投縣農會、南投市信用合作社、南投縣草屯農田水利會、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合作金庫與土地銀行等,同時參與投資地方企業,並以建築業為主。

  新派,即早期的黨外勢力,部分成員後來加入民進黨,成為民進黨的重要地方派系力量。早期新派領導人是陳啟吉與林宗男。該派的出現也與南投縣信用合作社有關。1980年,無黨籍的陳啟吉結合地方少壯派人士向現任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簡清章發起挑戰,並拿下過半的理事席位,簡清章逼迫退位。三年後的選舉,陳啟吉一派再次大勝。陳啟吉也因此當上縣議員,後又連任兩屆省議員,成為新派的領袖(有人稱其為新派,有人稱其為黨外,而將簡清章稱為舊派或洪派)。新派在南投市的勢力擴張迅速,在各種地方選舉中取得進展,先後拿下市公所、市農會等重要陣地與資源。曾任南投市長的賴深淵是新派大將,也曾是國民黨南投市黨部重要幹部。其勢力集中在南投市信用合作社與相關投資企業。

  新派在地方有較大實力。現派系負責人陳啟吉在第十一、十二屆縣長選舉中雖敗給國民黨的林源朗,但仍獲得相當高的得票率,得票數超過民進黨。陳啟吉的妻子鄧永禧曾以高票當選1994年的縣議員。陳啟吉後加入臺聯黨,但在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中落選。林宗男後加入民進黨,成為民進黨在南投縣的重要地方力量。

  陳派最初領導人主要是陳萬與林益川,力量較小,主要勢力集中在南投縣鹿谷鄉農會、竹山鎮頂林林業生産合作社與縣議會。

  在上述地方派系之外,林洋港家族是南投縣一大政治勢力,可稱為林派。林洋港于1967年縣長補選中當選縣長,隨後繼任第六屆縣長,奠定林氏家族的勢力。林洋港後來成為國民黨的要員,他先後擔任過“省建設廳廳長”、“臺北市長”、“省政府主席”、“政務委員”、“內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司法院院長”與國民黨中央副主席等。其弟林源朗曾任國民黨嘉義市黨部主任委員、臺灣省黨部總幹事,後當選“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並連任兩屆縣長。在199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林洋港雖只獲得160萬張選票,但在南投縣得票最多,超過李登輝,再次證明林家在南投縣有較強的勢力。

  舊派與新派即國民黨與無黨籍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在1995年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黨吸收新派的“立法委員”賴英芳恢複國民黨黨籍,卻不料落選,同時希望以不分區“立法委員”爭取舊派的簡金卿,不過在保障名額之外,因而未能出線,國民黨整合地方派系失敗。在南投市,舊派仍支援國民黨提名的草屯鎮籍的陳志彬競選“立法委員”,舊派老大簡金卿任陳志彬的競選總部總幹事。在各種重大選舉中,國民黨依然依靠地方派系的支援。在199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李登輝競選總部主任委員為前縣長劉裕猷,競選總幹事為鄭文銅,後援會會長為陳啟吉,顧問團團長為簡金卿。

  二、地方政治權力的爭奪

  南投縣地方政治權力早期主要為國民黨控制,權力之爭主要表現為國民黨內部的地方派系之爭,後來形勢更為複雜,既有派系之爭,也有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爭,更有無黨籍的第三勢力與派系、政黨相互競爭與制衡。

  在前十二屆縣長權力競爭中,國民黨一直掌權。在1997年第十三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首次失去南投縣執政權,民進黨拿下了“省政府”所在縣政府的執政權,標誌著南投縣地方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

  在第一、二屆縣長選舉中,均由李派的李國楨當選縣長,以後李逐漸淡出政壇。在第三、四屆縣長選舉中,均由洪派的洪樵榕當選。在第五屆縣長選舉中,縣議會議長楊昭壁當選縣長,但在任期內去世。在補選中,地方勢力林氏家族的林洋港當選,並連任第六屆縣長。在第七、八屆縣長選舉中,均由劉裕猷當選。

  在第九、十屆縣長選舉中,均由地方實力派的吳氏家族的吳敦義當選。吳敦義出身南投縣,其父曾任第一屆縣議員。吳敦義在事業有成後獲國民黨提名回鄉參選縣長,並當選,逐漸成為國民黨領導層的重要人物,後接任高雄市長,並當選第一屆民選市長。在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中,吳敦義意外落選,重回南投縣發展,于2001年當選第五屆“立法委員”。

  在第十一、十二屆縣長選舉中,林氏家族的林源朗連任兩屆縣長,使得林家先後有三屆多的縣長任期。其中在第十一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曾任“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的林源朗參選。民進黨縣黨部成立不久,未推出候選人,支援無黨籍的新派領袖陳啟吉。最後,林源朗以4千多票險勝。在第十二屆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南投縣媳婦”許榮淑參選,新派的陳啟吉也捲土重來,兩人分別獲得21%與28%的選票,因票源被分散,讓國民黨的林源郎從中獲利,以49.5%的較高得票率取勝。

  在1997年第十三屆縣長選舉中,不再是國民黨內派系與政治力量的較量,而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第三勢力的較量,選舉競選十分激烈,共有5人參選,分別是民進黨籍的林宗男、國民黨籍的許惠佑、新黨的陳振江、退出民進黨的彭百顯與無黨籍的吳清江。其中,出身南投縣望族的彭百顯,聲望佳,曾連任三屆“立法委員”,因未獲民進黨的提名而退黨參選。結果,無黨籍的彭百顯以7.9萬張選票當選,民進黨的林宗男以7.7萬張選票的高票落選,國民黨籍的許惠佑也以7.5萬的高票落選。許惠佑雖為南投市人,但長期在“立法院”發展,沒有地方基礎與地方派系關係,基層實力不足,在13上個鄉鎮投票中只在4個鄉鎮取得多數優勢,其中埔裏與竹山兩大票倉均告輸。國民黨的失敗還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原因。一是在199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後,林洋港與李登輝成為政壇冤家,林氏家族勢力不支援國民黨,國民黨候選人從而失去了一支政治力量。二是“凍省”後,南投縣所在的省政府官員對國民黨上層不滿,不支援國民黨“中央”的提名人選。因此,儘管許惠佑得到地方大多數鄉鎮市長、農會系統、地方派系甚至無黨籍的陳啟吉支援,但還是失敗了。在2001年縣長選舉中,無黨籍的彭百顯因“9.21震災”效果不彰與涉嫌貪污官司而連任失敗,泛藍軍的國民黨候選人林明溱與親民黨候選人陳振勝整合失敗及相互攻擊,雙雙敗北;民進黨籍的候選人林宗男當選,進一步鞏固了民進黨在南投縣的勢力。

  三、各種政治勢力力量的消長

  目前南投縣政壇,可以説有三大勢力,即國民黨的舊派力量,以簡金卿為代表;無黨籍的新派力量,以陳啟吉為代表;民進黨的力量,以林宗男與在1997年縣長選舉中退出民進黨的彭百顯為代表。

  民進黨在南投縣勢力發展迅速。1989年以來的五次“立法委員”選舉顯示,民進黨的勢力迅速發展。在1989年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的彭百顯以高票當選,民進黨勢力崛起。在1992年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彭百顯以歷史上最高的9萬多張選票再次當選,加上民進黨王聰松的選舉票數,民進黨得票率直逼國民黨。在1995年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拿下南投縣三個“立法委員”名額中的兩個,當選席次首次超過國民黨,得票率也突破50%的大關,其政治勢力已超越國民黨。在2001年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取得4席中的2席,取得近9萬張選票,得票率達36.37%。在1997年的縣長選舉中,退出民進黨的彭百顯與民進黨的林宗男展開競爭。這次縣長選舉,民進黨的得票率再次超過國民黨。儘管縣長為無黨籍的彭百顯,但實際上彭百顯原是民進黨的重要幹部,也應屬民進黨的政治勢力。民進黨的林宗男擔任省議員12年,在基層建立了相當基礎,在這次縣長選舉中的5個鄉鎮取得多數,彭百顯僅在4個鄉佔居優勢(埔裏、國姓、名間與鹿谷),兩者合計達9個鄉,超過國民黨的4個鄉。在2001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的林宗男當選。

  儘管民進黨在省級以上民意代表選舉中逐漸獲得優勢,但在縣議會以及鄉鎮市長、村里長選舉中卻不斷受挫,基層仍是國民黨的勢力天下。在1994年第十三屆縣議員選舉中,民進黨提名12人,只當選4人。在1998年第十四屆縣議員選舉中,民進黨仍保持4席,沒有增加;得票率下降,從17.3%降為10.7%;在2002年縣議員選舉中僅增加2席,總計只有6席。在1998年鄉鎮市長選舉中,民進黨只提名2人參選,1人當選;2002年仍只有1人當選。

  泛藍陣營與泛綠陣營相較,在南投縣重要選舉中各有優勢。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泛國民黨勢力(宋楚瑜與張昭雄、連戰與蕭萬長、李敖與馮戶祥三組候選人)得票率達65.2%,泛綠陣營取得34.8%。在2001年“立法委員”中,國民黨與親民黨各取得1席,與民進黨平分秋色,若將新黨計算在內,泛藍陣營得票數為12.5萬人,得票率達50.7%;但在縣長選舉中,泛藍陣營因整合失敗,未能取得執政權,得票率合計為46.2%。

  國民黨在縣議會與基層選舉中則佔有較大優勢。在1998年縣議會選舉中,在應選37名議員中,國民黨取得20席,與上屆持平;得票率從49.4%降為45.7%;在2002年縣議會選舉中,國民黨當選的縣議員由20席降為12席,但其他政黨也沒有明顯增加,親民黨第一次參選取得3席,泛藍陣營合計為15席,而無黨籍從13席增為16席。歷屆縣議會議長基本上為國民黨當選,儘管2002年的議長選舉中,由退出國民黨的無黨籍鄭文桐當選,但仍為國民黨的“黨友”。在1998年鄉鎮市長選舉中,在13個席位中,國民黨取得11席,較上也增加2席,得票率從38.8%上升為50.5%;在2002年鄉鎮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由11席減為5席,無黨籍則從1席增為7席。國民黨失去政權後的縣議會與基層選舉中,國民黨在政黨中仍佔居較大優勢,但無黨籍力量上升,顯示在地方政治結構中政黨影響力有所下降。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