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正公園

  時間:2008-01-28 12:03    來源:台灣網     
 
 

 

              中正公園大觀音像,為基隆象徵地標

  中正公園,舊名旭岡、旭丘,位於基隆市區東北側,基隆港東岸的山丘上,是基隆市最重要的公眾開放空間,也是基隆代表性景點之一。日據時代開始辟建,昔日曾以旭岡觀日名列“臺灣八景”之一。除了公園設施之外,許多機關學校也位於園內。公園佔地寬廣遼闊,各設施依山而建,園內環境幽靜,風景宜人,也是基隆市民平日的休閒去處。

  園區介紹 
 

  中正公園舊稱旭岡公園,于1950年由市府辟建,公園本身共分成三層,大門(行人入口)位於信二路上(信二路停車場正對面),可拾階而上,或由側邊的斜坡步行而上。車行入口則位於信二路壽山路口(基隆市警察局位此路口)。

  第一層:從大門進入後可見基隆忠烈祠(原為基隆神社)。公園內許多運動休閒設施多位於此層,如兒童樂園、溜冰場、網球場、籃球場、中正亭等。旁邊有臺灣遺跡枕山炮臺,相傳是劉銘傳于攻法時所興建,可供遊賞。 
 

  第二層:為基隆中元普渡祭典的主場所——主普壇所在,內有民俗文物館。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時,整個場地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 
 

  第三層:觀海亭為公園最高處,此區也是大佛禪寺及市立中正初中所在。 
 

  大佛禪寺座落于基隆市中正公園壽山之巔,居高臨下,全市風光一覽無遺,大佛禪寺前身是在基隆市仁愛區文安裏陋巷內的一間佛教講堂,開山普觀法師自幼隨母出家,大發弘願,經多方覓尋,擇定中正公園山頂,1969年大佛開光揭幕,由印順導師主持。大佛禪寺採唐代佛教寺院建造,樓高四層,內有大雄寶殿、圓通寶殿、佛教講堂、彌勒殿、觀音殿、琉璃殿、功德堂及禪房等,美輪美奐,雄偉壯觀,可供觀覽及參拜。

  寺前廣場最顯眼的地標為一尊高達22.5米(74台尺)的白色觀音大士像,為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是當時全臺最高的佛像。觀音像內分為五層,可登上佛眼中鳥瞰基隆全景,在觀音像的兩側,有兩頭巨大的金獅坐鎮,十分祥和莊嚴。觀音像周圍也立了十八座羅漢的雕像,每尊表情、動作都不一樣,十分生動,相當有趣。

  觀音像前的廣場,可以俯瞰整個基隆港以及市街景象,視野非常的開闊,尤其黃昏之後,由這裡觀看基隆夜景,別具特色。

  園內其他景點及設施 
 

  基隆市議會
  電信山
  崇右技術學院
  役政公園
  二沙灣炮臺(海門天險)
  十八羅漢洞

 

  未來規劃 
 

  近幾年來,因為主客觀因素,中正公園流失大量遊客,而逐漸失去往日風采。李進勇擔任市長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振興計劃,計劃將中正公園轉型成為休閒園區。在其任內完成了役政公園後,又規劃將中正公園分為八大園區。但並未完成。2006年8月10日,中正公園游泳池——活水會館啟用,為基隆市第一個以BOT方式興建的公共設施,為中正公園再添一個休閒景點,也象徵中正公園再造跨出一大步。

  相關資訊 
 

  觀音像開放參觀時間:上午09:00至下午05:00止;洽詢電話 02-2420-1122。
  活水會館入場費(票價):成人票(不分平假日)220元(新台幣,下同)、學生票170元、兒童票150元
  未來計劃推出記名1年期的會員卡、家庭卡、公司團體卡及游泳教學等。

 

  交通方式
 

  公共運輸:可搭基隆市公共汽車201-信義初中線、202-深美小學線、或203-深澳坑線,在署立基隆醫院站下,再由信二路、壽山路往上行約0.9公里(步行約需20~30分鐘)。 
 

  自行開車:從中山高出大業隧道後→靠右往東岸高架橋方向,下橋後往中正路方向直行,過市立文化中心後→右轉信二路,最後在市警察局路口→左轉壽山路,即可進入中正公園。沿指標往上坡→即可到達頂層的大佛像,約10分鐘。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