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基隆車站

  時間:2008-01-25 10:26    來源:台灣網     
 
 

 

 

  基隆車站(Keelung Station)
  車站編號:092
  營運系統:臺灣鐵路管理局
  所屬路線:縱貫線、基隆臨港線
  位置: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5號

  站體型式:平面
  設站日期:1891年10月20日
  原/舊稱:雞籠/基隆驛
  車站等級:一等
  月臺型數:島式月臺、岸式月臺各一座

  基隆車站位於臺灣基隆市仁愛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基隆臨港線的鐵路車站,同時也是整個縱貫鐵路與西部幹線營運系統的起點站。此外,規劃中的基隆輕軌也預定以基隆車站為路網中心,將有三條路線經過該站。

  由於基隆處於臺灣北部海岸地帶的中心點位置,該站也成為基隆市及附近北海岸地區的交通樞紐,周邊設有數個客運轉運站,提供轉乘至北海岸各地區的服務。

  車站構造 
 

  基隆車站整體分為車站建築、月臺區兩大部分,皆為平面式站體。

  車站建築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的鋼筋混泥土大樓,一樓大廳有正門、左側門、右側門三個出入口,並與跨越車站場區的人行地下道連通;其餘區域為行政辦公區,屬於管制區域。月臺區緊臨車站建築,第一月臺為岸式月臺,第二月臺為島式月臺。

  以往在第一月臺的南側,還另有設置宜蘭線專用月臺,但目前已經停用,分別作為擺放鐵路施工用具與機車停車場之用。此外,基隆車站也是北臺灣唯一設有站內調車場的臺鐵車站。
  
  月臺路線配置

  第1月臺、
  西部幹線(下行發車,上行端)往七堵、臺北、臺中、高雄、屏東方向
  東部幹線直通(下行發車,上行端)往宜蘭、花蓮方向(行駛至七堵轉向)

  2A、2B
  西部幹線(下行發車,上行端)往七堵、臺北、臺中、高雄、屏東方向

  利用狀況

  每日提供班次密集、開往臺北、中壢、新竹、苗栗等站的區間車,此外也開行往高雄、屏東的對號列車班次。

  該站有作為部分平溪線及東部幹線列車的始發站,但班次不多且需在七堵變更行駛方向。平溪線部分現已停駛,乘客需在八堵或七堵換乘。

  為了應對七堵車站成為西部幹線高級列車的始發站,臺鐵已開始提供基隆-七堵間密集的區間車班次,以方便滿足旅客利用對號列車前往東部或中南部的轉乘需求。

  該站為基隆臨港線的端點站,港區內的各鐵路線皆由該站開始分歧至西岸各碼頭區。

 

  車站周邊

 

  基隆市旅遊服務中心(位於本站出口約50米處、國光客運基隆站旁)
  基隆站前圓環:臺5線(北基公路)終點、基金公路起點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陽明海運舊廈)
  基隆港
  -小艇碼頭(基隆港、基隆嶼觀光遊艇乘船處)
  -海港大樓(基隆港務局、基隆關稅局聯合辦公大樓)
  -西岸碼頭及倉庫區
  -忠一路港濱步道(可一路步行至廟口)

 

  周邊轉運設施

 

  基隆市公共汽車總站
  國光客運基隆站
  基隆客運基隆站
  福和客運/泛航客運/首都客運基隆站

 

  歷史

 

  1891年(光緒17年)10月20日,“雞籠—水返腳”段鐵路通車時,于基隆站現址北方設置“雞籠火車碼頭”。
  1893年10月20日,基隆至臺北間鐵路竣工。
  日據時期,因實施市區改正而遷移至現址,為第二代基隆車站。
  1909年,附有鐘塔的第三代車站啟用,與同時期興建的新竹站、臺中站同為文藝復興式建築。
  目前所使用的第四代基隆車站為鋼筋水泥建築,于1967年1月改建完成。

 

  未來規劃

 

  由於基隆車站附近街區開發年代較早,目前發展漸趨遲緩,加上由基隆發車的對號列車班次大幅減少、基隆市區的商業活動已不如以往活躍(受基隆港營運疲弱的影響)等因素影響,使得基隆車站喪失了以往的交通樞鈕地位,車站鄰近街區漸趨沒落,建築街景老朽破舊。

  為了重振基隆車站以往的指標地位,基隆市政府近年來與臺鐵、基隆港務局聯手推動“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都市更新案”,並於2006年初正式啟動。在此計劃中,基隆車站將與相鄰的基隆港西一、二、三號碼頭連成一氣,規劃成為交通、商辦及住宅等多功能的轉運中心。此外,車站位置也將從現址南移200米,以利車站前後區域的都市更新。

  此外,臺鐵捷運化計劃中,預定未來基隆車站僅停靠區間車,並將目前的對號列車班次全部移往已成為西部幹線高級列車發車站的七堵車站發車,但因地方上對此方案仍有意見,故尚未正式實行。


  備考 
 

  基隆車站為臺鐵現存最北端的車站。
  在基隆車站的第三代站體改建拆除前,由於其古典式的造型設計,曾被譽為是“全臺灣最美麗的車站”。
  在眾多臺鐵的車站中,基隆車站是唯一臨近海濱的大型車站(車站正門直接面向基隆港)。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