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安樂區

  時間:2008-01-24 13:21    來源:台灣網     
 
 

 

  特色: 
 

  1.該區的安樂小區是全省最早規劃完成的住宅示範小區。
  2.長庚醫院座落于該區,為基隆市及鄰近鄉鎮居民提供了週全的醫療服務。
  3.安樂小區1至3期及新城小區的完成,使該區由農工形態轉變為住宅形態。

  概況:

  東北部沿西定河與中山區為界,東南以樂一里與仁愛區為伍,西南以麥金路、基隆河和七堵、暖暖區為鄰,西至內寮裏與臺北縣萬里鄉鄉交界。全區面積18.025平方公里。

  該區在清朝亦稱基隆堡,日據初期,曾創設大武侖莊、蚵殼港莊,加上內木山莊、大竿林莊,均屬基隆廳。日據初期沿用清代行政區劃,1920年10月1日進行地方制度改革,廢“莊”這一地籍名字,改為“大字”,屬基隆街(1924年12月25日屬基隆市)。1924年改“大字”為“町”。1946年1月全區改稱安樂區,並將全區劃分為21里。後於1948、1952、1965、1971、1978年將區轄各裏作部分調整。1988年3月,基隆市政府將行政區域作重大調整,將該區原轄的西華、西榮、西定、西康、德和、德安、中和等七里劃歸中山區,原隸七堵區的鶯歌、七賢、四維、三民、五福、六合等6里歸併安樂區。行政區域調整後安樂區現轄25里,面積由17.8652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3.4%)略增為18.0250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3.58%)。人口由57685人增加至58887人。該區現有人口數為85262人(2007年11月底統計),面積為全市第三位、人口數居全市第一。 

  主要産業:

  該區的大武侖工業區,廠區有電子及衛浴設備等産業。

  主要交通: 
 

  該區主要交通幹道為麥金路,基金一、二、三路,安樂路一、二段及安一路等五條道路,至臺北縣市的交通路線有北一高八堵交流道及北二高大武侖交流道。如至基隆市市區有公交車行駛501、502、503、504等班線,交通很便利。

  教育文化:


   有6所小學及2所初中及1所安樂高中。

  古跡與風景區:


   1.情人湖

  位於大武侖山上,原名五義埤,為基隆僅有的高地湖泊,附近林木茂密,湖水碧綠、山光水色、清新怡人,湖區並規劃有觀景亭、吊橋、觀景水岸平臺及風車等設施。遊客可在湖畔松林坡地享受森林浴,也可以沿環湖小徑漫步;除此之外,也有數座供遊客們休憩談心的觀景臺。而另外入口側,有一日制蒸汽火車頭(1942年制),為臺灣早期行駛的蒸汽火車。 
 

  2.十方大覺寺

 

  位於該區崇德路10巷底,1954年7月行腳僧人惟定法師,發願于現址興廟建寺,並邀浙江名僧靈源法師來寺主持,而以惟定老和尚為監院。並於1959年興建七級安樂寶塔,于1964年落成。而全寺中,前有大覺佛堂及講經堂、後為地藏殿、大雄寶殿居中、左為大悲殿、右為天王殿,規模宏偉壯麗,尤其居高望遠,風景秀麗,曾列基隆八景之一。


  3.老大公廟

  開龕門的習俗緣起于清朝咸豐元年,基隆地區早期漳、泉州移民抵達時,彼此常因尋水源拓地而爭執,在魴頂發生大規模械鬥,雙方死傷慘重,屍骨盈野。地方人士因而出面協調,將死者遺骸集中埋葬,並集資興建老大公廟,用來奉祀撫慰亡靈,於是中元祭的重要祭典儀式便由此開始,在老大公廟舉行。其位於該區安樂路一段,其中開龕門儀式,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一舉行。其意義就是象徵著讓幽靈離開陰間,接受陽間整月的奉祀,而儀式是由輪值之主普姓氏來主辦,自此揭開長達一個月的基隆中元祭。

 

  4.金龍湖

 

  位於該區樂利三街32巷長樂小學旁,為自然形成之天然湖泊。其水域環境是生物匯集交流豐富的地方,不論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昆蟲、魚蝦及各種水生植物,均會受到水的滋潤而大量繁殖聚集。此處擁有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包括相當多種類的蜻蜓,水質良好、未受污染,具有相當高的生態價值。因此,為了避免生態持續受到人為開發上的破壞,金龍湖將以打造良好的永續生態水域環境為目標,來建造動植物生存所需的多孔隙空間及平緩池岸。 
 

  5.劉銘傳隧道

 

  為市定古跡,清光緒十一年臺灣巡撫劉銘傳積極建設臺灣,設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首築基隆經臺北至新竹一段,其中以基隆獅球嶺的隧道工程最為艱巨,因土質複雜,為堅硬的岩石及潮濕的軟土,開鑿極為困難,前後共耗時長達30個月始鑿通,全長約235公尺。隧道南囗外觀以紅磚砌成,由劉銘傳題額“曠宇天開”,並在左右的對聯寫道:“十五年生面獨開羽毅飆輪,從此康莊通海嶼;三百丈岩腰新闊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説明瞭當年以人力開鑿的壯舉。到了二十世紀初期,由於鐵路改道,獅球嶺隧道漸遭荒廢,但近年已積極開始保存維護這處深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跡。


   6.大武侖炮臺

  是扼守基隆港口西側的重要據點,位於大武侖山巔,地形居高臨下,地勢非常險要,其標高為231公尺,可西瞰情人湖,北俯大武侖澳底,東望基隆港及東海。在炮臺區的入口處,是一條充滿林蔭落葉的步道。當遊客抵達山頂的炮臺區時,就可看見以塊石丁順迭砌成的炮臺、炮盤、儲彈室及運輸炮臺,雖然大炮已經不存在了,但地面仍有很明顯的炮架痕跡。遊客如再登上環道的短墻上眺覽四週,就可遙望到基隆嶼、外木山澳底漁村及八斗子、北海岸一帶的秀麗風光,是一處觀景、談心的好地方。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