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基隆平安宮

  時間:2008-01-28 12:33    來源:台灣網     
 
 


 

  (一)寺廟名稱:獅球嶺平安宮

  (二)廟址:基隆市獅球路48巷174-1號

 

  (三)供奉主神:土地公、土地婆
     配祀:觀音佛祖、關聖帝君、孚佑帝君

  (四)廟史沿革

  平安宮創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至今已有二百年曆史。根據平安宮主事陳金麟先生所言,該宮至今已歷經七次整建,最早是西南西向,經歷幾次改建才成現今北北西向,而最早也只是茅屋小廟,現今則已全然翻新成規模宏偉的大廟宇,規模之大可和王爺廟或媽祖廟媲美。

  在這次重建之前的另一次大規模重建,是在日本大正十年辛酉年間,在宮前廣場右側還留有辛酉年“獅球嶺平安宮重修志”的石碑,及當時樂捐的信士姓名和金額的碑文。

  在當時除了重修平安宮外,往平安宮的山坡路也修築了步道並在沿途留有石獅和四對石燈,多為大正十三、十四年由信士所捐贈,也可見當時平安宮已頗具規模。

  然因年久失修廟身已呈頹圮,故在主事陳金麟先生的奔走下,于1990年6月,將1921年所建的形制拆除重建。目前平安宮主體工程已完成,但正殿和二樓的細部工程,則仍在進行中,同時該宮也期待各方信士能繼續樂捐,以期工程早日完成。

  (五)傳説

  有關平安宮的傳説頗多,以下三則最為有名:

  (1) 獅球嶺平安宮,位與獅球嶺舊炮臺對峙,各佔一山陵,下側有獅球嶺隧道穿越,相傳在中法戰爭時,法軍進佔獅球嶺山麓,突然有一老翁持杖,掃落法軍,而法軍最後自行退去,當地民眾認為這位老者就是土地公的化身。

  (2) 在開鑿獅球嶺隧道時,一日在近午時刻,突然鐘聲大鳴,數百名工人,以為休息時刻已到,就退出洞外,突然之間隧道崩塌,而工人遂能免於災難,眾人皆相信這是土地公顯靈,拯救了大家。

  (3) 光緒二十一年,日本人佔領基隆時,將抗日的軍民抓到平安宮前,要他們一一跪下,然後用武士刀砍下他們的腦袋,並一腳將他們踢到山谷裏。日本人在殺完人後並放火燒土地廟,當時一位住在附近的老翁,趕緊跑到廟內抱出土地公神像,日本人見狀,非常生氣,令老翁跪下,要砍他的腦袋,這時老翁口中唸唸有詞:“土地公剛才我救你,現在你快救救我!”日本人大刀一揮,並一腳將老翁踢下山谷。然可能是因天色昏暗,日本人大刀竟只砍掉老翁頭上的帽子,便以為腦袋已落地,老翁竟因此而死裏逃生,但眾人皆認為是土地公顯靈救了老翁一命,至今平安宮下面的山谷還被稱為臺人坑。

  (六)寺廟建築及現況:

  平安宮由於在清代及民初即已為基隆地區最重要的土地廟,故其規模相當可觀。

  (1) 山門

  平安宮有二座山門,第一座山門立在高速公路南下大業隧道前的叉路,可由此路直上平安宮,為丁已年(1977年)所建。第二山門是建在平安宮廟埕前,是近年所興建的牌樓,為重檐建築。正脊中間是一神將持戧騎著麟麒,兩側則有雙龍護持。整個屋脊以剪黏、磁磚、泥塑裝飾成兵馬人物、花草樹木、魚獸禽鳥等各種裝飾物,非常華麗鮮艷。而儘管是水泥的建築,但仍倣傳統建築形式,吊筒、豎材、雀替、鬥拱等一應俱全。

  (2) 平安宮宮道

  從入口處到平安宮之間築有石階供信眾行走,參拜者須拾級而上,一方面可欣賞獅球嶺及基隆市美景,也可達健身目的。在往平安宮的登山石階入口處,有一對石獅鎮守山頭,儘管風化嚴重,但見其瞋目怒吼的威武神態,令人想像到六、七十年前其叱詫風雲的模樣。

  而在入口處右側有一昔時涼亭,甚有風味。涼亭有八根磚柱,並以木造的梁檁撐著燕尾歇山式屋頂,在正脊、垂脊、博脊、山尖處都有泥塑的裝飾物,儘管現今屋頂長滿雜草,且多有損壞,但仍可見其當時的規模。

  而檐檁的構架、裝飾也非常講究,托木、雞舌、束、通梁等一應俱全,更可證明平安宮在當時香火鼎盛,連休憩涼亭也如此講究。只是經過歲月摧殘,加上保存不善,涼亭已呈垂老狀。

  (3) 登山步道旁的石燈及石獅

  從登山步道到平安宮共有四對石燈,建造年代都在大正十三、四年,由信士所捐贈,石燈正面刻上捐贈者姓名,背面則刻上年代,所以這些年代都是平安宮在大正十年重建後設置的。

  此石燈有二層六角形方柱基座,上面則為斜頂小屋造形石雕物,四面都留有圓洞,洞中有一凹槽,早年可用來放置油盤,以利晚上點燈。在基座之上則為蓮花座造形。

  毋庸置疑,臺灣這種石燈座是襲自日本神社入口設施而來的,是一種殖民地文化的産物,但其造形,曲線頗為優美,簡潔又有美感,和臺灣近代寺廟的華麗感不同。有趣的現象是平安宮雖留有日據時代大量的碑志和石燈、石獅等,宮方為了讓人辨識清楚內容,都將內文漆上紅漆,只當碑文或字樣有“大正”、“昭和”字樣的年代時,往往刻意不漆,甚至加以磨毀。

  石階盡頭,在進入廣場前有一對雄偉石獅,是辛醜年(1921年)所建,兩頭石獅,形式相倣,並不像一般石獅有雄、雌之別(一般總是雄獅踩球,雌獅戲子),兩頭石獅皆一腳踩綵球,一足挽彩帶,胸前皆係有一如意狀石牌,字樣已風化無法辨識。

  (4) 平安宮建築

  在臺灣罕見有像平安宮如此規模的土地公廟。其建築結構完全是依大廟級的格式,有三川門、龍門、虎門、拜殿(前殿)、正殿、東護室、西護室、鐘、鼓樓。

  1. 前殿:

  前殿部分已接近完工,屋頂採假四垂形式,其上以剪黏、磁磚、泥塑裝飾得金碧輝煌,而前殿內外也盡其所能的加以裝飾,石雕、木雕、(水)泥塑、彩繪、龍柱、對聯等,是臺灣近代寺廟建築的典型,也就是以鋼筋水泥為骨架,外表裝飾形式沿襲傳統建築,並力求華麗繁複。

  在整個前殿最有看頭的是通梁間的彩繪,據陳主事説,此作品是一代匠師潘麗水手稿,由其傳人所繪,左側為“關雲長千里尋兄”及“在齊太史簡”,右側則為“王昭君和蕃”及“在晉董狐筆”,落款則為“乙醜年中秋寫”“臺南潘岳雄畫”。

  2. 正殿:

  正殿是二層建築,目前主體工程及屋頂已完成,但神龕仍未施工,細部工程也未進行。目前供奉的神明都先安置在臨時設置的神龕內。除了主神可能確定為土地公外,其餘左側、右側神龕及二樓供奉的神明,則仍不得而知。

  正殿屋頂為歇山式,並延續前殿屋頂的風格,且更為壯觀艷麗。另正殿的香爐,非常有特色,筆者觀察此香爐應由門枕石、六角柱礎、蓮花石座及石爐所組合的,但陳主事卻説當初製作時就是一組,此爐最底座是一方形石礎,雕成櫃檯角圖樣,第二層為一六角形石礩,是花卉枝葉的浮雕,雕工細緻,且凹凸面處理得落差很大,第三層為一蓮花石座,最上層則是石雕香爐,在爐側刻有“狻猊”造形,並有“平安宮”字樣。

  另在正殿前有二對龍柱,也雕刻得非常細纖,而中間那對造價更高達三百萬元,刻有九龍和八仙,刻工非常精細,氣勢也不錯,頗有看頭。

  3. 東西護室:

  目前東護室暫辟為服務台和香鋪,西護室則是整個平安宮最可觀之處。

  當1990年平安宮拆除重建時,廟方將原先平安宮的正立面壁堵完整拆除,並移置到現今西護室加以重新組裝築砌,所以儘管1921年所建的平安宮舊廟已經消失,但仍可從重組後的壁面,想像其舊觀。

  另大正年間平安宮神龕的木雕,非常精緻古樸,現今拆除保存在西護室,希望在重組後仍現其原貌。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