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23.5度,北回歸線橫行穿過,為嘉義縣帶來獨具的地理特色。預計在2010年落成的故宮南院,以“亞洲藝術文化園區”為定位,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軟硬體發展,亦為嘉義打開一扇邁向亞洲、接軌國際的大門;高鐵的設站通行,縮短臺灣南北通行的時間,也提升工商運輸的效率。嘉義縣現已經成功完成各項建設的基礎佈局。
嘉義縣城市規劃
縣治所在地與高鐵太保站特定區共同架構成的嘉義新都心,目標在創造一個適合交通轉運、商務、居住與文化、休閒的高品質生活空間。未來高鐵通車、交大校區完成、故宮南院開館、長庚醫療專用區二期開發完成,及捷運公交車計劃完成後,縣治特區將與嘉義市共同呈現一個雙核心的都會生活帶。
嘉義新都心政策
1推動朴子太保東、西門戶,打造故宮後花園計劃。
2開發鹿草有機農區。
3充實公共設施,以文化、教育、醫療城市吸引商機進駐。
4建構産業通訊環境與基礎設備。
5推動“國際村”優質示範小區計劃。
6建立都市設計規範與綠建築審議機制,並開發乙太陽能為能源的陽光電城。
交通基礎建設
嘉義縣交通發展形式以南北向為主,未來為了因應高鐵太保站發展為交通轉運中心,及配合故宮南院、縣治特區的運輸需要,已持續推動高鐵車站聯外道路、捷運公交車BRT系統計劃,東西向延伸至東石等計劃,並陸續完成民雄聯外道路、中埔和睦計劃道路等地區交通順暢計劃。未來幾年將因應嘉義觀光産業需要,建構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網路。
交通運輸政策綱要
1延伸東西向快速道路至東石。
2地區性道路功能的定位與改善計劃。
3建立太保站為東西轉運中心,以BRT系統連接嘉義市、高鐵、故宮及長庚醫療專用區。
4結合觀光旅遊服務,發展交通套裝運輸計劃。
5提升公交車客運服務品質,照顧弱勢族群的大眾運輸服務計劃。
6台糖鐵道再生推展與推廣自行車使用計劃。
産業發展建設
嘉義縣為傳統的農業縣,工商業相對其他縣市仍不發達,過去幾年縣府除了致力於農業轉型及帶動觀光産業發展,更努力吸引民間資金投資嘉義;台塑集團已經宣佈投資300億興建新港養生村,大埔美生物科技園區也已經有多家廠商宣佈進駐。未來縣府主要朝向四大方向:採用BOT、OT方案鼓勵民間參與政府建設,帶動觀光服務業發展、引入文化創意産業、發展養生産業及生物科技産業,為了吸引這些産業進駐嘉義,提升地方的人才素質與吸引優質人力移住,是縣政努力的目標。
産業發展政策綱要
1整備大型公有地與縣境資源,爭取“中央型”重點建設計劃。
2推動長期資助文化藝術創作人才的駐縣計劃,參照“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經驗,對於願意在嘉義縣的“駐園藝術工作者”,補助駐團相關工作者。
3鼓勵投資開發養生住宅與研發養生産品。
4推動多元職業訓練與生涯發展規劃的輔導計劃。
觀光發展建設
嘉義的好山好水是重要資産,也是潛力無限的資源,拼觀光將嘉義從傳統農業縣轉型為觀光服務業大縣,是順著本身體質的再發展,把優勢由內而外展現出來。四年來,大阿里山區在阿里山風景管理處的大力開發下卓有績效,濱海地區也成立了“中央級”風景管理處,東石漁人碼頭、水上北回歸線太陽館等景點設施陸續完成,嘉義縣的觀光佈局已呈現雛形。未來四年,將在國際行銷、産業輔導、強化各地景點設施等工作上努力,讓嘉義成為亮眼的觀光大縣。
觀光發展政策綱要
1持續推動阿里山套裝旅遊路線計劃,發展大阿里山區成為國際觀光旅遊聖地。
2輔導觀光據點民宿外觀改進與內部設施提升。
3迎接故宮南院到來,厚植文化資源,深化觀光産業。
4配合雲嘉南風景管理處,打造濱海地區成為生態旅遊的重鎮。
5發展鰲鼓濕地生態園區與沿海濕地生態旅遊。
6輔導各鄉鎮開發具主題性的新興觀光據點,帶動各地産業發展。
7結合北回歸線天文廣場,開發北回水上特色觀光環境。
8打造便利的旅遊服務資訊系統與提供多樣化的遊憩運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