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稱 |
大莆林 |
行政區管轄 |
嘉義縣 |
行政區類別 |
鎮 |
經緯度 |
東經,北緯 |
總面積 |
64.1663平方公里 |
戶數 |
11,008戶 |
人口 |
34,107人(2008年11月) |
鎮長 |
李秀美 |
區劃 |
21裏317鄰 |
民意機關 |
大林鎮民代表會 |
郵遞區號 |
622 |
毗鄰 |
溪口鄉、民雄鄉、梅山鄉;雲林縣大埤鄉、鬥南鎮、古坑鄉 |
大林鎮位於臺灣嘉義縣北端,北鄰雲林縣大埤鄉、鬥南鎮、古坑鄉,東鄰梅山鄉,西鄰溪口鄉,南接民雄鄉,慈濟醫院于本鎮設有分院。産業發展以第一産業為主,種植稻米、鳳梨、甘蔗與蘭花。目前配合當地主要原始産業與因應全球産業分工化的體制下,以發展高科技農業與觀光農業為目標,來提升産業競爭能力。
歷史 大林舊名“大莆林”,此地名之由來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係指本地在開墾初期乃為廣大的森林地帶,故有此稱;另一種説法為往昔此地有來自潮州府大埔之林地的移民,而有此稱。後來才改為“大林”。
在清康熙年間由薛大有率眾來此墾拓居住,居民祖先多從福建、漳泉二州及廣東渡海遠來,陸續發展成聚落,政府設衙門於此,天主教堂、商店舖愈來多,相當的繁榮。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于本地設置“大林莊”,1943年10月1日升格為“大林街”,隸屬臺南州嘉義郡管轄。戰後初期設置臺南縣嘉義區大林鎮,1950年行政區域調整改為嘉義縣大林鎮至今。
風情簡介
境內居民多係來自福建漳泉兩州及廣東移民後裔,故仍存閩粵風尚農村習俗,非但勤儉節約、刻苦耐勞、且人情味頗濃,古風猶存之大林鎮曾為嘉義“首富”之區,但經濟型態仍停留農業經濟地區。大林鎮人口以“簡”“江”為大姓。戰後受臺灣糖業公司與大林制糖二廠之賜,人口雲集、工商繁榮,但由於臺灣産業朝向高科技工商業化,故人口逐年外流。近年來為了解決人口外移及面對全球化,政府計劃欲使此地産業進行升級,不外乎看中此地擁有相當的農業基礎以及廉價的土地。此外,1996年南華大學的設立也帶來大批的學生,風土民情正在改變中。
交通
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 大林車站 “國道”一號(中山高) 大林交流道(250) “國道”三號(福高) 梅山交流道(279) 臺1線:鬥南鎮- 大林鎮- 民雄鄉 縣道162號:溪口鄉- 大林鎮- 梅山鄉 統聯客運、阿啰哈客運、日統客運
教育
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是由佛光山星雲大師所創辦的綜合大學,于1996年開校啟教。以發揚中國古代書院傳統、重建人文精神、樹立二十一世紀新型大學為目標,逐步增設人文、社會、管理等學院。全校採小班精緻教學,以知識創造及整合見長,形成研究型學府;更注重人格建全發展,每年皆以古禮,為大一新生舉行成年禮儀式,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皆由社會大眾贊助支援。南華大學創立之初由星雲大師發起百萬人興學的活動,以每人每月捐資100元,為期3年,期凝聚眾人的心力成就建校的志業。南華大學在1999年創校短短三年後,即升格為綜合型大學,也為嘉義地區人文氣息濃厚的私立大學。
高級中學
私立同濟高級中學
初級中學
嘉義縣立大林初級中學 私立同濟高級中學初中部
小學
嘉義縣大林鎮中林小學 嘉義縣大林鎮大林小學 嘉義縣大林鎮社團小學 嘉義縣大林鎮平林小學 嘉義縣大林鎮排路小學 嘉義縣大林鎮三和小學
旅遊
昭慶禪寺:原名觀音亭紫連庵,光緒年間毀於烽火,日據時重修,並命名為“昭慶”。建築充滿日式風格,為全臺八大名寺之一。 大埔美香草藥草科技園區:大林出産的蘭花,素有蘭花之鄉,鎮公所推動的“大埔美香草藥草科技園區”為動力,以農業生物科技中心為核心,朝精緻農業專區邁進。 大林糖廠:設立於1908年九月,戰後改名為臺灣糖業有限公司大林糖廠。糖業製作沒落之後,大林鎮北勢文化發展協會自發性提出“時光生態綠廊”規劃案,以大林糖廠廢鐵道為規劃基礎,透過空間改造,串聯在地産業、自然生態及人文記憶的觀光自行車道。 芎蕉山 中林鯉魚潭 南華大學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
特産
烏殼綠竹筍 蝴蝶蘭 文心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