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護照加注臺灣
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漸進“臺獨”的學問

  時間:2002-01-18 09:48    來源:     
 
    在中國文字史上,加注是一門學問,四書五經,二十五史,都有綿延不絕的注。加注,有的是發揮原著的長處,闡述原著的精髓;有的則脫離原著的本意,完全按注者的思想另辟新說;更有一些斷章取義之注,往往曲解原意,文理不通,誤人子弟。日前,臺灣當局領導人公然宣布,將于今年在臺灣民眾的旅遊證件上加注英文“臺灣”字樣,讓筆者大吃一驚之余深深感到,至今就是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灣當局領導人,似乎還是深知中國文化中加注的作用,而且,其加注的學問委實了得!

  學問之一:望梅止渴。當年曹操為解軍隊焦渴難忍以梅林相誘,使官兵們口舌生津,狂奔尋梅。這則故事沒有後話,官兵們找不著曹操虛指的梅林,不知會作何感想?筆者想,恐怕也只能在心里頭罵幾句姦雄而已。如今,臺灣當局領導人在一個“臺獨”組織的會上,突然脫稿宣布在“中華民國”“護照”上加注英文“臺灣”字樣,並稱這是送給“臺獨”組織的禮物,狂喊“加油、加油”,很有點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的味道。他深知如果明目張膽地宣布“臺獨”,則中國人民不答應,國際社會也不會允許,于是只有採取這種隱晦的、漸進蠶食的辦法來為“臺獨”分子打氣,來安慰他那顆“臺獨”之心。

  學問之二:偷梁換柱。加注“臺灣”之說一宣布,臺灣島內頓時一片嘩然。許多黨派代表人士對臺灣當局領導人未經正常程序協商就在一個不適當的場合宣布這一決定表示強烈反對和不滿,一些人士也由此而洞察到此動作事涉改變“中國”稱謂、改變臺灣現行體制,關係重大。海內外中國人看得明白,島內普通民眾也清清楚楚,此動作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並非臺灣當局領導人所宣稱的是純粹的方便旅遊。因為,國際社會對區別海峽兩岸稱謂本是清楚的,加注“臺灣”根本談不上增加方便。臺灣業者說得好,加注“完全是政治意識作祟”。唯一的解釋只能是,臺灣當局領導人意圖偷換的,是“中國”稱謂與“臺灣”稱謂之中的政治內涵。司馬昭之心,沒有人不知道。

  學問之三:表里不一。臺灣當局一位要人自招:不再提“兩國論”,只是按“兩國論”辦事。此話真是一語道破天機。臺灣執政當局的一些人在一步步地推行各種“臺獨”活動,從停止使用帶中國地圖圖案的標識,到強迫臺灣民間組織更改“中國”稱謂,再到在重要證件上加注“臺灣”字樣,臺灣當局領導人實際上已經在“臺獨”的死胡同里走得很遠了,卻還要扭捏作態,說什麼加注“臺灣”並非搞“臺獨”,這能欺騙誰呢?

  話說回來,臺灣當局領導人如此歪做加注學問,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所謂“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說的正是此意。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