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13日,臺灣的陳水扁在參加臺灣人公共事務協會(英文簡稱FAPA)20周年大會時,突然語驚四座的宣布,他在這天已經批準了在臺灣“護照”封面的英文"中華民國(RepublicOfChina)"下面,加上英文"IssuedinTaiwan"(在臺灣簽發)的字樣,並宣布從今年1月起正式更改。
臺灣當局醞釀在其“護照”上加上"臺灣"的字眼已多時,但是,陳水扁這項宣布在臺灣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不說,大陸國臺辦在15日以發言人的名義發表書面聲明,對臺灣當局此舉首度作出反應稱,臺灣正不斷進行"漸進式臺獨",中國政府的如此反應固然在預料之中,但是其反應如此低調,當然另有原因。
給“臺獨”組織送大禮持平而論,臺灣當局在其“護照”封面加上"在臺灣簽發"字樣,其實不存在"更改國號"的作用,但是,陳水扁“政府”動此小動作的用意,其實有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何況,陳水扁這天在FAPA的演講中,已經很明白的透露了民進黨的此項意圖。他說,批準在“護照”封面上加進的"臺灣"的字眼"是我送給FAPA20周年的最重要的禮物,也是大家期待很久,努力打拼很久,是多數臺灣人的願望。"
究竟FAPA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FAPA在1982年成立于美國洛杉磯,是一個道地主張“臺獨”的機構,多年來,在華府和美國各地一直為“臺獨”勢力進行遊說工作,其重要成員包括蔡同榮、彭明敏等人,因此, 陳水扁口中所謂"大家期待已久,打拼很久"的,當然是"臺獨",而“護照”是國家主權運作的象徵,在“護照”上加"臺灣"字眼的目的,當然具有"臺灣已出頭"的意味,這種"明白的暗示",豈是臺灣當局所稱,純粹為避免臺灣民眾在出國時遭遇困擾的說法所能掩蓋。
事實上,臺灣當局在其“護照”封面加個"在臺灣簽發"字樣,不但多此一舉,而且自找困擾。各國“護照”通常在內頁設有簽發地和時間及“護照”有效期間的欄目,在封面上通常不注明簽發地,因為各個國家通常會授權其海外使、領館就地簽發“護照”,臺灣的駐外單位也有權發“護照”給當地僑民,因此,其簽發地點未必是臺灣。這類“護照”通常會注明發簽地為其使、領館所在地,因此,今後臺灣的“護照”上若印注為"在臺灣簽發",反而造成其使、領館的困擾。
“護照“加注"臺灣"反而帶來不便
此外,陳水扁政府及民進黨人士固然處心積慮的要使“臺獨”意識抬頭,但是,在海外各地,臺灣的地位並不像陳水扁等人所想像那般"吃得開",有時候,持臺灣“護照”的人趁外國人士不明就理,以"中國人"的身分蒙混,倒也還能佔些小便宜。
例如,在美國攻打阿富汗初期,許多臺灣記者到巴基斯坦採訪,由于巴基斯坦民眾及當局對中國極友好,許多臺灣記者往往冒充中國記者,參與各種採訪活動,十分受惠,後來被巴基斯坦政府及軍方發現,才予以"區隔",不再受優待。
又如,在筆者服務的鳳凰衛視公司,曾數度想派來自臺灣的同事到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地區採訪,但是,因為他們持臺灣“護照”,根本不獲簽證,連持香港特區護照,都比臺灣“護照”吃得開,因此,在“護照”封面上注明"臺灣"的構想,從實用立場去看,其實是餿主意。
等待破殼而出的機會
陳水扁“執政”後,雖然一再在口頭上宣示不會搞“臺獨”,但是,照臺灣最近流行的"孵蛋論",陳水扁是存心把其大陸政策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是一層保護殼,這就是他上任迄今一直不離口的"四不,一沒有",內層是處心積慮的"去中國化政策",培養全新的"對臺灣的認同環境",等到時機成熟,內層的去中國化環境就如同小雞破殼而出一樣。據民進黨人士認為,屆時,一切水到渠成,蛋一孵出,等于生米已煮成熟飯,大陸已不可能對臺使用武力。這就是陳水扁對大陸政策的如意算盤。
因此,這種"孵蛋論"的實際運作當然不止是在“護照”上加注"在臺灣簽發",過去一年半,陳水扁“政府”已逐步運作其"去中國化"構思,譬如將故宮博物院易名,訓令駐外使、領館避免用青天白日徽,而且,在今年元月1日起,更改原先沿用四十多年,背景包括整個中國大陸地圖的新聞局局徽章,完全刪掉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及中國大陸地圖,其理由是"外國媒體到新聞局採訪時,對于仍然帶中國大陸地圖的局徽都很好奇,使新聞局不勝其擾,乃決定尋求新的局徽。"
陳水扁和其政治團隊之所以如此逐步"去中國化",他們賭的是:中國大陸當局不會輕易對臺灣動武,而且會繼續其對臺灣當局和臺灣同胞有差別的政策,不管臺灣“政府”、陳水扁政治團隊有多"可惡",對于大陸臺商,對兩岸經貿關係都不會動手腳。
大陸方面,在取得美國的協議,肯定臺灣不敢片面宣布獨立之後,對臺灣採取凡事相應不理,不隨臺灣的音樂起舞的策略,使臺灣當局在無法摸清底細之余,對大陸一籌莫展。臺灣當局目前所犯的一個重大錯誤是:臺灣一直想在兩岸關係上"維持現況",換句話說,不統,不獨,和大陸一直耗下去。問題是:兩岸之間已無"現狀"可維持,10年前的兩岸關係和目前的兩岸關係已有天地之別,目前臺灣民眾"出走",到大陸地區定居、經商的人數已有四十多萬人,海峽兩岸的雙邊貿易對臺灣的順差年年增加,今年將突破200億美元,從經貿的角度來看,過去若非大陸"養"著臺灣,臺灣早已面臨經濟崩潰的命運。
不過,由于陳水扁和其政治團隊的閉門造車作法,兩岸關係目前似乎漸行漸遠了。《鳳凰衛視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