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花蓮可持續經濟發展願景

  時間:2008-12-02 16:10    來源:台灣網     
 
 

 

  展望與發展課題

  展望

  該縣經濟産業的發展將以世代公平、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以及系統整合等前提,致力於達成環境、社會及經濟三面的永續,期望該縣未來經濟産業以內涵知識化、企業莊園化以及資源本土化為發展主軸,以觀光、有機農業、優質生活、綠色生技以及文化創意五類主流産業,交織構建為有機的新洄瀾經濟體,創造生生不息的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茲説明如下:

  一、主要産業類別

  該縣未來産業發展主流為觀光、有機農業、優質生活、綠色生技以及文化創意五基本類別,由於上述五類産業屬性相容且彼此間具有輔助效果,故兼具兩類以上産業屬性的複合型産業必將因應未來市場變遷而源源不斷地繁衍、整合與創新。

  二、影響地區經濟産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地區經濟産業發展常受國際市場趨向、“國家”發展政策、地區立地條件、島內市場趨勢以及地區經濟發展方案等因素的影響,而地區經濟産業發展受島內外市場趨勢以及地區資源條件影響尤深,地區經濟發展政策必須非常務實地將地區在國際或區域上的經濟角色定調,於此前提下,企業方能就其知識、當地資源、資金等生産因素于市場上找到效率最佳的切入點。

  三、永續經濟産業所關照的面向

  符合永續發展理念的經濟産業環境係同時觀照環境、經濟與社會三方面平衡發展的可能性,而其體現的經濟産業發展政策則為:于地區資源永續利用及各階層、世代與族群立足點公平的前提之下,創造企業合理的利潤,故而利潤不能完全歸企業主所有,政府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使運用資源産生的利潤能局部回饋至環境維護以及資源運用上相對弱勢或權益受損的族群,而就獲致分享經濟利益的環境與弱勢族群而言,亦能因成為經濟産業發展生産因素之一而對體系産生應有的貢獻。

  四、邁向永續經濟産業環境的運作方式

  為建構永續經濟産業發展環境,該縣各類型産業應朝産業內涵知識化、生産資源本土化以及企業組織莊園化三主軸發展:

  (一)産業內涵知識化:洄瀾新經濟體的核心資源為知識,透過注入知識的過程提高各類産業附加價值,而非以耗損資源換取經濟利益。

  (二)生産資源本土化:未來主流産業皆具有強烈的在地性,産業設計上期望以地區獨特性作為區域空間競爭的産業核心競爭力所在,亦即在全球思維之後,展開具體的在地行動,以洄瀾的獨特性作為市場區隔的利器。

  (三)企業組織莊園化:鋻於該縣經濟産業具有以知識為本以及與在地資源不可分的特性,若任憑市場機制運作,則財團極可能挾其雄厚資本以及充沛的人力資源進駐大量投資發展,形成居民、原住民以及小資本企業進入的高門坎,産生經濟産業邁向永續的障礙,故鼓勵新莊園經濟的發展型態。

  五、永續經濟産業的發展展望

  不同的空間價值觀與經濟發展理念決定經濟産業與環境間不同的互動關係,一方面經濟産業係為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未來經濟發展模式將關鍵性地影響整體空間意象與品質;而另一方面,環境特性及空間價值觀則應為決定産業內容的重要因素。就五大類型産業而言,其發展皆係基於環境的永續,而有別於既有發展模式的消耗環境資源。該縣經濟既有發展模式係以質重、附加價值低的製造業,以及低消費的觀光産業型式為主,將來應透過知識化、在地化以及莊園化等策略將經濟産業導向永續發展。

  發展課題

  為邁向永續發展,該縣經濟産業尚面臨下述重大發展課題,亟待研議有效的策略加以因應:

  一、違背永續發展的産業需要遷移或轉型

  1.水泥及砂石雖然為該縣重要産業,但在永續發展的考慮下,應加強管控,並進行減量、轉型或遷移。

  2.中華紙漿雖然亦為該縣重要産業,且提供不少就業機會,但其對環境品質的影響不宜忽視之,故似乎亦應考慮區位遷移。

  3.其他違背永續發展的産業亦均應逐漸進行遷移或轉型,以確保地區永續發展。

  二、有機農業的規模經濟問題

  1.有機農業為未來可積極發展的傳統農業,但如果只是少數農戶參與,難以達到隔離污染的效果。

  2.有機農業本身生産成本偏高,不易與一般農業産品競爭。

  3.平均每戶耕作面積小,更導致生産成本不易降低。

  4.行銷管道不足,不易透過規模經濟降低行銷成本並擴大銷售市場。

  三、新興産業的內容及區位

  1.規劃中及推動中的生物科技園區及環保科技園區在內容上有可以整合的地方,值得再檢視。

  2.深層海水加工園區的區位有進一步評估及確定的必要。

  3.新興産業園區的發展內容須考慮在地科技人才的供給問題。

  4.新興産業科技人才的大量需求應納入園區區位選定的評估中,否則不易吸引人才定駐,鳳林的環保科技園區即有這方面的問題,未來應適切發展人才引進機制。

  四、産業發展的社會問題

  1.産業發展所可能産生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並應預先有所考慮及防範。

  2.譬如瑞穗溫泉的開發,由於開發成本偏高,極有可能導致甚多在地居民的被迫遷移,而為財團所控制。

  3.又如養生住宅的發展,據傳已有財團買下整個原住民的村落,如所傳屬實,勢必會産生新的社會問題。

  4.類似的問題勢必會一再出現,都需要有妥當的規劃及因應機制。
 
  五、工業區的轉型不易

  1.美侖工業區雖然為綜合工業區,法令上面臨的限制較小,但産業的轉型仍然受到本身條件及市場的影響,並不容易進行。

  2.光華工業區由於為專屬工業區,限制特定使用別,其轉型更有限制。

  永續目標

  為提升該縣經濟全面邁向永續發展的方向,並克服既存的發展課題,設定該縣經濟發展重要目標俾做為研擬行動策略的依據:

  一、調整不符合永續發展的産業

  二、傳統産業知識經濟化

  三、有機農業要具有經濟規模

  四、引入新興科技産業

  五、發展優質生活産業

  六、産業與觀光的結合

  七、地方參與永續經濟發展

  實踐之道

  政府

  邁向永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扮演著極其關鍵的角色,透過政府的規劃、引導、監督、管制以及理念倡導,確認與建構花蓮永續經濟發展的基本架構,以開創屬於花蓮的永續經濟發展模式。茲就政府部門應積極努力的方向羅列如下:

  一、傳統産業轉型

  (一)輔導水泥、砂石業者轉型或轉投資、輔導提升石材製品附加價值。

  (二)推動傳統産業知識經濟化計劃,提升産業管理行銷及生産效率。

  (三)規劃有機農業園區,擴大有機農業生産規模,並推廣有機農業。

  (四)建立有機農産品認證系統及農産品推廣計劃、觀光花園示範計劃。

  (五)光復糖廠轉型計劃,並與觀光産業結合,帶動地方發展。

  二、新興産業引入

  (一)規劃良好的公共設施建設,塑造優良的生活空間,以利優質産業發展。

  (二)培育及招募專業人才,以支援高科技産業的發展。

  (三)設置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或農業科技研究中心,增強有機農業的技術研發,並支援生物科技産業引入。

  (四)設置獎勵措施及辦法,鼓勵民間投資新興産業,並適當管控新興産業發展,將可能帶來的衝擊及社會問題降至最低。

  (五)設置深層海水加工園區、環保科技園區、生技研究中心的再評估。

  (六)推動高品質住宅發展計劃及養生住宅發展計劃。

  三、政策執行推廣

  (一)倡導永續發展理念,確認明確的産業發展方向,建立縣民共識。

  (二)輔導推動新莊園經濟,並建立合作機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三)輔導建立專屬品牌及設罝聯合行銷推廣中心。

  (四)設置産業育成中心及創業基金,鼓勵地方參與永續經濟發展。

  (五)執行聯合網路行銷農産品推廣計劃。

  (六)整合規劃永續經濟發展模式,建立完善機制,避免産業發展社會問題的引發。

  (七)相關“法令”的訂定(修訂),以利莊園經濟發展,並加速工業區轉型。

  投資者與企業

  邁向永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民間投資者與企業的角色主要在於依據政府的規劃,以其財力與人力參與經濟産業相關發展計劃的投資或服務,茲就民間投資者與企業參與永續經濟發展之方式加以説明:

  一、傳統産業轉型

  (一)塑造知識創意及藝術形象,如提升石材製品附加價值。
 
  (二)以高品質産品,建立獨特品牌,提升産品的附加價值。

  (三)引入知識經濟觀念于企業管理及行銷上,減少人事成本支出,創造高效率生産流程。

  (四)傳統産業轉型可結合觀光發展,如農業可結合觀光功能,轉型成休閒農業。

  二、新興産業引入

  (一)發展優質生活相關産業。

  (二)培訓專業人才。

  (三)建立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機制,確保人力培育及技術研發持續進行。

  三、行銷推廣

  (一)發展休閒産業與觀光結合,甚至可成為觀光的主題之一。
 
  (二)利用網路行銷,結合物流業者,將農産品廣行銷至各地。

  居民

  就邁向永續經濟的歷程而言,居民是承載永續發展願景的主體所在,唯有誠心認同並身體力行,政府的種種努力與企業的投資機會方能獲致預期的成果,該縣居民至少必須認知以下事項並加以實踐:

  一、發展新莊園經濟,利用結社的力量,使農莊發展出多樣性的商品,並可直接進行行銷。

  二、建立保育環境的觀念,共同守護家園,使破壞環境的行徑無處躲藏。

  三、需體認到永續發展乃為全民配合才能産生效果,應踴躍參與地區發展決策。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