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花蓮縣概況

  時間:2008-11-26 14:09    來源:台灣網     
 
 

 

  花蓮是臺灣最後一個被漢人移居的地方之一。古稱“奇萊”。

  花蓮縣是臺灣面積第一大縣。東邊以海岸山脈濱臨太平洋,西邊是高聳的中央山脈,南端與臺東縣的池上鄉與長濱鄉交壤,北邊以大濁水溪與宜蘭縣南澳鄉接鄰。花蓮夾在高山與大海之間,縣境東西寬僅27~43公里,南北卻長達142公里,為臺灣僅次於臺東的第二“長”縣。南北狹長走向的花東縱谷是人口聚居的地方。 花蓮縣是臺灣原住民最多的區域,境內原住民以臺灣原住民第一大族阿美族分佈最廣。舉世聞名的太魯閣峽谷(太魯閣公園)就是位於該縣秀林鄉境內。

  花蓮縣地處臺灣東部,面積462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4.2萬人(2008年10月),為臺灣各縣市人口密度最低的縣。下設1市(花蓮市)2鎮(鳳林鎮與玉裏鎮)與 10個鄉(秀林鄉、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萬榮鄉、光復鄉、豐濱鄉、瑞穗鄉、卓溪鄉、富裏鄉)。縣治設在花蓮市。

  在人口結構上,存在著典型的閩南、客家、“外省”與原住民四大群族,有著深厚的族群意識與省籍情結。其中原住民佔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是臺灣原住民聚居區高度密集的地方。

  花蓮縣是一個經濟落後的農業縣,交通不便。礦産較為豐富,尤以礦石聞名遐邇,盛産大理石。同時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臺灣觀光旅遊勝地。

  大山大水,使得花蓮深具自然原始之美,由北而南,橫跨太魯閣公園、東海岸風景區、花東縱谷風景區、玉山公園四大觀光資源。秀姑巒溪則是名聞遐邇的泛舟水域;其間,點綴著碧玉般的鯉魚潭、生態豐富的富源森林遊樂區、茶園溢香的舞鶴臺地等觀光點,瑞穗溫泉、紅葉溫泉、安通溫泉則如山中清泉般洗去旅人塵埃。而休閒農業日漸發展,未來將成為縱谷區的觀光主力。

  族群色彩豐富是花蓮縣最大的人文特色,主要原住民阿美族為臺灣九族中的最大族,據説是2000年前移居而來的馬來人繁衍而生;每年7、8月,各部落豐年祭吸引眾多人潮前來觀賞,是花蓮最重要的人文盛事。此外,早期的定居者還有泰雅族、平埔族和布農族,各族傳統上過著穴居與漁獵生活。後逐漸漢化。

  由於開發較晚,花蓮至今仍具原始風光:崇山峻嶺中隱藏壯麗氣象,縱谷田園則可見雲影飛行,已有越來越多的花蓮人欲以實際行動守護這片“臺灣最後的凈土”。

  歷史沿革

  1945年10月臺灣光復。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將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並將日據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花蓮縣管轄區域:東為花蓮區大濁水溪河口,位於東經12146′16〃;西為玉裏區雲峰東部,位於東經12058′48〃;南為玉裏區富裏鄉,位於北緯235′26〃;北為花蓮區大濁水南澳右岸,位於北緯2422′23〃。東臨太平洋,西隔中央山脈與臺中、高雄二縣為界,南鄰臺東縣,北以大濁水南溪與臺北縣為界。面積滿潮時為4628.5713平方千米,人口174919人。管轄縣轄市花蓮市及花蓮、鳳林、玉裏等3區,共11鄉鎮(2鎮、9鄉)。縣政府于1946年1月12日正式成立,縣政府設于花蓮市中山路。

  1946年4月,花蓮區的壽鄉更名為壽豐鄉、研海鄉更名為新城鄉;鳳林區的西新社鄉更名為豐濱鄉。1946年7月31日,撤銷花蓮區。1946年9月16日,玉裏區的太平鄉更名為卓溪鄉。1946年10月1日,士林鄉更名為秀林鄉。1947年3月6日,鳳林區設立光復鄉,由鳳林鎮及瑞穗鄉各劃一部分增設。1948年1月1日,吉野鄉更名為吉安鄉。1948年1月15日,撤銷鳳林區。1950年,太平鄉改稱為卓溪鄉。

  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花蓮縣行政區域照舊。花蓮縣管轄區域:東為秀林鄉大濁水溪河口,位於東經12146′16〃;西為卓溪鄉雲峰東部,位於東經12058′48〃;南為富裏鄉永豐村南方,位於北緯235′26〃;北為秀林鄉大濁水溪右岸,位於北緯2422′23〃。東臨太平洋,西隔中央山脈與臺中、南投、高雄等縣接連,南鄰臺東縣,北接宜蘭縣。管轄花蓮市及鳳林、玉裏二鎮,及新城、吉安、壽豐、光復、豐濱、瑞穗、富裏、秀林、萬里、卓溪等10鄉,合計1市12鄉鎮。人口163428人,面積4628.5714平方千米。縣政府設于花蓮市。

  1958年6月1日,萬里鄉更名為萬榮鄉。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