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公投制憲將臺灣引向何方?-獨梟言行
獨梟言行


 

“臺獨”分子一意孤行 “臺獨”言行已到分裂邊緣
 
 
  來源:      日期:2003-11-20 13:51

    今年以來,陳水扁無視外界的疑慮與批評,置臺灣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和穩定、發展兩岸關係的願望于不顧,繼續頻頻借各種機會製造事端,鼓吹“臺獨”,挑起兩岸對抗,升高兩岸對立,不惜以兩岸人民的和平、安定為代價,一方面為2004年“總統大選”拉臺助勢,一方面借機實施其“漸進式臺獨”“策略”。
■ "臺獨" 遊行鬧劇 9月6日“臺獨”分子在臺北發起所謂“臺灣正名大遊行”,李登輝再發“臺獨”狂言,聲稱“臺灣必須正名才能真正確立國家發展的目標”。
10月25日 民進黨和一些“臺獨”組織又在高雄舉行“公投制憲”遊行活動,陳水扁鼓吹分裂主張,呂秀蓮大肆煽動通過“公投”進行所謂“制憲”,實現“臺獨”目標。
■ 催生"臺灣新憲法" 10月16日 陳水扁在會見德國刑法學者時稱,歐盟需要一部新憲法,臺灣也需要,當前我們正在催生“臺灣新憲法”。
■ 扁“過境”美國説"公投" 10月31日 陳水扁“過境”美國紐約,接受所謂“人權獎”。他在此聲稱“催生臺灣新憲法”攸關臺灣“民主建制化”能否成功,“公民投票”的實施則代表臺灣的人權能否進一步深化。陳水扁將其“臺獨”言行搬到了國際場合。
■ "新憲"説帖12項議題 11月3日,陳水扁首度公開宣稱將“制定新憲法”,惟根據民進黨中央日前公開發出的新憲説帖指出,“新憲法”將處理“國會”改革、政府體制、“臺灣省政府組織是要完全廢除還是要恢復”、“修憲程式是否應經公民投票”等十二項核心議題。
■ 提出明確"制憲時間表" 11月11日 陳水扁在對一個名為“民族主義、民主發展與東亞安全國際研討會”成員的談話中表達三個要點:一是重提“臺灣相對於對岸的中國‘一邊一國’”;二是聲稱“以公投決定新憲法是制憲,而非修憲”;三是鼓吹在2006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舉行“公投催生新憲法”,在2008年5月20日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就職後實施。這是陳水扁及臺灣當局首度提出明確的“制憲時間表”。
■ 蔡英文赴美造勢 11月12日 陳水扁的兩岸關係政策核心幕僚、臺灣“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啟程赴美,代扁推銷“公投制憲”。蔡英文此次赴美,續作陳水扁經美未作完的“公投制憲”文章,既繼續爭取美國支援,又乘機造勢,以圖拉抬陳水扁的選情。
■ 李登輝"臺獨"挺扁 11月16日 李登輝在群策會舉辦的募款餐會上表示,透過“臺灣正名”、“公投催生新憲”兩次遊行,陳水扁提出“公投制憲”時間表,臺灣已朝正常“國家”的道路邁出大步,現在更重要的是把臺灣意識深入人心,也是未來大家努力目標。
  陳水扁、李登輝等“臺獨”分子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將二千三百萬台灣民眾的命運綁在“臺獨”的戰車上,兩岸關係被推入危險境地。 陳水扁已走到“臺獨”分裂的危險邊緣。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