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旗津風景面

  時間:2008-01-08 15:38    來源:華夏經緯     
 
 

 

  旗津位在高雄港的西南側,是一個狹長的海外沙洲,南北長11.3公里,平均寬度只有200公尺,為高雄市最早的老海港;旗津本來與臺灣本島相連,但1967年高雄港為了開闢第二港口,將伸出外海的旗津半島截斷,使旗津成為隔海孤島;後來過港隧道落成,高旗兩地才又經由公路連成一線,旗津觀光因此更加發展,成為以海灘、海鮮、渡輪及史跡吸引遊人的觀光地。 
    
  旗津倣如高雄市的海上護堤,事實上,高雄開發史上最早的聚落就在這裡。靠海吃海,今天的旗津仍有不少居民以漁為業,常見舢舨、小型釣船在近海從事捕撈,而紅魽是最重要的漁産,近海也可捕獲多種蝦魚蛤貝。 
    
  由高雄市前往旗津,搭渡輪是最愜意的方式,由鼓山渡輪站登船,在波瀾微擺的內海航行,可見旗津東岸林立著小港塢及起重架;約10分鐘,就可抵旗津渡輪站,上下船隻的乘客、機車絡繹不絕,觀光三輪車成列招徠遊客,形成旗津特有的風貌。 
    
  沿著旗津老街廟前路遊逛,天后宮躋身於人群熙攘的鬧街中,貌不起眼,但其建築和保存的豐富文物,都值得細訪深究;而海洋資源更是旗津最大的特色,廟前路兩旁便是物美價廉的海産街,海水浴場、海岸公園在整條西岸連成一線,平緩的沙灘、大片木麻黃林、設計活潑的景觀建築以及蔚藍海洋,構成海濱遊憩的精華地帶。 
    
  旗後砲臺
   

  旗後山為扼守高雄港進出的咽喉,二級古跡旗後砲臺靜立於此,與對岸西子灣的“雄鎮北門”相對峙。同治年間,沈葆楨在此建置新式西洋砲臺,劉銘傳續購進英制大砲加強火力,于甲午戰爭時擊退日艦,但大門橫樑也被轟毀;日據時代,大砲被拆走,只剩砲臺留下,如今清代軍事要塞的形制仍然保留完好,入口處亦可見特別的“喜”字磚,墻上還有象徵福氣的蝙蝠圖案。 
    
  高雄燈塔(旗後燈塔)
   

  地址: 旗下巷34號 
  電話: (07)571-5021 
  營業時間: 09點-16點 
  休息時間: 週一及假日隔天
     
  三級古跡高雄燈塔(旗後燈塔)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光緒9年(1883年),原為打狗港開港後英國技師所建,當時光的見距只有10浬;後日據時代高雄港擴建後重修,塔身改成八角形白色建築,高11公尺,成為南方海洋上重要的夜間明燈。塔內展出高雄海關的沿革發展,燈塔四週綠地寬廣,視野遼闊,可眺望高雄港區的繁忙景象。 
    
  天后宮
   

  地址: 廟前路86號 
  電話: (07)372-4991 
    
  天后宮為高雄地區最古老的寺廟,草創于清康熙30年(1691年),歷經數次修繕而成今貌。其平面格局屬兩殿兩護室,工字型的佈局為古時宮衙的建築典型,廊詹下的花岡石花鳥堵極具古拙美感,木扇門上充滿細膩的歷史人物及麒麟雕刻;廊中還有一口光緒年間的鑄鐘及一對光緒18年(1892年)的木楹聯,散發出悠悠古風。 
    
  三輪車
     
  三輪車在臺灣島上早已全面絕跡,但在旗津則成為招徠觀光客的一大特色。遊客可搭三輪車到特定景點,或循觀光動線漫遊;耳聽店家吆喝、眼看人來人往、觀賞海岸公園的盎然綠意,這種獨特的遊覽方式,為旗津獨具的魅力之一。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