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楠梓區的發展基礎之一——楠梓加工出口區

  時間:2008-01-03 10:38    來源:台灣網     
 
 

 

  一、楠梓加工區設置之緣起:

  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是臺當局為謀求經濟發展的一項新措施,最早在1965年設立高雄加工出口區,不到三年,該區之設廠容量已告飽和,為了繼續加速經濟發展需要,當局乃決定於高雄市楠梓區,增辟楠梓加工出口區,土地面積88.0547公頃,地形平整,交通便利,是臺灣三個加工出口區中規模最大的。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於1969年1月設立楠梓加工出口區籌建小組,展開有關規劃開發工作,到1971年3月建設完成。

  二、加工出口區投資有利條件:

  加工出口區是融合自由貿易區與一般工業區多種工業的綜和體,依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的規定,把一切建設和管理的權責,集中賦予“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不但要建設加工出口區成為最理想的工業投資樂園,更要為投資者解決設廠、營運等各種問題,其有利條件有:

  (一)事權統一,手續簡化:

  可減少投資者很多困難和時間上的耗費。

  (二)對投資者的優惠:

  1.減免稅捐:可減輕投資者負擔。

  2.提供土地,配售廠房:投資者可依需要申購,有優惠貸款。

  3.融通資金:區內設有銀行,大都手續簡便,利息低廉,可減少高利剝削。

  4.提供服務:如倉儲運輸、衛生保健、醫療、日用品、餐廳、住宿、郵局、電訊、電力、自來水等。

  三、加工出口區的功能:

  自1971年楠梓加工出口區建設完成後,業績成長快速,不但促進了建設,也爭取到外匯,貢獻良多,其功能主要有吸引工業投資、拓展對外貿易、增加就業機會、引進最新技術。確實吸引了上百家廠商投資,不但爭取到對外貿易,創造了上萬人的就業機會,更對臺島生産技術的增進、生活水準與生産效率的提高有所幫助。另外,加工區的功能還有平衡國際收支、促進區域開發、拓展國際市場、提高國際聲譽與增進國際合作等。

  四、加工出口區的成果:

  加工出口區創造了無數成就,在臺灣經濟發展史上,可説是一項突出而成功的事例,使許多國家相繼模倣設置,更重要的是,加工區在繁榮高雄及促進高雄經濟的發展上,確實扮演了成功的角色,完成了它階段性的任務。

 

 
編輯:賀晨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