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3月29日消息 李登輝建立秘密帳戶推行“金錢外交”可謂無孔不入,其“金錢外交”以美國、日本為主軸,並將觸角伸向全球,甚至朝鮮試射舉世震驚的“大浦洞”導彈後,朝鮮問題也出現在臺灣秘密“外交”的議程上。
香港媒體28日引述臺灣“國安局”機密文件稱,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美、日、韓等國自顧不暇,無力兌現向朝鮮提供兩座輕水式核反應堆的承諾,美國卡西迪公司總裁卡西迪曾親自到臺灣面見李登輝,就這個有關朝鮮半島的“KEDO”計劃與李登輝密商。
根據一九九四年美國與朝鮮簽署的《日內瓦核子協議》,朝鮮同意凍結核武器發展計劃,作為交換條件,由美、日、韓、歐盟四方組成“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資助朝鮮興建兩座現代化的輕水核子反應堆。
但由于這個價值五十億美元的援助項目遲遲得不到落實,美國與朝鮮在許多問題上談不攏,朝鮮一怒之下,于一九九八年八月三十一日突然出奇不意地發射“大浦洞”一號長程導彈,彈頭飛越日本列島領空後墜入太平洋海面,震撼了美國和日本等西方國家。
事發第二日,亦即九月一日上午,負責為臺灣進行政治遊說的美國卡西迪公司總裁卡西迪趕到臺灣與李登輝展開會談,兩人討論了朝鮮發射導彈事件的原因,並商討臺灣的因應之道。當時的會談紀要這樣記述著有關談判內容﹕“對于朝鮮的KEDO計劃,認為已接近失敗邊緣,日本不想付錢,韓國無力負擔,美國自顧不暇,朝鮮八月三十一日發射飛彈,正是一種憤怒的表示,其影響尚不可知。”
根據這份文件紀錄的會談日期,追溯當時朝鮮發射導彈的背景,可以判斷,當時美、日、韓各有苦衷無法滿足朝鮮要求,半島形勢出現變數。卡西迪在會見李登輝時,便將這個情況當面匯報。
報道稱,臺灣企圖用金錢叩開朝鮮大門早有先例。早在一九九七年初,臺灣就與朝鮮秘密接觸,商討臺電將核廢料輸往朝鮮處理一事,條件是給予朝鮮一大筆“垃圾處理費”。但由于傳聞朝鮮計劃將核廢料埋在兩韓邊界,引起韓國及環保人士的激烈反對,這項計劃最終流產。(晨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