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聚焦
 
 
 
邱毅繼續揭扁家弊案 稱有“高層”要他“消音”

  時間:2006-05-18 09:05    來源:     
 
 

  中國臺灣網5月17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國民黨“立委”邱毅17日上午質疑“臺開”內線交易炒股案、貪瀆等時間巧合時,還意外透露,他獲得一份“機密文件”,上面顯示了所有將邱毅列為被告的“訴訟案件”,全部要採“密集審理”的方式處理,他質疑有臺當局“高層”刻意要他“消音”。

  據報道,今天上午,邱毅說明陳水扁親家涉入弊案的時間巧合點時發現,整個案情可從去年4月開始一直追溯到現在,從“臺開”案的股票、財報,推到“彰銀”出售“臺開”股、臺“新金”購進“彰銀”股等事件,全案涉及“非法”炒股、內線交易、刻意財報不實、以及官商勾結貪瀆等“不法”疑情。

  邱毅指出,2005年4月到6月間,蘇德建以其親人的名義(人頭)買進“臺開”股票;7月1日蘇德建即接下“臺開”董事長的職務,但這件“人事案”早在6月時就已決定;“臺開”在今年4月18日宣布EPS為7.28元後,股價由8元上衝到20元。邱毅指出,“彰銀”原為“臺開”監察人,依規定每日買賣不得超過10張;去年7月1日“彰銀”辭去“臺開”監察人後,即進行大量賣股計劃,之後的7月21日“三井宴”及7月25日的盤後交易,證明這是一場精妙的布局。

  邱毅指出,蔡清文扛出陳水扁女婿趙建銘,才使張伯欣同意賣給三個特定人,張伯欣除了在臺“新金”收購“彰銀”股票22.5%後,想保住董座必須討好趙建銘以接近陳水扁一家以外,“彰銀”原在6月份發行GDR釋出14億股,但日本新生銀行出價12至14元,比當時“彰銀”的股價17.8元尚有差距(臺當局“財政部國庫署”設定的目標價是16至17元),引發賤賣及“假外資、真財團”批評而破局。

  邱毅指出,後來在7月22日,臺“新金”以跌破眼鏡的26.12元吃下“彰銀”22.5%股權成為“彰銀”最大的股東。他質疑,臺“新金”吃下“彰銀”股份價格較發行GDR的目標價高了10元,其中有無玄機?與幾乎在同時“彰銀”釋出“臺開”股票給趙建銘,有無交換意見?張伯欣必須說清楚。

  邱毅還質疑,外傳臺“新金”入主“彰銀”後,會派董事謝壽夫或總經理陳淮舟接任“彰銀”董事長,但臺“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在7月26日公開表示,只要張伯欣有意願,會支持張繼續當董事長,時間正好在趙建銘7月25日買下“臺開”股票的次日,是巧合?還是布局?

  在揭弊案的同時,邱毅還感嘆,他獲得了一份列為“機密文件”的數據,上面有他所有涉及被告的“訴訟案”,這些“訴訟案”全部被要求採“密集審理”的方式處理。就像一天之內連接收到8張傳票一樣,邱毅質疑有臺當局“高層”刻意要他“消音”。(趙靜)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