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 駁呂秀蓮“臺獨”論
 
挾洋自重的分裂告白 評呂秀蓮近來之言行
 
 
  來源:      日期:2002-03-27 09:00

 

 


臺灣“政壇麻煩製造者”呂秀蓮又在製造麻煩了。在島內大肆鼓吹分裂之餘,近來她又跑到北美、歐洲,以“民主”、“人權”為幌子,在國際上四下兜售她的“臺獨”理念。

因從事“臺獨”活動聞名的呂秀蓮,在國際上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她以前多次出行,要麼被拒,要麼備遭冷遇,足見其作為一個分裂分子的尷尬。對此呂秀蓮一直怨聲連連,指責“國際社會沒有正義”,限制了她的“自由”和“權利”。但是,憑藉其執著的“阿Q精神”,對搞分裂活動情有獨鍾的呂秀蓮卻並未改弦更張。明目張膽的“臺獨”活動無法奏效,她便變換手法,在其“臺獨”和“分裂”的言行外面,包裹上一層“民主”、“自由”、“人權”的外衣,企圖藉此混淆國際視聽,最終達到所謂“柔性立國”的目的。而當她自以為騙術得手時,便樂不可支,稱她的出行是“突破”了“封鎖”,是實現了“諾曼底登陸”,妄談“臺灣外交的春天”已經來臨。

然而,在呂秀蓮那裏,所謂“民主”和“人權”不過是一個藉口,一種偽裝。事實上,兩岸問題並不是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問題,實質是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所表現出來的是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妄圖分裂國家的鬥爭。在這裡,呂秀蓮偷換了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的概念,其目的在於將事關國家主權的統一問題,轉換為意識形態,以迎合部分西方的價值觀念,為自己的分裂行徑找到一個自認為站得住腳的理由,並尋求一些附和者。在有關海峽兩岸社會制度不同的問題上,中國政府為解決臺灣問題而制定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中已經有了明確的闡述,那就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考慮到歷史與現實的原因,統一後的中國可以兩種制度長期並存,共同發展。臺灣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等均不變。這裡的“不變”已經將因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不同,而可能産生的對問題的不同理解,作了週到的處理。而呂秀蓮等在大談“民主”、“自由”的同時,要麼閉口不談“一國兩制”,要麼對“一國兩制”極盡歪曲攻擊之能事,其假借“民主”、“自由”之名,行分裂、“臺獨”之實的用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如果説呂秀蓮在國際上搞分裂,還要躲在“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後面閃爍其辭的話,那麼她在島內的分裂言論可稱得上是圖窮匕見了。

日前,呂秀蓮數度在島內公開挑釁,説什麼“美國已經放棄了中美間的‘三個公報’”,臺灣也應該“走出一個中國的‘紫禁城’”。當島內輿論指責呂秀蓮這是“誤判形勢”,會將臺灣引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時,呂秀蓮卻進一步聲稱,要讓臺灣成為對付大陸的“不沉的航空母艦”,要讓臺灣充當圍堵中國的“戰略樞紐”。説白了,在國際風雲變幻的情況下,急於落實“臺獨”理念以至偏執的呂秀蓮,就是自甘淪為國際反華勢力的一顆棋子,甚至不惜把作為中國領土的臺灣作為反華基地,要挾2300萬台灣同胞作為其“臺獨”狂賭的賭注。口口聲聲以民意為依歸的呂秀蓮,其近來的作為不僅在向祖國大陸和國際社會發起挑釁,而且也完全背離了島內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但呂秀蓮並不認為島內民意比她自己的“臺獨”理念更重要,她認為挾洋就可以謀“獨”,所以她要“與對岸分庭抗禮”,而全然不顧島內民眾要求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迫切要求。呂秀蓮的種種作為,引起了島內輿論的極大反感,紛紛指責這是破壞兩岸現階段關係的危險行為。

呂秀蓮不僅向祖國大陸挑釁,也向臺灣民眾和國際社會挑釁;

呂秀蓮在製造麻煩,不僅給祖國的統一大業,也給臺灣的發展和亞太地區的穩定製造麻煩。

還是勸呂秀蓮等少數頑固的“臺獨”分子,不要誤判形勢,莫以為挾洋就真的能自重,就能夠肆無忌憚地分裂祖國。如若真的要執意而為,可以肯定地説,他們等來的絕不會是什麼“春天”。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