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 駁呂秀蓮“臺獨”論
 
評呂秀蓮的“遠親近鄰説”
 
 
  來源:      日期:2002-01-09 11:27

    民進黨上臺後,“臺獨”分子杜撰了一些新的謬論,呂秀蓮鼓吹的“遠親近鄰説”就是其中之一。呂秀蓮把臺灣與祖國大陸歪曲成遠親近鄰的關係,説什麼兩岸在血緣方面,在歷史上是遠親,在地理上是近鄰,企圖用這個荒謬的説法為“臺獨”製造新的理論依據。呂秀蓮的“遠親近鄰説”荒謬在什麼地方呢?記者採訪了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所的副所長朱顯龍先生。

  記者(簡稱“記”):朱所長,我們注意到,民進黨上臺後,呂秀蓮的“臺獨”言論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所謂“遠親近鄰説”,她提出這個論調的背景是什麼?

  朱顯龍(簡稱“朱”):呂秀蓮是鼓吹“臺獨”的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去年四月份她提出了“遠親近鄰説”,就是用“鄰邦”關係來界定臺灣和大陸的關係。民進黨主政後,不敢公然宣佈臺灣獨立,但又想搞臺灣獨立,呂秀蓮就半遮半掩地用“遠親近鄰”來比喻兩岸關係,這種觀點跟臺灣新領導人陳水扁所謂“兩個華人國家”的提法是相似的。

  記:請您具體地分析一下“遠親近鄰説”的謬誤之處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朱:這裡面有兩個概念,一個是“遠親”,一個是“近鄰”。

  所謂“遠親”,重音是“遠”,她把兩岸的血統説成是遠的、鬆散的,沒有整體的關係。這種界定實際上是違背了歷史的事實。臺灣民眾98%都是漢民族,其中大多數是明清時候從大陸福建沿海遷到臺灣去的移民的後代。有關統計數字表明,近兩三百年來從福建、漳州、泉州等地遷移去的閩南人的後裔佔臺灣總人口的71.1%,將近1450萬人。從廣東梅縣等地方移民臺灣的客家人,佔臺灣總人口的14.3%,大概也有290萬人左右。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1949年前後,從大陸各省隨國民黨政府到臺灣去的人以及後代,大約有270萬人,佔臺灣總人口的13.5%,總共加起來是98%,佔了臺灣總人口的絕大部分。如此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怎麼是遠親呢?兩岸應該是直系的、非常緊密的關係,無論從血緣、文化、風俗習慣各方面來看,兩岸都是一體的。

  所謂“近鄰”,重音在“鄰”。她所謂的“近鄰”不是一般地理概念上的近鄰關係,而是一種“鄰邦”的關係,就是鄰近的“兩個邦”、“兩個政治實體”之間的關係。説穿了就是企圖將臺灣和大陸定位於“兩個華人國家”之間的關係。這就是分裂國家的謬論。

  從自然條件看,通過科學考證,過去臺灣和祖國大陸的福建是連成一體的,是一塊陸地,後來因為自然地理的運動,造成海水的侵入,在臺灣和大陸之間慢慢地形成一道海峽。今天臺灣的山脈走向就是從東北到西南,我們大陸的山也是從東北到西南的走向。在地源上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從來就沒有以鄰居的主體地位與大陸共存過。據臺灣史學家考證,臺灣與大陸的土地,本是同一結構,臺灣初為半島,後因地層變動,局部下陷,形成了臺灣海峽,臺灣便成了四面環水的海島。戰國初期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地理書《尚書屬貢》,就有關於臺灣的記載:“淮海惟揚州……島夷卉服,厥長篚織貝”。島夷就是指臺灣。同時,兩岸古地質學和考古學者也認為,臺灣本與大陸連成一體,在第三紀因為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才形成臺灣島。到第四紀,地球高緯度地區廣泛發生了冰川作用,在距今200萬年(或160萬年)至一萬年前,冰河期和間冰期以十數萬年到數十萬年的間隔輪替。在4次冰河期和間冰期的作用下,臺灣海峽的海平面曾大幅度升降,臺灣與大陸也隨之4次相連,4次分離。地球最近一個冰河期的結束髮生在距今一萬八千年至一萬年前,當時氣溫逐漸上升,使海平面也跟著上升,到距今六、七千年左右時,其高度已與現在相等,臺灣島遂以當今的面貌出現在祖國大陸的東南沿海,成為我國大陸架的一部分。

  臺灣島位於我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與中國大陸有著密不可分的自然地理上的聯繫。依據國際法院1969年歐洲北海大陸架劃定案例,“大陸的主權界限之劃定,應符合沿海國家陸地領土自然延伸的原則”。因此,從國際法上講,臺灣無疑屬於中國領土。從領土主權歸屬上講,中國對臺灣的主權更是不容否定,只要對臺灣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在歷史上對臺灣長期實行有效的管轄權是有目共睹的。

  史書正式記載大陸與臺灣關係的情況始於西元230年,《三國志》載:是年吳主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七萬人,遠征夷州,俘虜數千人而還。從此開始了我國對臺澎的經營。隋朝時期,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去臺灣,對臺灣實施管理,南宋乾道七年(17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曾遣軍民屯住澎湖。元朝時期,加強了對臺灣和澎湖的管轄,129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宣撫使楊祥、禮部員外郎吳志鬥“招諭”臺灣。1335-1340年間,元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管理其庶政,隸屬於福建泉州同安縣。明代,朝廷為了守土抗倭需要,加強了臺灣一線的國防防衛。明朝末期政府在正式公文上開始使用“臺灣”之名,在此期間,明軍分別於1604年和1624年,將入侵澎湖的荷蘭軍隊驅逐出去,保衛了國家疆土的完整統一。到了清朝,清政府進一步將臺灣劃為一個省,清政府對臺灣的治理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1895年臺灣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之久的臺灣重歸中國版圖,中國政府重新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臺灣仍被看作中國諸省中的一個省。在1949年以後的蔣氏父子治臺時期,儘管與祖國大陸存在爭奪“中國代表權”的所謂“法統”之爭,但從未放棄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縱觀整個中國歷史,臺灣自古至今都是中國的地方行政機構,從未以“國家”的面孔出現過。從政治、法律上來説,中國除了最早發現臺灣外,也是最早有效管理臺灣的。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兩岸是一個國家,怎麼能説是“鄰邦”的關係呢?

  記: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呂秀蓮到祖國大陸來,當時她曾經説:“幾乎所有的大陸人都認定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一談到分裂主張就立即翻臉。”很顯然,呂秀蓮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樣一個事實,對於祖國大陸維護祖國主權、領土完整方面的決心、信心都是清清楚楚的。

  朱:對,説到那次呂秀蓮到大陸來訪問,當時我接待了她三天,看了北京的長城、故宮。她私下跟我説:“從歷史的淵源、文化、風俗習慣來看,兩岸都是中國人,應該是一個國家,這是其一;其二,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這麼多人口,有一種強烈希望國家統一富強的心態,臺灣跟大陸鬧獨立只能是死路一條。”但是,她回到臺灣之後,繼續鼓吹“臺獨”謬論,為什麼這樣?因為她是一個政客,她本身有“臺獨”的本性,要實現政治野心就要拉選票。

  一方面,她要迎合美國、日本的需要,謀求國際支援。我們知道,今天臺灣政壇很多人都是從日本、美國回來的,最激進的“臺獨”分子都是從美國和日本過來的,呂秀蓮過去長期在海外,他們的“臺獨”活動是有國際背景的。近幾年來,隨著祖國大陸的日益強大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謀求遏制中國的企圖日益增強,而臺灣問題一直是西方國家牽制中國的重要籌碼。小布希上臺後,美國在兩岸政策上所採取的一系列具有明顯協防臺灣的危險舉動,使島內“臺獨”分子對國際形勢産生誤判,認為目前是贏得國際支援的大好時機。

  另一方面,她還要爭取“臺獨”鐵票。我們知道,島內鐵桿支援“臺獨”的只有10%左右,但是民進黨政權的所作所為不一定能獲得中間選民的支援,更不能獲得主張統一選民的支援,要保住他們的政權,只有靠這部分“臺獨”鐵票作為基礎支撐。如果他們不能讓“臺獨”鐵票滿意,他們就連基礎都沒有了。民進黨的上臺,使呂秀蓮錯誤認為民進黨的勝利,是“臺獨”的勝利,是“臺獨”才使她當上了這個所謂的“副總統”,既然“臺獨”導致了民進黨的上臺,那麼,她所做的第一件事情當然是宣揚“臺獨”理念了。去年4月份,她拋出了“遠親近鄰説”;5月份又重提“臺灣地位未定論”,6月份又叫囂要“從一個中國破繭而出”。難怪臺灣一些媒體評論説,呂秀蓮不愧是“臺獨”的“黑臉”,每月都有“臺獨”驚人言論見諸報端。當然這些政治人物搞“臺獨”最主要的還是為了一己私利,他們害怕統一之後失去自身的利益。

  記:所以説她鼓吹“遠親近鄰説”,既不是不知道事實,也不是不懂法律,完全是個人政治利益的需要。

  朱:對,他搞這個“遠親近鄰説”,比赤裸裸的“臺獨”兩個字多了一層欺騙色,用“親”和“近”掩蓋“遠”和“鄰”。實質是將兩岸定位在“兩鄰邦”之間的關係,不承認一個中國。

  記:我們可不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呢,呂秀蓮鼓吹“遠親近鄰説”,她的要害就是要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同時把臺灣推向一個和祖國大陸互不相干的華人國家。

  朱:對。她就是要搞兩個國家。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