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 駁呂秀蓮“臺獨”論
 
重拾“臺灣地位未定論”包藏禍心
 
 
  來源:      日期:2001-04-10 14:36

    “臺獨”分子呂秀蓮近日公然鼓噪什麼“臺灣的國際法律地位未定是存在的事實”,“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引來兩岸和國際社會的一片聲討。呂秀蓮的論調,再一次暴露出這個不思改悔的“臺獨”分子妄圖分裂祖國的醜惡面目。

  “臺灣地位未定論”並不是呂秀蓮的發明,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主張“臺獨 ”的人奉為圭皋的“金字招牌”。呂秀蓮還有個“法學碩士”的頭銜,可她全然不把法放在眼裏,完全置國際法文件《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關於臺灣歸還中國的事實于不顧,卻拿出沒有法律約束力的“舊金山和約”作依據,重彈“ 臺灣地位未定”的老調。

  所謂“臺灣地位未定”的説法,完全是美國當年憑藉其霸權推行強權政治的産物。在1950年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爆發後,美國出於圍堵中國的目的,也為了避免因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而受到“干預中國內政”的指控,刻意于1951年炮製出了“舊金山和約”,並由此産生了所謂的“臺灣地位未定論”。

  呂秀蓮在援引該條約時,全然不顧歷史事實,即美國的行為違背“領土主權不受意識形態約束”的國際法原則,背棄了美國在此之前的《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中對臺澎歸還中國所作的承諾;“和約”拒絕海峽兩岸參加舊金山會議,因此其對臺灣地位的“決定”與“未定”都是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和約” 也是在蠻橫地無視國際社會的反對(蘇聯、波蘭、捷克三國拒絕簽字)下強行通過的。美國雖然在“舊金山和約”中給“臺灣地位未定論”埋下了伏筆,但在很長一個時期並沒有公開利用與宣傳該“和約”條款,而1972年美國在《上海公報》中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領土”之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成為歷屆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承諾。對於“臺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政府早已不再重談舊調。

  對這樣一個早已成為歷史垃圾的東西,呂秀蓮為什麼又揀起來呢?眾所週知,今年臺灣地區選舉的結果,民進黨上臺,臺島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動蕩。“臺獨”死硬分子呂秀蓮感覺時機已到,便從歷史的垃圾箱中揀出“臺灣地位未定論”鼓噪起來,其政治用心是極其險惡的。

  一是企圖在國際法上混淆視聽,向一個中國原則公然發出挑戰。《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法文件為國際社會所公認,已是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此時呂秀蓮搬出這個非法的、毫無法律效力的所謂“和約” 作為依據,目的是通過散佈“臺灣地位未定論”,來否認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和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的事實,企圖“借屍還魂”兜售“臺獨”理論,以為這樣就可以為其“臺獨”主張爭取到國際支援。

  二是企圖以割斷歷史的手法來影響島內民心和輿論的走向。臺灣選舉的結果表明,“臺獨”在島內並沒有多少市場,即使投臺灣新領導人票的人也並非都支援“臺獨”,人心向“和”是不爭的潮流。萬般無奈之下,呂秀蓮一方面搬出一套荒唐的邏輯來大造輿論,説什麼臺灣問題是國共內戰的遺留問題,隨著國民黨的下臺而兩黨的恩怨告一段落,臺灣與大陸再無關係;一方面又極力鼓噪“臺灣地位未定論”,企圖以此來誤導臺灣人民相信其“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夢話。豈不知正常人都會明白,權力的轉移永遠改變不了主權的歸屬。

  三是企圖利用權力鬥爭的表像來影響和左右臺灣當局的大陸政策基調。自臺灣當局新領導人當選之日起,就不斷傳出呂秀蓮不耐“深宮”寂寞的聲音。從兩岸是“遠親近鄰關係”到“臺灣地位未定論”,都是企圖在海峽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普遍期待兩岸關係能夠改善和緩和之際,左右臺灣當局的大陸政策走向,同時擔心自己被拋到決策的邊緣,從而使她的“臺獨”夢想成為“昨日黃花”。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這既是歷史,也是事實。任何人把“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和“臺灣地位未定論”當作政策主張,都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惡意挑釁,對中國主權地位的嚴重挑戰,也是對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利益的公然背叛。這種言論帶來的唯一後果,只能是破壞兩岸的緩和與穩定,給臺海製造新的危機。

  我們再次警告呂秀蓮之流,任何形式的“臺獨”後果都將是災難性的,不自量力地謀求“臺灣獨立”,不但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而且註定是不會得逞的!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