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_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李登輝分裂中國圖謀不變
 
 
  來源:      日期:2001-04-16 09:42

    李登輝的“兩國論”出籠後,海內外華人一致嚴辭痛斥,國際輿論也強調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然而李登輝不但不收回“兩國論”,反而變本加厲到處繼續散佈這一謬論。臺灣大地震的嚴重後果正待處理之際,他又迫不及待地找到一家美國刊物推銷“兩國論”。這篇洋洋灑灑的長文雖然名為“了解臺灣:跨越認知的差距”,實際上除了肆意誣衊祖國大陸外,並沒有拿出什麼新貨色,還是重炒原來的冷飯,根本沒有什麼“跨越”,倒是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李登輝分裂中國圖謀“不變”的“決心”。
  李登輝再次辯解説“大陸政策沒有任何改變”,追求國家未來統一的目標沒有變低。
  臺灣的大陸政策果真沒有變嗎?恐怕沒有人相信他的話。李登輝公開拋棄“一個中國”的原則,主張“兩個中國”,這就是最大的變化,也正因為這樣,“兩國論”才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如果一定要説“沒有改變”的話,那就是李登輝想在臺灣建立與大陸分庭抗禮的“獨立主權國家’圖謀是始終如一的,只是表現的方法和手段視形勢而定,開始時比較隱蔽,一旦時機成熟便徹底撕去偽裝。
  李登輝主政初期曾慷慨激昂地宣佈“至於極少數人的‘臺獨’主張,決不能茍同或容忍”。臺灣當局“只有一個中國的政策,而沒有兩個中國的政策”。
  1990年5月間,李登輝的話言猶在耳,就開始脫離一個中國原則,聲稱“一個國家、兩個政府這是現實”。耐人尋味的是恰在一年前,他在回答日本《讀賣新聞》記者提問時明明説過“有關所謂‘一國兩府’(一個國家、兩個對等政府)的構想,……並不代表政府的政策”。
  1991年2月制訂的“國統綱領”,開始以“一個中國、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為兩岸關係定位。1993年9月,李登輝對美國前合眾國際社總裁范茲奎説:“中國是一個分裂的國家,雙方均主張‘一個中國’,但彼此的治權並不及于對方,事實上,海峽兩岸是兩個並存的政治實體。”
  1994年,李登輝多次談到:“一個中國是未來,只有國家統一後,才有一個中國”。臺灣政府並不主張一個中國政策”。同年3月,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竟然説中國這個詞是“含糊不清”的。他要建立一個“臺灣人的國家”。就在這個時期,李登輝公然編造了一個不倫不類的“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名稱。到1995年2月,又以“説帖”的方式,公開提出“一個分治的中國”。
   從以上的事實中,人們清楚地看到李登輝從一開始內心深處就是要將一個中國分裂為兩個中國,搞一個臺灣人自己的“獨立主權國家”。他的這一心路歷程,在今年5月他的《臺灣的主張》一書中有了更坦率的表白。該書強調“臺灣的國際地位必須明確化,卻不一定要拘泥于‘獨立’,反而是將‘中華民國在臺灣’或者‘臺灣的中華民國’實質化,才是當務之急”。還聲稱“大陸必須擺脫大中華主義”。為此,李登輝公然提出大陸應劃分為臺灣等七個“較小中國”的“七塊論”。李登輝的這種明目張膽的分裂祖國的言論令人觸目驚心!
  李登輝在這本書中寫道:“今後我應該思考的是‘李登輝不在位後的臺灣’。”李登輝應該感到悲哀,在他主政11年間,雖然掀起了一股股分裂活動的惡浪,但是“務實外交”處處碰壁,國際上日益孤立,兩岸關係尤其是經貿關係和各項交流雖然遭到重重阻撓但還是向前發展了,島內民眾多數不贊成“臺獨”,希望改善兩岸關係,保持安定和諧局面。李登輝感到自己來日元多,十分擔心他努力推行的分裂路線在他下臺之後難以為繼,因此下決心在這個時候撕下偽裝,露骨拋出“兩國論”,企圖利用目前他還掌握的政治權力,施加政治影響。
  回顧10年來李登輝的所作所為,可以説李登輝的“兩國論”確實不是什麼新鮮花招,只不過把自己的心裏話説白了罷了。李登輝“兩國論”招致的強烈批評有力説明,一切分裂祖國、惡化兩岸關係的言行必然遭到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更強有力的還擊,必然受到世界輿論的普遍譴責。儘管李登輝還在竭力作最後掙扎,極盡花言巧語之能事,企圖欺騙蒙蔽世界輿論和島內群眾,但這一切最後都註定是徒勞的,分裂沒有出路。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