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_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李登輝的危險主張
 
 
  來源:      日期:2001-04-16 09:42

    李登輝的自傳《臺灣的主張》出版後,許多人對李登輝為臺灣設計的科索沃之路無動於衷。筆者就此書談一點管窺之見,和海內外學者專家作一交流。為防誤解該書原意,本文儘量引用該書原文。

  《臺灣的主張》的核心是臺灣獨立。該書共分八章,從頭至尾圍繞著一個主題就是臺灣要獨立。

  第一章是講培養臺灣的民族認同感對臺灣獨立的重要性。李登輝説:“所謂‘認同臺灣’,我想是最重要的。”

  第二章是解釋為何臺灣要走迂迴的獨立道路,“目標越大,越需要有迂迴策略”。

  第三章是説明臺灣需要採取務實外交的方法來爭取國際社會對臺灣獨立的認可,並且當務之急是“確保臺灣的‘ 存在’,並彰顯臺灣‘存在’的事實”。

  第四章則提出要以“民主”為理由反對大陸的和平統一政策,要“明確拒絕‘一國兩制’”。

  第五章要求臺灣人民堅定美國會支援臺灣獨立的信念。李登輝説:“我對美國這個國家是具有信心的。美國不僅支援臺灣的歷任領導,也把臺灣的存在視為一項重大的政治問題。”

  第六章是鼓勵日本大膽支援臺灣獨立。李登輝對“日本未能發揮其潛在能力......感到難過”。

  第七章則建議美日臺三方共同行動把中國分裂成若干塊,為臺灣的獨立創造條件,即“讓文化與發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區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大約分成七個區域相互競爭”。

  第八章號召臺灣外省人與臺灣本地人團結一致,為臺灣的獨立而共同奮鬥,“讓臺灣的生存與發展永遠延伸”。

  縱觀這八章內容,該書的真名其實是《臺灣獨立的主張》。為了與其書名相互呼應,李登輝在封底標上了“生為臺灣人的幸福”的字句,而其真實含意是“臺灣人獨立的幸福”。

  在書中李登輝援引了當年他與日本記者司馬遼太郎説過的“生為臺灣人,卻有一種對臺灣無能為力的悲哀”。李登輝説,歷史上臺灣人沒有治理自己家園的權力,而如今經過他多年的努力,終於將臺灣人帶上了獨立之路,----而大陸上的中國人卻沒有分裂的機會。

  筆者認為,無論是政治學的原理還是人類歷史的經驗,無一不證明強行搞民族分裂帶來的只能是災難;冷戰後的事實是,分離主義運動的迅速發展使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不斷加劇。1946?1989年世界上共發生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190起,年均4起;而1990?1998年發生各類軍事衝突共310起,年均34起。李登輝的分裂主義目標將給臺灣人帶來幸福還是災難,歷史將會作出最後的裁判。

  筆者還想説的是,迂迴獨立的策略因其隱蔽性而十分危險。李登輝搞獨立的野心之所以長期未引起人們注意,根本原因是他採取了曲線獨立的策略。李與民進黨在臺灣獨立的目標上毫無區別,只是策略不同,他説:“通往目的地的最佳途徑,不見得是直線,有時稍作迂迴反而更容易解決問題……直線做法往往帶來反效果,不可不慎。”因此李登輝試圖通過“蠕變”的方法來使“中華民國”變為“臺灣的中華民國”進而再變成“臺灣共和國”。李登輝自認為這種曲線獨立的策略可以掩蓋臺灣從“自治狀態”轉向正式獨立的質變過程,從而使臺灣可以不經歷戰爭而最終實現獨立。這種迂迴策略在一個時期內可以欺騙一些人,但不可能永遠瞞過所有的人,特別是不可能改變數變到質變必然有一個臨界點的客觀規律。當臺灣分離主義者走到這個質變的臨界點時,迂迴獨立的策略也就避免不了引發嚴重的政治後果。

  《臺灣的主張》出臺的目的,是要繼續推進臺灣獨立的圖謀。為了避免政治上的麻煩,政治人物一般是在去職之後才開始寫自傳。但李登輝一反常規,在離職前早早推出自傳,這不能不讓人問一個為什麼。政治人物的自傳關係到其身後的名聲,因此需要字斟句酌,一般需要較長時間來完成,因此可以推測李登輝是在贏得連任後就著手《臺灣的主張》的撰寫,並且是刻意要在2000年“大選”前一年半推出此書。書中李為下一任臺灣領導人制定了政治標準,即“必須是非常愛臺灣,而且是可以為臺灣不惜粉身碎骨來奮鬥的人”,“必定是可以廓然面對臺灣歷史過程,善用歷史智慧,前瞻未來的人”。前半句是要求臺灣的新領導人必須是個死心塌地堅持臺獨目標的人,後半句則要求該人繼承其曲線獨立的政治“智慧”。此時推出這樣一個標準,顯然是想引導臺灣民眾的投票傾向,但更深層次的用心可能是李登輝準備將臺灣獨立的綱領正式化和官方化,

   ----先是以個人名義推出臺灣獨立的綱領,而後利用其執政的最後一年半時間,用官方文件將這一綱領正式確定下來(如“改憲”)。這樣無論誰上臺執政,臺獨都成為政府不可改變的政治方針。

仔細回顧李登輝自1988年執政以來在臺灣獨立問題上的立場變化,人們便可發現許多曾鞍前馬後為其效力的人,都只因還保有一點民族統一的思想,最終都被他整下了臺。仔細讀一下《臺灣的主張》,人們就可以體會出李登輝為臺灣設計的科索沃之路還有多遠。如果李登輝執意要在離職前走到獨立的臨界點,希望和平統一的人們將不得不早做準備。(注:《臺灣的主張》于1999年5月19日由臺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