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_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兩國論”是分裂國家的政治賭博(下)
 
 
  來源:      日期:2001-04-11 10:36

    三、“兩國論”是誤判形勢的一著敗棋

  首先,臺灣當局的政治賭博誤判了國際形勢。冷戰結束以來,雖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天下還很不太平,但是和平與發展是大勢所趨。就解決中國內政臺灣問題而言,從國際格局的宏觀角度分析問題給人們的啟示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已是聯合國及絕大多數國際社會成員所確認的事實和原則。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於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絕不會“坐視不管”。中國主張“和平統一”,但絕不作出不使用武力的承諾。這就意味著,任何存心搞“臺獨”的勢力都必須清楚:臺灣分離主義引發軍事衝突的危險切實存在,大有“牽一髮而動全局”的作用。任何國際勢力如果冒天下之大不韙,企圖支援所謂的“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臺灣獨立”,那就必將冒著破壞亞太地區穩定甚至和平的巨大風險。因此,任何分裂中國的圖謀都是與歷史趨勢完全背道而馳的,因為其客觀效果之一就是破壞區域的穩定。

  第二,臺灣當局的政治賭博低估了中美關係的前景。冷戰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發展,國際關係特別是大國關係正在調整。大國之間儘管存在各種矛盾,但各方又力圖將爭執點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使之不至於失控。以中美關係為例,中美關係當前固然處於低潮,但是,從長遠看,兩國關係仍然存在重要的國家利益的一致性。1996年反分裂、反“臺獨”的鬥爭,有力打擊了臺灣島內公開宣揚“臺灣獨立”的勢力。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正立場和堅決鬥爭,也贏得了中美雙邊關係緩和的契機。1997年,中美兩國政府決定將共同致力於建立“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美國總統克林頓于1998年訪華期間,重申了美國在一個中國問題上的有關承諾,包括執行“三不”政策。克林頓表示:(1)“不支援‘臺灣獨立’”;(2)“不支援‘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3)“臺灣不應成為需要以國家身份加入的任何國際組織成員”。分析其動因,美國看到了中國政府的“底牌”,這就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鋼鐵意志。美國戰略家擔心的是:“臺獨”的“不忍”可能會亂了美國自身國家利益的“大謀”。當前,美國對海峽兩岸的政策可概括為:促“談”不促“統”;維“和”不謀“合”。美國未必希望李登輝這樣的“麻煩製造者”將自己拖入戰爭。

  第三,臺灣當局的政治賭博無視兩岸關係的基礎。李登輝“兩國論”是極為危險的玩火行動。因為,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和平相處的基礎,也是兩岸關係能否順利發展與和平統一能否實現的關鍵所在。離開了這一原則,兩岸關係必然惡化,和平統一的美好前景就會被葬送。關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祖國大陸方面已明確表述:“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1949年之後,海峽兩岸儘管存在嚴重的政治分歧,但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有默契或有某種程度的互信的。但是到了90年代以後,“分裂分治”等言行使兩岸從前的默契遭到創傷。如今,“兩國論”更使得海協、海基會接觸、交流和對話的基礎不復存在。

  第四,臺灣當局的政治賭博所押的籌碼是臺灣民眾的福祉。自去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氣氛有了改善。汪辜會晤達成了包括兩會要進行政治、經濟等內容的對話等四項共識。兩岸關係改善,順應兩岸民心。臺灣同胞思安求穩,希望兩岸保持對話,期盼汪道涵會長今秋訪台。然而,兩岸關係的向前推進,有違李登輝的推行“臺獨”本意。所以,他不僅以“戒急用忍”政策對抗兩岸的三通,如今又以“兩國論”進一步企圖從根本上破壞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李登輝挂著“民主”的招牌,實際上卻置臺灣同胞希望兩岸改善而不是惡化關係的呼聲于不顧,用臺灣同胞的生命財産作賭注、搞分裂,正表明他本質上是一意孤行的分裂主義者。

  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兩岸關係要向前推進,這是歷史的趨勢。“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大勢所趨。任何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的政治賭博,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