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_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兩國論”是禍臺論
 
 
  來源:      日期:2001-04-10 17:40

    連日來,李登輝的“兩國論”成了“過街老鼠”,凡是有中國人居住的地方,都可以聽到對李登輝的嚴辭譴責和對“兩國論”的猛烈抨擊。
  在臺灣島內,“兩國論”也遭到輿論的廣泛質疑或尖銳批判。但無庸諱言,由於種種原因,在島內也有一些民眾對李企圖分裂國土的本質一時認識不清,對李“向不可能的事務挑戰”的分裂言行可能給臺灣造成的危害一時認識不清。這就使我們有必要未回答這樣一個極其嚴肅、嚴峻的問題:“兩國論”到底是造福臺灣還是為禍臺灣?李的分裂路線到底要把臺灣帶往何方?
  “兩國論”的欺騙性在於它以“臺灣主權屬於臺灣人民”來迎合臺灣民眾要求當家作主的“出頭天”願望,並以“中共自1949年以來從未統治過臺灣”的所謂“事實”作為這一謬論的基本依據。然而,李登輝抹殺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之所以能夠收回臺灣主權,並不是由於它曾經統治過臺灣(臺灣在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之前已淪入日本之手,此後50年中國政府未能對臺灣行使一天統治),而是因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兩個文件明確表示:“(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可見因為臺灣主權屬於中國,所以中華民國政府才能以當時初中國中央政府的資格收回臺灣。從國際法角度講,判定主權歸屬並非全以“是否建立有效統治”為準,當年偽“滿洲國”也曾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了“有效統治”,但它有什麼合法性呢?
  再進而言之,判定何謂“有效統治”也有一個外延範圍問題。1949年以來,雖然兩岸沒有統一,但臺灣主權屬於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始終是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原則。國際法認定一個政治體有無主權,是以其有無“僅體處理對外關係的化力”為準。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中央政府,這些國家的航空公司同臺灣簽訂航約要事先徵得中國政府的同意,同臺灣來往要向中國政府承諾是“非官的、地區性的、民間性質”,極少數國家在對臺軍售、邀請臺灣“元首”訪問之類的事情上違背了它們對中國政府的承諾,但它們做了之後還是要就這些問題同中國政府交涉非在相同程度上採取補救措施…,凡此種種,説明臺灣當局並不具備完整的“處理對外關係的能力”,即不具備“有主權”的國際法行為主體(國家)資格,其“統治效力”主要體現在內政範圍(如舉辦選舉、徵稅、徵兵……  等等)。迄今為止,臺灣的所謂“憲法”並未改變其領土規定,在行政規劃上臺灣也仍然只是所謂“中華民國”的一個省,臺北市的街道有許多是以大陸城市的名字來命名的,所以李登輝的“兩國論”,即使按照臺灣的法律講也已具備“主張分裂國土”的嫌疑,國民黨現在的全稱還是“中國國民黨”,李身為該黨主席卻稱中國是“另一個國家”,其自相矛盾莫此為甚!讓那些仍然信奉孫中山學説的國民黨人接受這種説法,情何以堪?
  明乎上述法理和澄清了50年來兩岸關係的基本史實之後,我們就不難得出如下答案:
  首先,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臺灣原本享有的在“內政範圍的有效統治”在統一後形式上將有所變動,實質上並不會減少,所以尊重臺灣人民的當家作主願望與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併不矛盾。但李登輝卻硬要把這二者對立起來,以挑戰中國對於臺灣的主權作為臺灣人民“當家作主”的先決條件,這在實踐中非但不能增加臺灣民眾的任何權益,反倒引起兩岸關係的緊張,為兩岸經貿交流和民間往來設置新的障礙,從而直接傷害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
  其次,提出“兩國論”,似乎迎合了臺灣民眾希望在國際上得到更多尊重的心理,實際上卻只能更加引起國際社會的警惕,擔心被李登輝這個“麻煩製造者”拖下水,引發地區和國際的不安全。李講話後,美國政府迅速重申“三不”政策,克林頓總統在與江澤民主席通電話時再次重申了美國政府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堅定承諾,日本、泰國、南非、德國、英國、新加坡等國紛紛發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聲明,這些實例足可證明國際社會的意向。須知“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當今國際政治秩序的一部分,不僅已記中華兒女堅決維護這一原則,國際社會也維護這一原則。中國政府已多次表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主權屬於中國的問題。在此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臺灣方面關心的問題都可以經由兩岸政治談判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臺灣問題涉及12億中國人的權益和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臺灣當局的單方面“定位表態”,只是癡人説夢,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三,也許有人認為,如果兩岸關係變成“兩國關係”,臺灣就可以通過加入國家間的集體完全體系而得到外國勢力的保護。這只不過是臺灣當局一廂情願的夢囈,真實情況是臺灣的安全只能建立在與大陸改善關係的基軸上,而引入外國的保護卻是飲鴆止渴,非但不能給臺灣帶來真正的安全,反而將喚醒中華民族百多年來遭受淪陷欺侮的集體記憶,使臺灣海峽的和平氣氛遭到破壞。
臺灣經濟命脈繫於進出口貿易,經不起風吹草動。且不論兩岸由於李登輝的倒行逆施而不幸兵戎相見對臺灣民眾而言將是何等慘重的災難,就是兩岸長期緊張下去,于臺灣又有什麼好處?
綜上所述,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絕非臺灣之福,他其實是把臺灣人民的福祉當作謀求個人“歷史定位”的賭注。前不久李曾批評主張“臺獨”的人“腦筋有問題”,而今世人皆知他的“兩國論”與“臺獨”主張相比可謂“九十九步笑百步”,顯然他的腦筋也有問題。如果李不儘早“換換腦筋”,而在分裂中國的道路上一意孤行,終將被臺灣民眾拋棄,被中華民族唾棄!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