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臺海評論 透視“核四”風暴

臺海評論-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臺海評論-駁呂秀蓮“臺獨”論

首頁-專題-臺灣-臺海評論_駁李登輝及其兩國論
 
新華社:國際社會沒有“兩國論”的生存空間
 
 
  來源:      日期:2001-04-10 13:36

    李登輝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與國關係”的同時,為 自已編織了一個夢:把這一謬論推向國際社會,以便他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把臺灣問題國際化。但 事態的發展卻表明,李登輝只能夢碎臺北。“兩國論”不但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反而使一個中國的原則更進 一步地得到廣泛承認,使李登輝更加孤立。

  人們都知道,臺灣當局這幾年一直企圖在國際上製造 “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李登輝更是不惜把臺灣人民的血汗錢往水裏拋,開口就要用多少多少美元來收買這 個那個國家。他的這種作為每次都使島內譁然,輿論一次次指出臺灣其實並沒有那麼些錢來給他亂花,他實際上只 能開些空頭支票。而國際上真正貪圖臺灣當局的金錢誘惑而加入他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鼓噪的國家, 則實在少得可憐。但是,李登輝總是錯誤估計形勢。這次“兩國論”出籠的第二天,臺灣當局的一些人就迫不及待 地表示,要用它來敲聯合國的門和進一步開展“務實外交”、“拓展國際生存空間”,並一時為此興奮莫名,似乎 終於找到了一根新的救命稻草。

  但是,李登輝很快就被浸泡到了冰水中。“兩國論” 在國際社會引起的是普遍的擔憂和批評。許多國家紛紛重申堅持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立場和政策 。被臺灣當局寄託了最大希望的美國和日本,也重申了一個中國的立場。在這樣重大的原則問題上,世界各國無疑 都會掂量一下它的份量。李登輝以為一放謬論別國就會應 聲起鬨,那確實只是夢想。

  李登輝“兩國論”之所以在國際社會處處碰壁,根本 的原因是這一謬論違背了國際法的基本準則。國際法認定,在一個國家領土上只能有一個主權國家,只能有一個代 表國家主權的政府。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 國。根據國際法中政府繼承的原則,一九四九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取代中華民國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 國新舊政權更替,完全是中國的內政,對中國固有領土並無絲毫變更,並未引起其國際法主體地位的改變。因此, 作為全中國在國際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具有對臺灣行使主權的合法資格,這也為國際 社會所普遍承認和接受。李登輝精心挑選一家德國媒體提出“兩國論”,用他手下的人解釋:“正巧德國有分裂國 家而又統一的經驗”,暗示兩岸關係有如“兩德模式”。

  這更是癡人説夢。稍了解點歷史的人都知道,臺灣問題同 兩德問題有著本質的區別。東西德的分裂是由於國際上外力的因素所造成,因而兩德的統一問題在相當大程度上也 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而海峽兩岸的分離則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兩岸的統一當然也就是中國的內部 事務。兩岸的分離狀態是在中國主體部分完整統一之下的局部性、暫時性分離,中國大陸的主體地位和主導地位都 是確定的,臺灣問題只能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德國的輿論在評論李登輝的“兩國論”時就 認為,臺灣當局的一些人“不恰當地引用當年兩德的例子 ”是“摸不清頭緒”,完全是別有用心。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 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這已為聯合國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承認。任何人企圖把臺灣從中國的領土分裂出去,就 是企圖肢解國家領土,就是嚴重違法;國際上有誰承認這種違法行為,就是嚴重違反國際關係準則,公然干涉中國 內政,破壞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歷史與現實的結 論,是李登輝難以逾越的。

  李登輝挑戰國際法基本準則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歪理 就只能一次次地失敗。眼前這次也是,他的正確選擇只能是收回“兩國論”,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來,舍此別無 出路。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