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臺灣北高兩市市長選戰-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綜述:北高選戰結果為陳水扁"競選"連任陡增變數
 
 
  來源:      日期:2002-12-11 09:14

    12月7日,被稱為2004年“總統選舉前哨戰”的臺灣地區臺北、高雄“市長”選舉揭曉。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分別連任臺北高雄“市長”。
  “市議會”政黨版圖部分,國民黨仍為臺北市“議會”最大黨,民進黨則首度成為高雄市“議會”最大黨,親民黨,尤其是“臺聯黨”、新黨邊緣化趨勢明顯。選舉結果深化了“國、民兩黨對抗”、“泛藍、泛綠對決”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增強了泛藍軍整合的動能,預示著陳水扁“競選”連任仍面臨嚴峻考驗。  
陳水扁競選連任危機加深
  一是民進黨“府院黨”全力護盤,但在高雄市僅以不到4個百分點的距離勝出,在臺北市更嚴重受挫,大部分中間選民流向馬英九,顯然已對陳水扁連任提出警訊。
  二是民進黨仍不得不依靠李登輝來共同鞏固“臺獨鐵票”。未來陳水扁的大陸政策仍將受李登輝的牽制,兩岸關係難有根本性突破,勢將加劇陳水扁與工商界乃至民眾的矛盾,這對陳水扁開拓中間選票極為不利。
  三是陳水扁“執政”能力不足,“施政”短期內難有根本好轉,尤其是民進黨執政基礎因各界頻繁的抗議示威而動搖,島內民眾與陳水扁的所謂“政治蜜月期”由熱轉淡,對陳水扁的信任危機加劇。
  
國親整合可能性越來越大
  最關鍵的是,由於個人恩怨、政治利益、派系牽制、世代交替等多重因素,連戰、宋楚瑜及國、親兩黨之間矛盾與利益糾葛依然存在,但泛藍軍整合的動能增強,成功整合出一組人馬參選2004年“總統”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將是制約陳水扁“競選”連任的關鍵。島內媒體認為,一旦國、親兩黨整合成功,仍將給陳水扁“競選‘連任帶來極大威脅。
  一是“國、民兩黨對抗”、“泛藍、泛綠對決”、“北藍南綠”的政治生態進一步深化,臺北市整合成功、高雄市整合太晚的經驗教訓相當深刻,這在客觀上要求泛藍軍團結一致。
  二是國民黨整體實力仍明顯強于親民黨,加之北高市長戰役親民黨被邊緣化,臺北市“議員”選戰成績遠不如預期,親民黨居泛藍“老二”的困境及民意支援度走下坡路的危機暴露無遺,這進一步增強了國民黨主導泛藍整合的實力。
  三是連戰影響力回升,宋楚瑜對泛藍影響力下降,尤其是馬英九經由此次選舉的洗禮,更加奠定了其“泛藍新共主”的地位。宋楚瑜、親民黨如果“要走自己的路”、參選2004年“總統”,尚難以克服“馬英九現象”或“馬英九障礙”。島內輿論甚至認為,如果連戰、宋楚瑜在2004年選舉中無法擺平“誰正、誰副”的問題,馬英九有可能被推上“第一線”挑戰陳水扁。
  四是泛藍選民在歷經前年“總統”選舉、去年“縣市長”及今年“市長”選舉後,在單一“首長型”的選舉中,“顧全大局”的特殊投票行為已經形成,要求“國親合”的聲浪大於“正副排列組合”的問題。宋楚瑜在最後關頭宣佈支援黃俊英,實際是迎合泛藍選民、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步棋。而親民黨在大本營臺北市“議員”選舉“慘遭滑鐵盧”,提名17人,只當選8人,這應被視為泛藍選民對宋楚瑜挑戰“泛藍盟主”舉動的當頭一棒。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