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臺灣-臺灣北高兩市市長選戰-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多圖:臺選舉産品五花八門
 
 
  來源:      日期:2002-11-07 09:42

 

    



陳水扁推出的競選服裝,胸前圖案就是“扁帽”。


  選舉不僅是候選人人際關係和財力的綜合比拼,同時也是其宣傳造勢招數的大展臺。為了討選民歡心,籌集競選經費,最終多賺選票,競選者想方設法推出各種各樣的選舉産品。

    “工坊”對陣“圓夢帽”

    在今年的臺北市長選舉中,兩位候選人就推出了相關的選舉産品。10月28日,馬英九競選總部舉行了“工坊”創意産品上市記者會,一些青年以走秀的方式展示了産品設計特色和年輕人的活力。馬英九把“工坊”的工作交給臺灣如是創意行銷公司負責,公司初期以1000多萬元新台幣(4元新台幣約合1元人民幣)投資研發生産選舉産品共25種,包括自行車、手錶、T恤衫、背包和毛娃娃,價格從50元(新台幣,下同)至3500元不等。臺北八德路馬英九競選總部、位於復興南路微風廣場對面的青年總部“鎮元局”等處設有專櫃銷售,11月以後臺北市民還可以在雅虎奇摩網站上購買。記者會現場,馬英九親自戴上有原住民圖案的帽子,試騎印有“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自行車,併為購買産品的市民簽名。

    與以往競選産品有所不同的是,馬英九表示,“工坊”的運作和競選總部無關,商品收入不會作為競選經費,部分將做公益用。

    而民進黨候選人李應元也是不甘示弱。10月29日,他宣佈推出自己的標誌産品“圓夢帽”,每頂200元。“圓夢帽”在外觀上和“扁帽”一樣,但與“扁帽”的單一綠色不同,它是用不同顏色的紗線織成的,代表不同族群一同建設臺北“圓夢”的競選訴求。除此之外,李應元還陸續推出了一些比較傳統的競選産品,像印有IN字的球帽、T恤、徽章等。

    “扁帽”沒能幫助陳水扁當選

    最早搞出競選商品這種把戲的是陳水扁。1998年,陳水扁競選連任臺北市長,推出“扁帽”系列産品,這個招數其實是從“扁帽一族”延伸而來的。當年7月,陳水扁競選總部計劃成立一支“青年軍”,工作人員在構思其正式名稱時,有人提出就用美國特種部隊“綠扁帽部隊”,“綠”是民進黨的代表顏色,“扁”又與陳水扁的名字相吻合。但是,由於陳水扁一直給人以野心勃勃的感覺,“部隊”一詞顯得太嚇唬人,於是有人提出用流行語“一族”來“喬裝打扮”。同時,“綠扁帽”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綠帽子”,犯了中國人的忌諱,後來又把“綠”字去掉,“扁帽一族”就這樣出籠了。

    既然叫做“扁帽一族”,每人一頂扁帽就成為必不可少的裝備了,“扁帽”工廠因此應運而生,陳水扁專門邀請臺灣著名漫畫家水瓶鯨魚召整合立了創意小組。為了找到合適的“扁帽”造型,水瓶鯨魚買了幾十頂現成的帽子,一一試戴之後,確定了後來的“扁帽”造型,即一種寬約22釐米、高約21釐米的綠色毛線帽。水瓶鯨魚指出,這種帽子在歐美一直非常流行,日本偶像木村拓哉也戴過類似帽子做造型。

    但是,“扁帽”剛推出的時候效果挺臭,一度滯銷,當時有一個陳水扁的支援者一下子買了1000頂,就讓“扁帽”工廠總經理羅勝順高興得睡不著覺了。不過在媒體的不斷吹噓下,“扁帽”開始熱賣,仿製品紛紛出爐,價格比正品還要高。到了這會兒,“扁帽”就不僅僅是一件商品了,“扁帽”工廠也不僅僅是商品製造商,它已成為陳水扁另一個競選總部。陳水扁那次栽了大跟頭,被選民從臺北市長的位子上趕走,但“扁帽”的運氣卻好得多,銷量不降反升,並陸續開發出大量新的商品。當時,手中一個扁娃、上身一件扁服、頭上一頂“扁帽”、肩上側背扁包已成為陳水扁支援者最流行的裝扮。水瓶鯨魚甚至還設想推出阿扁長褲,這樣從頭到腳就都包辦了。但是,考慮到每個人對褲子長短和寬窄的要求不一樣,設計出來的産品不容易適合每個人的造型,所以後來才放棄了這個念頭。儘管如此,“扁帽”工廠仍成為臺灣社會各界討論的話題,也是當時選舉學最熱門的題目。1999年2月,“扁帽”産品正式登記成為專利品牌。

    2000年“大選”,陳水扁繼續使用“扁帽”作為自己的競選産品。當選後,為了避免政治人物商品化會落人口實,“扁帽”工廠最後推出了“520紀念商品”,包括男女棒球裝、遮陽帽、鑰匙圈、阿扁娃娃存錢罐和手機袋,然後宣佈提前結束營業。儘管“扁帽”籠絡了不少人,但是臺灣社會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當時,陳水扁童子軍羅文嘉曾推出“扁帽”系列廣告之“國父説”,就是讓孫中山先生戴著“扁帽”,説“我覺得阿扁做的還不錯”,結果遭到新黨的強烈反對,不少該黨的支援者在“扁帽”工廠門前示威遊行。一名臺灣青年也在文章中寫道:“在選戰中,我看到許多年輕人瘋狂地‘信仰’陳水扁,首先通過‘扁帽’改變外在的身體服飾,塑造你的政治認同……之後便如同機械式不斷地拷貝陳水扁的政見內容作為各種辯駁他人和説服自己的理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購買“扁帽”的人不一定就是支援陳水扁和民進黨的人,在很多情況下,“扁帽”只是一種流行的代名詞。

    造型玩偶可以用來出氣

    “扁帽”的走紅使當時臺北市長另外兩位候選人馬英九和王建煊都看到了年輕選

    民的潛在能量,於是一些有趣的選舉産品相繼應運而生,這樣不但可以強化他們的個性形象,更可以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

    馬英九根據自己的特點,推出了靜態的文藝産品,如跨世紀筆記書、《愛上臺北的19個理由》卡片集等。在跨世紀筆記書中,不但記錄著網路上的“行話”、推薦網站的網址以及小馬哥的心情日記,選民還可以把它當作年曆記事本來使用,簡直是一舉數得。而《愛上臺北的19個理由》則是《在臺北生存的100個理由》的卡片版,顧名思義就是馬英九推薦了印象中最深的19個好地點,將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選民分享。很多拿到卡片的人都在背面寫下自己的感想,拼起來就成為大家對臺北這個城市的記憶。

    對於競選經費一直不是很充足的王建煊競選總部來説,在選舉産品上,他重點考慮的是實用功能。除了義工身上穿著的T恤衫外,王建煊還推出了“給臺北市民的100封信”,不但能當筆電,還可以從中了解候選人的情況,並閱讀新黨的政見。當然,為了充分展現王建煊的幽默和親和,筆電上還不忘加一段“火宣火宣的話”,讓人看後不禁莞爾一笑。

    此外,為了搭上選舉列車,不少廠商也不忘湊個熱鬧,推出頗具娛樂性的産品。以儂特利速食店為例,它就推出了臺北市長三個候選人的造型玩偶。這個名為“弟兄哥兒們”的出氣娃娃在外型上相當惟妙惟肖,以超人裝出現的陳水扁、穿慢跑鞋的馬英九以及腳踩鋼炮的王建煊,不但可以讓你當作擺設用,如果生氣的時候,還可以朝你看不順眼的候選人打下去,好好地消消氣。

    連戰和宋楚瑜偏愛夾克

    到了2000年選舉,連戰和宋楚瑜雖然沒有推出類似“扁帽”的標誌産品,但也都相繼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像宋楚瑜,他的商品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印有“宋”字的各類産品,從帽子、夾克、杯子到手錶、背包等一應俱全。

    而連戰陣營則印刷製作了宣傳旗幟、紀念圓珠筆、選戰夾克衫等。需要指出的是,連戰選舉商品的訂購價都是市價的一倍甚至更多,如一件夾克衫,別的陣營訂購價大約在17美元,而連戰的夾克衫卻要36美元,紀念筆一般為5、6美元,而連戰的卻要10美元。正因為如此,臺灣很多媒體都批評國民黨競選總部經營不善。

    比較連戰和宋楚瑜推出的競選産品,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夾克,因為臺灣民眾和政治人物都早已習慣了當年蔣經國穿著白夾克,戴著棒球帽到各地農村視察的場景。作為國民黨的主要負責人和蔣經國深為器重的秘書,連戰和宋楚瑜都成為這一風格的繼承者。

    李登輝的選舉産品讓人倒胃口

    在去年“立委”選舉中,為了籌集經費,“臺灣團結聯盟”也效倣陳水扁的“扁帽”工廠推出了李登輝系列産品,包括李登輝書包、便當盒等。書包下方寫著“李登輝學校”的字樣,滿頭白髮的他高舉右手,卡通造型旁則寫著他多次呼喊的口號。便當盒上也印上了李登輝娃娃,讓支援者就連吃飯時也得想著他。

    與此同時,美國一些華人社區也出現了以李登輝為設計主題的産品,最讓人倒胃口的是浴室腳墊、馬桶刷和痰盂,限量出售的小便池還受到廠商競標。



從左至右:①馬英九推出的卡片集《愛上臺北的19個理由》;②廠商推出的候選人造型玩偶;③陳水扁競選産品———手機袋。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