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清:在海峽東西兩岸試設自由貿易區
 
 
  來源:      日期:2004-07-28 09:56

 

 

論壇分組討論會現場

  人民網杭州電 (記者柳曉力 楊文全)在今天上午2004年兩岸關係論壇在開幕式後進行了分組討論。全國工商聯合會副主席、香港恒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子清作了“辦好海峽西岸經濟區,搭建兩岸交流平臺”的發言。施子清説,辦好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一個很有膽識和前瞻性的戰略構想。它既立足於全國的發展大局,又符合福建的區位實際,凸顯了福建對臺的特點和優勢,不僅具有經濟意義,更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

  施子清説,辦好海峽西岸經濟區,試設自由貿易區,適當放寬某些政策很有必要。由於兩岸關係目前沒有正常化,也未實現全面“三通”,限制了閩臺經濟的合作的深層發展。要展現西岸經濟區的優勢和吸引力,必須具有大膽設想和權力下放,以及政策的突破,在海峽東西兩岸之間,設立自由貿易區的試點,不失是一個好的嘗試。

  施子清説,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其實可以為未來兩岸建立緊密貿易關係安排,和建立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創造經驗。有學者提出,將廈門和金門之間設立自由貿易區試點,或將廈門經濟特區轉型為自由港區,和臺灣正在建立的高雄自由貿易港區對接,通過特殊政策,實現更自由的貿易往來,十分有創意。

  施子清説,如能適當放寬某些政策,擴大“小三通”的範圍,建立閩臺特殊運輸航線,以及在臺商投資區、保稅區、經濟區、加工出口區的基礎上,建立帶有自由港性質的兩岸自由自由貿易區,並與臺灣的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進行對接,賦予更加多樣、靈活,更加適用的功能;同時加強行業之間發展,逐步實現人員和資金自由流動。這些措施的落實,相信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形成將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施子清還結合香港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作用,指出香港和福建的産業具有優勢互補和相容性,港資在福建的實際投入,佔福建省外資總量的五成,達220多億美元,相當於港資在國內總投資的十分之一。在産業結構中,福建薄弱的,恰是香港的強項,比如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資訊中心的航運中心等,特別是香港獨具優勢的專業服務,更是福建未來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所迫切需要加強的。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