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臺灣的前途”與“臺灣的命運”:答客問(上篇)
 
 
  來源:      日期:2004-07-28 15:43

 


  (一)前言

  大陸 “全國臺研會”,“全國臺聯會”,“社科院臺研所”,三個機關,聯合主辦,一年一度的高規格“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訂於2004.8.3假大連市,隆重召開,會期兩天。承蒙邀請,並提論文,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

  今年(第13屆)大會的“主題”是:“大選後,臺灣局勢及兩岸關係走向,進行分析及研討。“主題”的認定及界定,甚具時代意義。

  本文,擬就“臺灣的前途”及“臺灣的命運”兩個“戰略高度”及“長遠角度”切入,並就大選後,在南臺灣“應景”誕生的“臺統會”(臺灣人民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所揭示的三大目標,分析研討,組織歸納,並公開提出“臺灣人民”(尤其是南臺灣的人民)當前的一些“內心深處”的熱點“問題”,以饗讀者,並就教各界先進。

  有關“臺統會”的誕生、緣起、背景、動機、因緣,已分別在美國、舊金山(2004.4.10),福建、武夷山(2004.5.15),臺灣、臺南(2004.5.19),及中國、北京(2004.6.16)、香港(2004.7.3)等五地,分別透過“研討會”,並已先後提出有關論文,此處從略。

  “臺統會”的成立,有其歷史的“偶然”,和歷史的“必然”。它揭示、標誌著三大任務、工作及使命。

   ——第一是:讓臺灣人民,熱誠擁抱“中國情懷”。

   ——第二是:讓臺灣人民,覺醒停止“臺獨建國”。

  ——第三是:讓臺灣人民,喜樂追求“和平統一”。

  目前,我們正在培訓“國統講座”,並以“理性”、“感性”及“柔性”之三種態度,對“臺灣人民”進行“傳播佳音”,及“暢説愛語”。

   以下,依序、提出各“主講”的各“問題”。

  第一講:導論

  ——“臺灣的前途”、基於“國家統一”

  第一問:“臺灣前途”,何處去?東向乎(依靠美國)?北向乎(依靠日本)?南向乎(親和星、菲及東盟)?西向呼?“小兩岸”乎?“大兩岸”乎?請分析利弊得失。

  第二問:為什麼“臺灣前途”必須是“西進”(擁抱祖國大陸)?而且是唯一的“訊向”?理由何在?

  第三問:十年來,兩岸關係,“西向發展”,其“成果”如何?目前的“困境”是什麼?有無“突破”既“改善”之良方?

  第四問:“臺灣人民”,“西向”取經的經驗及“願景”是什麼?聽説大陸已是臺灣最大的“順差”地區?兩岸市場,已成“生命共同體”?臺灣對大陸的“依存度”愈來愈高?……還有那些依據及説法?

  第五問:“國家統一”,究竟所指?“國家”如何“統一”?“和平”乎?“戰爭”乎?真的“和比戰難”乎?

  第六問:臺灣的“前途”,為什麼一定要牽涉到“國家統一”?有何“因果”關係?國家不統一,難道臺灣就無“前途”乎?

  第七問:國家一定要統一,民族一定要振興。“國家”,是指哪一個“國家”?“民族”是指哪一個“民族”?

  第八問:“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此話可真?為什麼還要追求“國家統一”?!有何法理基礎?以及現實觀點?“一邊一國”説,為什麼不可以?有哪個地方不對?

  第二講:如何讓臺灣人民、熱熱誠擁抱“中國情懷”?

  第一問:何以見得:“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而非原住民族所擁有”?請就“歷史觀”及“國際觀”明示。

  第二問:如何説法:“我是臺灣人,我也是中國人”?今天的青年人,為什麼説不出來?誰是誰非?如何證明:“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有何依據?尤其是閩南人及客家人?

  第三問:臺北到北京,究竟如何“行走”,最為快速?聽説有“國內線”及“國際線”?“三通”的好處何在?為什麼不能“直接三通”?如何克服?

  第四問:為什麼叫做:“臺灣心,中國情”?有何根據?為什麼“大陸尋奇”在臺灣的收視率,一直偏高?“江山萬里心,何處不是故園情”?如何解讀?

  第五問:為什麼説:“臺灣人民”到了福建閩南三角地(廈門、漳州、泉州),好象在雲嘉南地區行走一樣,——親切、自然、實在?理由何在?為什麼説:“兩岸交流”中,最能感受到:“閩臺同胞,本是一家親,原是一家人”?人文的一致性最強,神明如此,人民更如此?“不到閩南,不知我是閩南人。到了閩南,才知我是閩南人”。這是什麼説法?

  第六問:什麼叫做“相信臺灣”?“認同臺灣”?“深耕臺灣的主體性”?“相信臺灣”,“臺灣優先”,是否一定要“去中國化”?遠離“臺灣海峽”?“顧臺灣”,一定要“拼中國”嗎?為什麼不“拼日本”?不“拼美國”?“牽手護臺灣”一定要“醜化”中國?“敵視”大陸呢?臺灣真的是自古以來,即為“南島文化”中,原住民族的?“中華民國”,真的是第四個“外來政權”?

  第七問:大陸錦繡山河,文物古跡,“江山如此多嬌”,美不勝收,“臺灣人民”常常流連忘返。為什麼説?它也是我們的“國土”?這些,都是我們的“國寶”。真的嗎?其“涵義”是什麼?

  第八問:有人説,大陸的“領土”及“主權”,我們也有一份。——那是我們的“祖産”,也是我們的“公産”。絕不可放棄,一定要“共有”、“共用”。有這一回事?!真的嗎?

  第九問:20年來,中國大陸“綜合國力”一再攀升;“大國外交”,一再茁壯,對“臺灣人民”,是有利,還是有弊?有何特殊的意義?及特別的趨向?

  第十問:大陸的“佛.道”教,諸神明、正神明、大神明、對臺灣的信眾,影響很大,兩岸的“宗教”交流,如何再進一步互動及合作,以加強保祐“臺灣人民”的平安及發財?確保臺灣寶島的穩定及繁榮?
  
  第十一問:聽説大陸東南沿海一帶,由大連到珠海一線,小月灣形,大約有三億同胞,生活水準,“豐衣足食”,已經和臺灣同胞一樣;又聽説:“臺北已被上海比下去”,真的嗎?這種“情景”,對臺灣是好?還是壞?有何聯想?及特殊意義?

  第十二問:有人説:沒有大陸,就沒有“臺商”;沒有“臺商”,就沒有臺灣的經貿“順差”。臺灣的經濟發展,“臺商”功不可沒。——大陸已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及創匯市場。真的呢?臺灣的“腹地”真的在大陸?臺灣的“出路”真的在大陸?臺灣的“未來”真的在大陸?“經貿島”的臺灣人民,“胸懷大陸”,“擁抱大陸”,真的是我們的“宿命”,別無他途?!

  第三講:如何讓臺灣人民、覺醒停止“臺獨建國”?

  第一問:為什麼“臺灣人民”,不能自己搞“獨立建國”?建立一個正常、完整、偉大的,“新而獨立”的“海洋國家”?“臺獨”,真的是“愛臺”、“護臺”、“保臺”,唯一的選項嗎?

  第二問:“臺獨建國”,有什麼“危害性”及“危險性”?是“危言聳聽”?還是“真情告白”?“臺獨”是“愛臺”?或是“害臺”?

  第三問:“臺獨建國”的理論基礎及理論建構是什麼?為什麼説:“不可行”?“走不出去”?

  第四問:為什麼要捍衛“中華民國”?“臺灣正名”運動,為什麼不可以?改“國號”,有那麼嚴重呢?修“國土”,有那麼沉重嗎?他國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

  第五問:為什麼要反對“公投立法”?“公投制憲”及“公投入憲”,為什麼不可以?為什麼只能“修憲”,不可“制憲”?“新憲”和“兩岸”有什麼必然關係?

  第六問:臺灣的“領土”,不及大陸及外蒙,為什麼,不可進行“修憲”更正,只留“臺、澎、金、馬”,以符實際?“固有之疆域”,是何所指?有何特別意義?什麼叫做“臺海現狀”?真正的“涵義”是什麼?
  
  第七問:為什麼説,美、日兩國,不支援“臺獨建國”?甚至反對“臺獨建國”?真的嗎?理由何在?什麼叫做“片面改變現狀”?

  第八問:有人説:美日兩國“熱愛”臺灣,(好象是它們的第51州,第5大島),不亞於北京當局,真的嗎?為什麼?其真正“理由”何在?

  第九問:為什麼説:“臺獨建國”一定會“戰爭”?大陸真的會打臺灣?美、日兩國又真的“不一定”會協助、幫忙臺灣?為什麼?那美國的“臺灣關係法”又是什麼作用的?

  第十問:為什麼説:“臺獨建國”一定會“失敗”?“臺灣人民”用“選票”來展現此一“民意走向”及“全民意志”,難道大陸會打過來?美日真的會“不聞不問”?那“民主政治”的陣地何在?如何解讀?

  第十一問:為什麼説:“臺獨建國”後,臺灣也進不了“聯合國”及“WHO”?真的嗎?請明示。

  第十二問:為什麼説:搞“臺獨建國”,臺海一定“戰爭”。“戰爭”爆發,我們一定會“失敗”?真的嗎?理由何在?那麼,“反軍購,愛臺灣”,是對嗎?應該嗎?

  第十三問:“臺獨建國”,既不可行,也行不通,如何“停止”此一“社會運動”的推動及浪潮?有可能嗎?

  第十四問:如何讓政府主政當局“真心誠意”,覺醒停止“臺獨建國”的政策、主張及活動(包括公投制憲、臺灣正名、鼓吹“一邊一國”……)?並全心全力“拼經濟”,救臺灣?有此“良策”嗎?

  第四講:如何讓臺灣人民,喜樂追求“和平統一”?

  第一問:什麼叫做“和平統一”?為什麼“臺灣人民”一定要走這一條“和平式”的“統一”道路?“武力統一”的可能性及利弊得失又如何?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運動”,是“賣臺”嗎?是“臺姦”嗎?是“中共同路人”嗎?或是另類的一種“愛臺”、“護臺”、“保臺”方式?

  第二問:什麼叫做“一個中國”原則?什麼叫做“九二共識”?“臺灣和大陸同屬於一個中國”,可真的?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兩岸“兩會”,停止接觸、對話、協商?關鍵在何處?誰之過?何時再“復談”?

  第三問:“和平統一”,對“臺灣人民”,到底有多少“好處”?有無“壞處”?請説明。聽説,美日兩國,希望兩岸“不統不獨”“不戰不和”?“雙方”不衝突就好。此話可真?理由安在?

  第四問:“兩岸關係”,一路走來,錯綜複雜,兩岸非“雙邊”,“攻防”互有消長。就“統”與“獨”來説,從四個角度(大陸因素,臺灣因素,華僑因素,國際因素)來看,請問:“時間”究竟站在哪一邊?

  第五問:什麼叫做“一國兩制”?它真的是國家“整合”、“統合”、“統一”過程中,最好的方式及模式?“一國兩制”與“邦聯”、“聯邦”、“國協”以及“歐盟”,有何不同?有何優劣?它真的是政治學理上的一大發現?一大發明?

  第六問:“一國兩制”後的臺灣“願景”及“前景”是什麼?如何描述當時臺灣的“政治生態”?

  第七問:“和平統一”若絕望,“軍事或武力統一”後的臺灣,還存在有“一國兩制”的規定嗎?“條件”有無改變?“和比戰難”,真的嗎?

  第八問:美、日兩國會“支援”、“贊同”,協助幫助“臺灣人民”走向“和平統一”,及採用“一國兩制”嗎?萬一“不同意”我們怎麼辦?

  第九問:“一國兩制”下的臺灣,我們的“民選總統”應如何定位?

  第十問:“一國兩制”下的臺灣, “國旗”、“國歌”、“國土”、“國都”以及“國號”究應如何定位?

  第十一問:“一國兩制”下的臺灣,“解放軍”會來臺灣嗎?大陸“行政人員”會來“治臺”嗎?如何保證?

  第十二問:“一國兩制”下的臺灣,我們的“內政制度”如何改變?真的是“維持現狀”嗎?“總統照選,部長照幹”嗎?

  第十三問:臺灣的“一國兩制”與港澳的“一國兩制”,有何異同?臺灣比港澳有那些更“寬鬆的規定及“好處”?

  第十四問:“一國兩制”下的“臺灣人民”,真的不需要到大陸當兵?到大陸納稅?人民的“財産權”,真的可以確定保障?

  第十五問:“一國兩制”下的“臺灣人民”真的可以到大陸“當官”為全中國人民服務?包括中央及地方?可當哪些官?

  第十六問:臺海兩岸“和平統一”之後,“臺灣人民”所得到的“好處”,永遠大於“大陸人民”,真的是這樣呢?請舉例以對。有沒有什麼“特別法”的法制規定及保障?
   
  第五講:結論——“臺灣的命運”,在於“自覺自救”

  第一問:人有“人運”,家有“家運”,國有“國運”,“臺灣人民”的全體“命運”,在兩大之間(中、美)難為小的情況下,在兩岸關係(小兩岸、大兩岸)不斷衝擊遊移下,究應如何創造?

  第二問:“命運”的創造者,一定是“理性”的?“客觀”的,“中性”的,“智慧”的…甚至具有“國際觀”的,請問:“臺灣人民”目前最缺的是什麼?

  第三問:“與其結新知,不如敦舊好”。一味依附新知“外人”,整天大搞“軍備競賽”,對“臺灣人民”,真的有利嗎?有益嗎?“6108億”是什麼意思?我們的“財力”,負擔的了嗎?“大量軍購”是唯一的“愛臺”方法?

  第四問:破鏡宜“重圓”,“家和”萬事興。“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過去恩恩怨怨,隨風而去,都付笑談中,理應重修舊好。怨懟宜解,不宜結。積功德,昌子孫。倒行逆施,一定是歷史的罪人。這些都對。請問:“臺灣人民”如何“自覺”及“覺他”?

  第五問:“臺灣人民”的“命運”,依存在“兩岸”,而非美,日,兩岸的命運,全都在於“和平統一”。中國人“完全地”站起來,就是此一時刻(第三度“站起來),請問:這個書面的“可行性”及“實踐表”?再問:中國的和平統一,真的有助於亞太的穩定及繁榮?真的有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第六問:環顧全球,方言天下:世界的“中心”在亞太,亞太的“重心”在中國,中國的“重心”在兩岸,兩岸的“重心”在“臺灣人民”的“頓悟”與“覺悟”。請問:“臺灣人民”如何“自覺”、“自救”?再問:“中國的和平統一”,真的是美日的“資産”,而非“負債”?真的是美日的“機遇”,而非“威脅”?是“助力”而非“阻力”?

  第七問:“臺灣人民”應多用一點“國際觀”,來掌握自己的命運。請問:“海外華僑華人”,對於兩岸“和平統一”的看法與做法為何?海外“和統會”的布建如何?全球性及洲際性的“反獨促統”大運動,聽説很成功?“成果”又如何?

   第八問:“識時務為俊傑”。順水推舟易。聰明的“臺灣人民”,不要猶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多一點“島外”的觀點,看看“臺商”為什麼那麼多人往大陸跑?看看“臺灣人民”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到大陸買房子、準備定居?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何去何從?應該是“無師自通”的時候了。“自救之道”無他,唯己而己。請問:“臺灣人民”,自己如何“開悟”?如何“證果”?再問:如何“己立”,而“立人”?如何“自覺”,而“覺他”?

  第九問: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説:“21世紀,不得不為中國人的世紀”;並説:“統一,為全體中國人民的願望,能統一,便能享福。不能統一,便受災害”;又説:“凡是愛國的中國人,都應該為祖國的和平統一而努力奮鬥”。這三句名言,於今思之,究何所指?真的是“臺灣命運”的“自覺自救”之道乎?“行願無盡”,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如何開步走?

  (二)結語

  綜上所述,提出三大“議題”,五大“講綱”,共五十九個“提問”,做為“臺統會”,工作同仁,今後奮鬥的目標與方向。我們針對“臺灣人民”的這些“提問”,正在作完整的論述,準備詳盡的答案,期盼各界專家,隨時不吝賜正。

  我們“工作”的“重點”在南臺灣,核心地區是雲嘉南,以及大學院校區。我們的對像是“本土人”及“年輕人”,誠然,“臺灣人民”,尤其是南臺灣,已走向“偏執”,邁向“偏鋒”的道路,——民粹、情緒、恐怖、暴力……需要“教化”,需要“提醒”,需要“學習”,需要“開示”。這是一項“頂尖”的,也是“攻堅”的基礎工作,逆水行舟,非常艱巨,一路走來,很多險阻。

  因為:我們“發現”:寄希望於“臺灣當局”,簡直是“緣木求魚”,“請鬼拿藥單”。寄希望於“氾濫政黨”,其結果,“非常不爭氣”。不但失望,也感到絕望。寄希望於“美、日當局”,猶如“問道於盲”,不切實際。不但不厚道,也非常不可靠。為此,“當仁不讓”作我自己,千山獨行,走自己的路。回到“基本面”,從“根”救起,從“心”出發,面對鄉親父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

  我們堅信:“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我不如地獄,誰入地獄”?“只有原鄉的人,回到自己的原鄉,才能停止沸騰”。我們“所求”不多,只期求“綠油油”地區的“臺灣人民”,不要再沉迷、“惡化”下去而已。

  我們的辛苦“努力”,流汗“收割”希望能達到“預期的”兩大效益:

  ——第一階段,希望能讓“臺灣人民”:“開悟”。讓“藍天”,“綠地”中,有“一點紅”,“有些紅”。

  ——第二階段,希望能讓“臺灣人民”:“證果”。讓“藍天”,“綠地”中,能“滿江紅”,“遍山紅”。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成功不必在我”,正是我們當下的心境。假如有人問我,何年何月何日,“花開見果”?我説:天知道,地曉得。

  我們堅信:“主要知道方向,向前走,世界會讓出一條路”。我們深信“行者常至,為者常成”。心動不如行動,一步一腳印。耿耿初衷,人間有情。深願兩岸四地,海外僑胞,有心人士,有志一同,共勉之,支援之,並指教之。

  (作者:郭俊次;編輯:海航)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