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台灣研究年度報告
 
2003台灣研究年度報告
 
字號:
2003年臺灣對外關係回顧(二)

  時間:2004-06-14 14:38    來源:     
 
 


二、國際社會沒有“臺獨”的空間

  一年來,臺灣當局剝下偽裝,公開在島內外進行“臺獨”分裂活動,到處製造麻煩,破壞兩岸關係和地區穩定,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更遭到絕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在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下,臺灣當局在國際間的“臺獨”分裂活動面臨著更大範圍的限制和更加強力的擠壓。

  (一)美國加大對陳水扁“臺獨”冒險的約束力度。

  美國以前所未有的明確態度公開反對“臺獨”,沉重地打擊臺灣當局的“臺獨”冒險。臺灣當局從來就將美國視為其抗拒統一、落實“臺獨”的最大保護傘和靠山。一年來,雖然隨著中美關係的不斷改善,美國對臺政策較之布希政府上任初期已有明顯調整,基本回調到“不統不獨,維持現狀”政策基點。但是,美國在兩岸間推行雙軌政策卻沒有改變。美國在不斷改善對華關係,一再重申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公開表示不支援“臺灣獨立”的同時,仍繼續提升與臺灣的實質關係,包括同意臺灣“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訪美,提高美臺官方接觸層級;支援臺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臺美軍事往來更趨頻繁,美國要求臺灣增加對美軍購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10月底11月初陳水扁“過境”時,美國不僅進一步放寬了各方面限制,而且還默許其在美國公開鼓吹“臺獨”言論,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傳遞出來的錯誤資訊,使得陳水扁當局的“臺獨”活動更加有恃無恐。依仗美國的支援與縱容,陳水扁無所顧忌地公開打“臺獨牌”拼選舉,從叫嚷“公投制憲”,到推動“公投法”,再到堅持辦“防禦性公投”、“防衛性公投”,“臺獨”冒險不斷升級,從而導致兩岸關係嚴重惡化,臺海緊張局勢加劇。

  事態的發展,使美國切實感到如果繼續放任陳水扁進行“臺獨”冒險,臺灣海峽將陷於危險之中,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將不可避免要受到影響,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正被反恐、伊拉克戰後重建、朝核等問題纏住難以分身的布希政府,絕對不希望再在臺灣問題上增加新麻煩,於是開始加大對陳水扁當局“臺獨”冒險的約束。11月以後,美國白宮、國務院官員不斷公開或私下放話要求臺灣當局“自製”,用詞從希望兩岸不要採取會使兩岸緊張升高的言行,上升到不支援可能影響臺灣現狀的“制憲”或“公投”。布希總統並專門派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主任莫健赴臺説明美國立場,還帶親筆函給陳水扁,要求其有所克制。但錯判形勢的陳水扁仍一意孤行。12月9日,布希在與來訪的溫家寶總理會談後,以前所未有的強硬語氣,對陳水扁發出警告,明確表示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決定”,“臺灣領導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單方面做出改變現狀的決定,這是我們所反對的”。美國高級官員稱,“我們向臺灣發出了一個明確的官方資訊”。12月31日,美國務院副發言人愛瑞立更進一步明確表示,反對臺灣舉辦“公投”。儘管臺灣當局仍自欺欺人地聲稱“美國的對臺政策的基本框架並未改變”、“臺美關係也沒有任何變化”,但美國這次明確表示要收起“保護傘”,無疑對有恃無恐的臺灣當局是一沉重打擊,也使其看到了“臺獨”不可能被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接受,一意孤行必將導致自我毀滅這一基本現實。

  (二)日本公開表態“關切”臺灣當局的“防衛性公投”。

  日本是臺灣當局尋求“國際支援”的另一重要目標。近年來,日本國內由於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親臺輿論有所升高。臺灣當局以為有機可乘,2003年進一步加大對日工作力度,竭力謀求在臺日關係上取得進展。臺灣當局將對日工作目標確定為:提高官方接觸層次、建立臺日安全保障體系以及簽署臺日自由貿易協定,並通過各個渠道加以推動。一年來,臺灣當局以考察、實地了解情況、參加學術會議等名義不斷派高層官員赴日活動,通過所謂“政黨外交”、“議會外交”、“學術外交”等增進與日主要政黨、國會議員及有影響力的學界的聯繫,利用旅日“臺獨”分子進行遊説,在日本製造“臺獨”輿論,大量邀請日議員訪台等。

  雖然臺灣當局費盡心機,但由於日本政府堅持“以務實的非官方層級處理日臺關係”的對臺政策既定原則,其提升臺日實質關係的圖謀仍以失敗而告終。日本政府不僅拒絕與臺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且不同意臺灣當局為達到提升臺日實質關係的目的而提出的,將目前由臺日民間機構進行的有關自由貿易協定的討論,提升為官方層次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陳水扁為爭取連任,執意舉辦所謂“防衛性公投”,踩“臺獨”底線的行為,一向在臺灣問題上表態低調的日本政府,首次通過日本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所長內田勝久向臺當局明確表示舉辦“防衛性公投”不僅會惡化兩岸關係,而且威脅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日本對此感到憂慮。日本並要求陳水扁遵守其所做的“四不一沒有”表態,與美國一起對臺灣當局施壓。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來,日本國內親臺勢力的活動明顯增加,他們不僅在日本發表支援“臺獨”的言論,破壞中日關係,一些人甚至還專門跑到臺灣,參加9月6日的“臺灣正名大遊行”,聲援“臺獨”。這些中日關係發展中的逆流正在成為影響中日關係的嚴重隱患。

  (三)歐盟及其各國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2003年,臺灣當局繼續打著“人權”、“民主”的旗號謀求歐洲國家對“臺獨”的“同情”與支援,並將目標鎖定為,“突破”歐洲國家對臺灣最高領導人“訪問”的限制,以及爭取歐盟及歐盟各國政府支援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年初開始,臺灣當局即全力謀劃陳水扁的歐洲之行。在臺灣當局的多方活動下,歐洲議會做出決議邀請陳水扁訪歐,但臺灣當局卻無法大肆渲染這一“外交成果”。因為,比利時在歐洲議會發出邀請後馬上就明確表示,將阻止陳水扁入境比利時訪問歐洲議會的計劃,而且也沒有一個歐洲國家同意讓陳水扁過境。陳水扁自己被拒,只得讓其妻吳淑珍藉故宮文物赴德國展覽之機,到歐洲進行所謂“文化外交”。但德國政府對吳淑珍的活動嚴格限定為私人旅行,不允許其從事任何與政治有關的活動,不得與德國政治人士會晤,不得進行公開演講等,臺灣當局企圖通過吳淑珍在歐洲進行“臺灣主權獨立”宣傳造勢的圖謀再一次遭到挫敗。在所謂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問題上,儘管臺灣當局的遊説活動花樣翻新、範圍擴大,但仍無法改變歐洲國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援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一貫立場。

  而最令臺灣當局沮喪的,當屬其“人權牌”、“民主牌”在歐洲的失效。與美日一樣,歐洲國家並沒有接受臺灣當局有關“防衛性公投”是展現民主政治的解釋,而認為其是在“挂羊頭賣狗肉”,真民粹、假民主。12月4日,歐盟執委會無異議通過針對臺灣舉行“公投”的決議,明確表示,歐盟不願看到臺海兩岸發生衝突,臺灣舉行“統獨公投”不但對解決兩岸問題沒有幫助,對區域和平也有威脅,歐盟不能不關切臺灣“公投”的進展。歐洲國家對臺灣當局打“民主”、“人權”旗號,行“臺獨”之實的認識,將使臺灣當局這一打開歐洲國家大門的“利器”大大純化。

  (四)國際社會拒絕“臺獨”。

  臺灣當局公開推行“臺獨”政策,在國際上蓄意挑釁一個中國框架,到處製造麻煩,引起絕大多數國家的反感,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反“臺獨”、反分裂鬥爭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廣泛的支援,美、日、歐不願為“臺獨”背書,國際社會更沒有“臺獨”的活動空間。

  臺灣當局執意舉辦所謂“防衛性公投”,惡化兩岸關係、破壞地區穩定的行徑,除美、日、歐等國家外,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包括韓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也都紛紛公開表態反對或表示嚴重關切。國際主要媒體也紛紛發表評論,普遍認為陳水扁是在挑釁,在把臺灣引向險境。臺灣當局推行“臺獨”路線所面臨的國際壓力越來越大。

  國際社會視臺灣當局尋求所謂“外交”突破、搞“一中一台”為製造麻煩,而與臺灣鄰近的亞太各國更是對臺灣當局的分裂活動保持高度警惕。一年來,臺灣政要以各種名義設法到亞太地區的“非邦交國”進行具有官方性質活動的圖謀屢屢被拒。繼去年呂秀蓮偷偷摸摸闖關印度尼西亞,引發印尼政府和民間的極大反感,從而導致印尼政府公開表示,不歡迎包括陳水扁在內的臺灣政要前往印尼後,2003年11月,菲律賓政府又拒絕了呂秀蓮“訪菲”的要求。菲律賓媒體透露,呂秀蓮及臺“外交部長”簡又新有意以參加會議的名義到菲律賓“訪問”,但遭到拒絕。菲律賓外長髮表書面聲明表示,“菲律賓遵守一個中國的政策。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官員訪菲不符合一個中國的政策”。“我們與臺灣的接觸只限于經濟、貿易、觀光和文化層面,不應包括政治和安全事務”。臺灣當局通過與“非邦交國”簽訂具有官方性質的協定,凸顯臺灣“主權獨立地位”的努力也一再受銼,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拒不與臺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臺灣當局謀求與瑞士等歐洲國家簽署司法互助協定也毫無進展。

  展望2004年,“外交”作為臺灣當局彰顯其“主權獨立地位”和拼選舉的重要工具,在3月20日“大選”之前,還將被臺灣當局反覆操弄。陳水扁為了勝選,也還會在島內外變換各種手法,進行“臺獨”分裂活動。但是,無論臺灣當局怎樣費盡心機,如何無端生事,甚至尋釁攪局,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實是無法撼動的。分裂沒有出路,“臺獨”不得人心,在島內如此,在國際上亦然。不過,面對失敗,而又心有不甘的臺灣當局是不會就此收手的。在新的一年裏,島內的“臺獨”分裂分子還會以種種手法在國際上滋事搗亂。然而,可以預期,臺灣當局的“臺獨”分裂活動越猖獗,遭到的打擊就越重,失敗就越慘。畢竟國際社會過去沒有,今後也不可能有“臺獨”的生存與活動空間。

(作者:修春萍)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